2009/12/31

暴食天劫 ~《美食風球》















美國,是 junk food帝國。

美國兒童從小便把芝士漢堡、薯條、炸雞、汽水,嘩啦嘩啦往肚腸裡灌,結果導至生物突變,出現一個個五六百磅的巨型肉丸人。他們只能永遠安在家中,因為不把大門鑿破便無法離家,於是唯有長期黐住廳中沙發,一面張口吃 junk food,一面瞪眼看 junk tv,直至有日全身血管齊爆,要勞動消防員用鐵鏟把其龐然屍身從早已黏成一體的沙發打撈起來為止。

2009/12/28

新世代力量的崛起






21名有份簽署《0八憲章》的香港市民,不滿劉曉波獲罪,列成一字長蛇陣,從羅湖邊關操向深圳,向中央政府「自首」。結果數人遭大陸公安「跨境」入港,強行帶走。這些公安明目張膽在香港境內「執勤」,大批本港機動部隊則眼光光、一碌木般瞪著本港市民被強捕,實是無能。

21名示威者中,年青人居多,即是時下潮詞「八十後」的人,有的更只十多歲。近年連串社區保育、反高鐵、力撐五區總辭等社會運動,俱可見大量年青人的身影,這是自七十年代「保釣」以來,最多年青人投身社會運動的時刻,他們成了進一步發展公民社會的驅動力。年青人越來越投入,滿腔怒火,走上街頭,當然主要源於對中國與香港政治狀況的強烈不滿。中國自詡大國崛起,政治制度卻與時代嚴重脫節,廿一世紀尤在攪黨天下,幹部貪污腐敗到達入心入肺的境界。而香港政府則喪失了管治意志,高官完全沒有獨立人格,活生生成為阿爺操控香港的傀儡。年青人看在眼裡,怒火攻心,於是紛紛走上抗爭之路。


2009/12/26

理智與恐懼 ~《神探福爾摩斯》






人類,活於地球上,終能戰勝其他生物,成為實際統治者,因為人具高度抽象理性思維 --- 以邏輯理性為綱領,工具理性作實踐,最後把世界發展成現在這個模樣。

人類憑藉理性思維,基本上無往而不利。我們思索過千般概念,解決過無數難題。我們憑觀察及直覺想像和發現問題,於是大膽假設並建構意念,然後以邏輯推演,抽絲剝繭,小心求證,最後把握到事情事物的底蘊與原理。

因為具有此特殊能力,我們本質上都愛推理。從猜謎到科學實驗,在長長的推理線路上,中間有一科大眾至為喜愛的項目,便是閱讀偵探小說。我們把自己投進一個虛擬推理空間中,安全地冒險,享受拆解線索之樂。所以當柯南道爾創造的福爾摩斯,不斷透過細微觀察與演繹法兩大技倆,破解撲朔迷離的案子時,讀者的理智本能便與之相應契合,形成腦袋互動,這套出色的偵探小說於是大受歡迎。

2009/12/23

亂世浮生 ~《狄更斯鬼魅小說集》~ 查爾斯 • 狄更斯





大節暴潮,又再席捲全城。去年今日,全球尚在一場深不見底的海嘯裡顫抖,美國很多小商店為求生存,竟廿四小時營業,在寒風冷雪裡掙扎過活,渡過絕不快樂的聖誕節。

秋去冬來,又是一年。在暴發祖國源源資金支援下,廣東道的店舖以七十萬元一呎成交,港人又破了世界紀錄。暴貧難抵,暴富難睇,香港的風水龍脈以為氣數將盡,想不到居然尤有餘威,食正祖國成千上萬暴發戶的頭啖湯,唏哩嘩啦猛掙人民幣。在聖誕這個購物大節,全城又狂動起來,萬千物慾男女,一頭栽進飲食購物狂潮中。

這是年終集體麻醉的時刻 --- 活在競爭白熱化的經濟體系裡,辦公室中你死我活又一年。好不容易終於捱到這個放肆有理的關口,當然要恣意極樂,港人不是最愛說「獎賞自己」嗎?普天同慶,不把信用卡來狂刷,更待何時?

這就是聖誕節的時代標準定義:瘋狂消費的日子 --- 正因為一整年來拚命掙錢,現在才有本錢彈藥恣意掃貨。若掙不到錢,便連聖誕快樂的資格都沒有!金錢,已是本城市的宗教。

2009/12/19

哭泣的森林 ~《阿凡達》





新一輪哥本哈根全球氣候會議即將落幕,各國一如以往,繼續互相推卸,會議注定再度毫無結果收場。各國大企業集團,是一眾政客背後的金主,坐在會議桌上的人懶理極地冰川巨變,為鞏固幕後老闆的利益,決以地球陪葬。

當各大環保團體包圍會場之際,在全球上映之《阿凡達》,以雷霆之勢,宣示保護環境的大信念,向各國唯利政客,作出有力的回應。

2009/12/15

終極約會 ~《凝視死亡》~ 張燦輝 梁美儀 合編





新一年將至,市面的流年運程書開始進入銷售高峰期。對未知的未來,人,總想盡量把握,趨吉避凶。其實,對未來最無力的事,當是死亡。對於這個終極約會,我們除了--- 其實一如人世間所有事情 --- 無法預測它的發生外(只知它必定發生),並對它發生時的狀況難以逆料,發生後的一切一無所知。即使一些曾有險死橫生經歷的人談論死亡,內容也只能是接近死亡,而非死亡本身。死亡幾乎是宇宙內唯一無法透過體悟而擷取資料以作研究的事情,這樣一來,我們唯有透過思考活動去闡釋和解構死亡,死亡學(thanatology)於是應運而生。死亡學既非自然科學,亦不算人文科學,甚至不全然屬哲學,它跨越了眾多學問的界線,從宗教、神學、哲學到醫學、護理、法律等,皆有融攝,直是一門獨立的學問。

礙於惡感、逃避心態、迷信,我們有意識並慣性地不去思索死亡,縱使它其實時刻與我們同在。我們其實清楚知道,唯有不迴避這課題,一旦死神飄然到訪時,才不會那麼手忙腳亂,恐懼感也或許會消減些,內心亦會較穩定而平靜。

2009/12/11

菜譜的奧義 ~《隔代廚神》





人,多有於知識上、價值上、精神上嚮往甚至崇拜的對像 --- 或曰偶像。初是喜愛與欣賞,繼而折服,直至有意識或無意識地學習或模仿對方的一切。

《隔代廚神》(julia & julie),真人真事改編,現代平凡小女人 julie powell,快要在乾涸的工作裡枯萎,她某天決定以上一代名廚 julia child為推動生命向前挺進的活泉,將她編撰的經典食譜"mastering the art of french cooking",有系統地烹調一遍,並把過程心德經驗感受搬上部落格。在整個歷程裡,後者漸次成了前者的虛擬導師、一個精神圖騰。

2009/12/09

讓我哭泣 ~《撒旦的情與慾》




撒旦的殿堂,既在現世,也在心底。

心靈,受突如其來的重挫,被悲傷 (grief)、苦痛 (pain)、絕望 (despair) 籠罩,世界化為煉獄,痛不欲生。要征服悲傷,在苦痛的漩渦裡找尋生天,那是萬分艱難;而容易的是:把悲傷轉為仇恨,讓心底的恐怖蔓延,向虧欠了自己的世界報復,把人間變造撒旦的殿堂,與天地同歸於盡。

2009/12/03

不仁不義 ~《不能沒有你》





《不能沒有你》是齣黑白影片。深黑素白,意義何在?

南台灣一個低下階層粗人李武雄,妻子跑掉,變成帶女雄郎。為使女兒能上學,要取一個監護人身份,卻迷失在龐大的政府官僚衙門裡,從南到北處處踫壁。做不成親生女兒「合法爸爸」的李武雄,最後攬著愛女,跳天橋大控訴。

2009/12/01

末路孤軍 ~《異域》~ 柏陽





歷史上大概沒有一支軍隊,會比他們更悲情。

又是那個大江大海大撤退的1949年,國民黨軍隊在全中國潰敗,共產黨像黃河堤決,洶湧地吞沒全國省份。一支潰散的國民黨第八軍,從雲南一路撤退,搶渡元江,突圍逃出,進入滇緬邊區叢林。退守台灣的中央政府已放棄這支僅存六百多人的部隊,他們帶著老弱婦孺,陷入彈盡糧絕邊緣。孤軍的敵人除了從後追擊的共軍和緬甸境內的蠻族外,還有可瞬間置人於死命的吸血螞蟻、毒蚊、瘴氣、瘧疾和世界聞名的緬甸雨季。

然而這群在絕境裡的孤臣孽子,居然能一次反攻大陸,兩次大敗緬甸政府軍,以致緬甸政府不得不向聯合國一再控告他們「侵略」,全盛時期部隊發展至三萬人,並在泰北地區建立了一個比台灣大三倍的根據地。

「可歌可泣」四字,他們當之無愧。

2009/11/24

贖罪記 ~《饑渴誘罪》




一個至善的願,誘發了一場孽。

人,經常無奈如此;因為我們的力量非常有限,立大悲願,發大愛心,客觀形勢發展卻不受主觀意志導引,最後失控成慘劇。


一個神父,以身入狼口,主動參與致命病毒疫苗的臨床實驗,在作這決定的一刻,他當然沒想到會因此變成吸血殭屍,成就了不死之身。神的意旨,還讓他遇上從地獄家庭裡來的女子,一股焚燒的血慾,遂激化成孽戰。

2009/11/22

死城 ~《雪白血紅》~ 張正隆





龍應台的《大江大海一九四九》席捲兩岸三地 (國內是禁書,然而越禁越紅,這已成鐵律)。四九年激烈的動盪飄泊與骨肉分離,續在民族的回眸裡發酵,其中最廣為談論的是第三十一回〈兵不血刃〉,龍應台的筆跡觸到一九四八年的「長春圍城戰」--- 中共東北野戰軍包圍長春,從 四八年五月二十三日開始圍城,至 十月十九日國軍投降,一百五十多天裡,據解放軍統計,「蒸發」人口共三十三萬,這些人,是餓死了。

本地讀者多對此事完全陌生,國內呢?歷史是為黨的利益而寫的!當然不能講。堂堂中國共產黨,為人民服務,竟為「圍死」國民黨軍隊而一併犧牲老百姓,活活餓死幾十萬人,這種事,豈能容於官方?

是以描寫國共東北決戰歷史的報告文學《雪白血紅》,在國內一直被禁。本書寫於一九八八年,作者張正隆當時是解放軍瀋陽軍區宣傳處幹事,為撰寫此書走訪了很多親歷遼瀋戰役的老人 --- 龍應台也是做了相若的事,此為報告文學的基本作法 --- 整合所見所聞,當中包括長春圍困戰之鉅細。

何謂圍城戰?即把敵軍圍困在某一範圍之內 (不一定是城市),不主動進攻,只作全面封鎖,以達殲滅或迫使敵方投降之戰略目的。二戰納粹德國包圍列寧格勒、清朝對太平天囯最後一戰 --- 曾國荃包圍天京,都是例子。

2009/11/17

處處惹塵埃 ~《我係殺手 年中無休》






近年香港國際電影節場刊的影片簡介,不斷被詬病、取笑,譬如他們如此形容 jim jarmusch 新片《我係殺手 年中無休》(the limits of control):「全新黑色幽默喜劇!」


這個描述行為的本身,才夠黑色幽默 --- 不懂電影的寫手胡亂簡介。這,與不識文化及出版事業為何物的香港政府霸住攪法蘭克福書展香港攤位,然後送個笨蛋高官去出席書展酒會一樣,冇心冇力。

由影片中文譯名開始,幕後宣傳班子又再次有意識地把電影攪成 cult 片;不禁問:是不是影像對白有點 cult 味就是 cult film?此中懂不懂如何分辨?是不是非以 cult 片包裝就不能吸引觀眾?( jim jarmusch本身就是品牌,影迷自會捧場。故此舉顯然為吸引其他觀眾,除非宣傳班子本身真的不識分辨,否則便有誤導觀眾之嫌。)

2009/11/14

逝去日子 ~《蘇武廟》~ 溫庭筠
















前年有部港產片《老港正傳》(本來叫《老左正傳》,因政治關係改名),黃秋生飾演香港土生土長左仔左長旺,畢生追逐一個社會主義的偉大祖國夢,結果中國走資了,祖國大夢變成春秋大夢,他尤活在幻想裡,與世界脫節,成了另類「我愛祖國但祖國愛我嗎?」的中國共產主義遺民。

中國共產黨由陳獨秀與李大釗共同創立,無數人為革命掉性命,最後把國民黨趕到海島上去。江山一片紅,理想國卻沒有來臨,先行的老革命一個個被整被鬥,最後熬過來的,卻發現中國走向市場資本了,社會主義成了海市蜃樓,革了一輩子命,最終換來一個氣泡。

這樣過了一生,你有甚麼感想?

2009/11/13

罪與罰






巴士翻側,演成奪命車禍。因為時近深夜,車中多年青乘客,至今兩女死者為十七及廿四歲,重傷者亦多三十歲以下。司機初步說是路面油漬肇禍,乘客卻說巴士高速行駛,是以轉彎出事時一邊車輪完全離地,儼如 stun show。

2009/11/11

繼續革命 ~《拉丁美洲真相之路》~ 張翠容





2012 彗星 niribu 撞擊地球水淹世界的預言,令馬雅文化又熱起來。這個早對天文學有深厚研究的民族,現仍有三百萬人居住於中美洲瓜地馬拉,是這國家的原住民。在美洲,原住民,是安全而王道的叫法,否則對方可能不高興。例如印第安人,indian,這稱呼的起因,是當年哥倫布大航海,誤把美洲作印度,故把當地土著喚作 indian,雖然後來發現錯了,但稱呼已廣傳開去,「印第安」之名便一路叫將下來。原住民與外來者的矛盾與衝突,僅是中南美洲千頭萬緒的問題之一。這片毗連強鄰美國的龐大土地,國際與各國之內政治經濟種族文化問題複雜多變,各式主義此起彼落,真箇翦不斷,理還亂。

2009/11/04

泰北紀行 ~ 暹羅的微笑




泰北黑貓,像她的城市一樣,慵懶地活著。


早陣子往泰國北部瀏覽了數天。

位處清萊、曾聞名世界的泰、緬、寮交界「金三角」地帶,已沒種植鴉片。在今天軟性毒品全球氾濫的狂潮裡,海洛英被全面淘汰,這是市場力量的結果。曾經是一片罌粟花海的金三角,亦無復昔日盛世,遺下湄公河畔一抹落日餘暉。

2009/10/29

音樂雜講(10) ~ 爵士群像





潤濕暖風拂過慵懶黃昏,街角煤油燈漸亮起來,化出一烘昏黃。酒館還沒有客人,只有酒保在抹著玻璃杯子。一個五十歲上下的黑人男子,唇上鬍子顯眼地灰白,穿一套殘舊深啡色夾克,領帶尤自鬆著,獨坐一角,抽著煙,慢慢啜飲手邊的加冰威士忌。他是今晚的駐場小號手,三小時後在混和著濃烈酒精氣息的繚繞煙霧裡,他將盡情地吹奏,與紐奧爾良的黑夜一同動起來。

美國南部路易斯安那州,沼澤地帶有鱷魚出沒,碩大的莊園種植遍地棉花,是美國南方的重要經濟產業。黑奴在採摘棉花時都喜歡唱著歌,彷似哼著一己哀傷的命運。爵士樂,便在這裡,如此這般地孕育出來。

2009/10/26

音樂雜講(9) ~ 藍色因子





爵士樂與古典音樂,也有著濃得化不開的關係。譬如 keith jarrett 就是一位在classical & jazz 之 間遊走的鋼琴演奏家,他的音符流露詩一般的況味,現場演奏盤《the koln concert》,琴聲只應天上有,春煙自碧秋霜白,滲滿空靈的詩意,是一張非常「晚上」的唱片。

2009/10/25

音樂雜講(8) ~ 波希米亞狂想曲





音樂無疆界 --- 雖然,現在本地流行樂壇,只有淺白上口的流行曲能生存,音樂大同變成音樂一同。

音樂世界,當然很大,而且年紀也不輕;貝多芬的音樂,今天看當然古典,但相對中國秦朝的楚樂,卻又年輕得很。音樂代代進化,數到今日,流行曲 - pop song當然佔據最大的音樂消費市場,而搖滾、古典、爵士三類型音樂,則始終穩守二三四位,並持續為流行曲灌注養份。

爵士與搖滾崛起於二十世紀,相互影響之餘,同時亦受著古典音樂的薰陶,推動音樂持續衍生變型,形成聽覺上的交叉感染;所謂「音樂大同」,應是個前進互動的世界吧。譬如曾頗受歡迎的克羅地亞鋼琴王子 maksim 的彈奏,便把古典樂流行化與現代化,並滲透點搖滾的張力。

rock music本來就是一種充滿前進與顛覆精神的音樂類型,有些搖滾樂手更抱住與建制「對著幹」的態度,是以在音樂精神上搖擺樂總能保持一份開放、樂於吸收其他音樂類型的態度。對古典音樂,搖擺樂亦作出持續的融攝;例如上世紀 queen的大名鼎鼎之作 "bohemian rhapsody",便把古典歌劇元素溶入搖滾化的格式中,展現動人心魂的氣魄,一舉征服世界樂迷。

2009/10/21

音樂雜講(7) ~ 搏擊命運之神的巨人





音樂圈,是酒色財氣之地。有勢力人士與流行偶像與色情交易之間的關係,如蛛結網相互連結。今天,香港的音樂娛樂圈已沒甚麼音樂內容,就如香港足球一樣,已經死了。說起來,也唏噓。

於黃家駒要在地上地下定界限的年代,beyond 面對的問題,也就是真正追求創意音樂的人普遍要面對的問題,往昔的古典音樂家,亦是一樣。

貝多芬常將自己不受歡迎與大受歡迎的作品搭在一起售賣、莫札特常舉行私人派對和演唱會賺錢、蕭邦經常拍住李斯特搞雙人沙龍。目的,俱為賺錢,要在理想與生存間尋找平衡。

2009/10/11

音樂雜講(6) ~ 甚麼是青春?





今日本地流行樂壇年輕偶像一大堆,出道年齡越來越細,蒲頭三四年才廿一、二;但這些青春歌手,唱出來的歌卻沒有青春的感覺,真奇怪!

一批批年輕偶像,像似啤機製造,快速生產,個個「模」都係咁上下:樣靚(唔夠靚便整容加工)、女的要身材高挑、腿長、胸挺、懂得跳舞(當然是 pop dance),反而歌唱得好不好卻不是很重要,奇不奇怪?

青春,不只是年齡的定義詞,不僅只代表美貌身材與性慾。青春,是一份很獨特而綜合的感覺,凡經歷而認真地投入過的,總能領略箇中三昧。

音樂雜講(5) ~ 音樂題材集體枯竭症候群





迷幻樂潮,是一場革命,進一步打開了搖滾樂的廣闊天空。

前進與顛覆精神,是 rock music的靈魂。受五花八門的迷幻搖滾衝擊,前衛而氣魄龐大的 progressive rock大潮,亦大搖大擺般駕到。

progressive rock 顧名思義,是一份前進/前衛的搖滾態度。衍生於六十年代末期,眾前衛搖滾份子把各式樂風如 rock, jazz, blues, classical, folk 等共冶一爐,互相摩盪,再賦予長篇曲目與滿是哲理色彩的概念,構造出一種在當時非常前衛的聲音。著名動畫電影《迷牆》的音樂原作者 pink floyd 樂隊的早期作品便飄揚著濃厚 progressive rock 色彩。

2009/10/07

音樂雜講(4) ~ 既生瑜 也生亮




lou reed & john cale



nico




andy warhol




灰野敬二


underground music所涉的範疇其實亦很廣闊,當中有些更是充滿宗教 --- 或有人會感到充滿著邪教 --- 的意味。日本有一位於地下音樂界相當活躍的人物灰野敬二,他的「音樂」便流著濃厚的「祭詞」色彩,欣賞的人稱他為冥想家、禪師,其音樂有令人沈澱的"祭詞美學"味道。而對普羅樂迷來就,灰野敬二只是一個帶點恐怖感的噪音製造者。


2009/10/04

音樂雜講(3) ~ 地下組織





其實在樂壇中,也有不少與大眾口味不同的煉金術士。

在香港,流行字典裡只有pop Star,流行的只有canto pop,所以國外一些很 mass appeal很 pop 的歌手,在這裡也頓然變成 alchemist!

無論如何,煉金術士勇於實驗與進取的精神是可敬的。但願一眾東西樂手,能像煉金術士一樣,不會只受大眾口味牽引,多點在自己的地下實驗室裡提煉更多精良與特別的音樂。

2009/10/01

音樂雜講(2) ~ 煉金術士的夢





音樂能叫人醉,叫人喜樂,亦會叫人苦澀。生命,本也一是闋樂章,裡面蘊含了快樂和憂傷;如果我們只看到後者,不見前者,當然可惜;然而如只看到前者,不見後者,不也很可惜嗎?

跟隨酒神狄奧尼索斯的步伐,會走上狂喜之路,最終卻會失落於虛無的空蕩裡。在迷幻的七十年代,花孩子沈醉在愛與和平的萬花筒宇宙之中,幾多迷幻搖滾巨星,在音樂世界裡修煉,以毒品作牽引,找尋宇宙生命的真諦,追逐抽象的信仰,最終在 “sex, drugs and rock n roll”的呼喊聲中徹底沈淪,墮進迷失的深淵。

2009/09/29

音樂雜講(1) ~ 阿波羅與狄奧尼索斯




apollo




dionysus


音樂人,永遠與「酒·色·財·氣」纏上關係。


藝術家,十居其九愛醉。其實甚麼是「醉」呢?

精神上的酒,像武俠小說裡高手的劍一樣,無質無形,可以不在杯中,不在嘴裡,卻是在心中。一份無形的酒,可令創作人沉於孤獨世界裡自得其樂;其行為,有點似自瀆。

自瀆要有高潮,它最長有沒有一分鐘?因人而異。電影也多有高潮,音樂亦然。人類與動物的分別,就是在人有第二種高潮,除了動物性機能的生理高潮外,還有心理狂喜的高潮。


2009/09/23

潘朵拉盒子 ~《大江大海一九四九》~ 龍應台





佛說,前世所作之事,為業力,經中陰身流轉,體現於今生,為業報。世間所有業力加起來,便成共業,無人能於共業的大流中置身業外。

當共業發生成戰爭,置身其中的人立時被龐大的業力牽引扭動。戰爭巨獸如颱風掃蕩,所掠過之處俱遭蹂躪撕噬,個人生命變得極其渺小,一切由不得人,作不得主。

2009/09/19

歌舞昇平 ~《玉樓春》~ 李煜





清末大儒王國維在《人間詞話》裡說,詩人,有主觀與客觀者。客觀詩人是入世的,唯可洞悉人世間種種情事,穿透人心的角落,方能寫出充滿生活體驗的作品,《水滸傳》如是、《紅樓夢》如是。主觀詩人卻是單純的、直覺的,未曾於大千紅塵裡翻滾,沒有豐富人生體驗,而卻唯有如此,才能以純直無曲的心靈,寫出純粹而無染的作品。

南唐後主李煜,是主觀詩人之表表者。「生於深宮之中,長於婦人之手。」他的生活是很窄狹的,對人間世道之種種不甚了了。至經歷過亡國的沉重打擊後,卻能以最敏銳的心靈、橫溢的文采,寫出震撼千秋的詩篇。「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前多少?」、「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這些詞句,背負沉重哀傷,道盡世間無常,一字一淚,臨風泣血,情感熾烈,直插人心。

2009/09/04

南極的眼淚 ~《顛倒》~ 黃貫中





對一些事情,換一個角度觀察,可能有不同體會及結論。甚至觀察的地方不同,亦會看法迥異。譬如,在香港,不滿「社民連」議員在立法會內鬥官、掃場的人,為數不少,但已移民美加卻仍關心香港政事的人,支持他們顛覆議會的比例,卻高很多。

換了一個地域,便在某程度上換了身份,在香港,我們是市民,當置身曼谷,便成了遊客。旅行其中一個重要意義,是把自己從所居地抽離,換一個角度,從一個距離審視自己原來居住的地方,從以觀察及再認識自己。

黃貫中從南極逗留歸來,透過文字、攝影、圖畫、音樂 (隨書附送作者純音樂演奏唱片) 四種媒介,回放當時的心路片段,造了這本《顛倒》--- 因為南極在地球底端,所以一切都倒轉過來,作者說,站在南極,該是頭下腳上吧,所以顛倒。

2009/08/31

書本的份量


從來討厭簡體字,卻喜歡國內書以新聞紙印刷之輕便。歐美書籍尤以小說,亦多用新聞紙。而台灣及本地出版社(除「上書局」與“cup”等少數外),皆用粉紙。除非以圖片為主,否則閱讀文字,何須用上等紙張?究其底因,乃書籍越以優美包裝招徠,尤其台灣書,封面設計漂亮,美術極其精緻,全書並以粉紙「精印」,結果是:重甸甸。

書,是執於手中,並常攜帶於身之物,為美觀而使重量大增,不啻本末倒置。譬如本地製的旅遊書,為求包裝精美圖片漂亮,多以重磅粉紙製成 (外國旅遊書如 “lonely planet”則皆以新聞紙印製),結果旅行時要帶著此小磚頭四圍去,增加無謂負擔。

畢竟,一本書的「份量」,該來自內容,而非重量。

2009/08/28

退休





人皆說:能早早退休,就好了!

何謂「早」?投資機構廣告拋出「指引」:46歲吧。這訊息實在惹來憧憬,似乎很吸引哩!那刻腦袋的條件反射,是一幅天藍沙幼的海灘景象 --- 旅遊廣告所描繪之 paradise --- 自己化身日光浴主角,架著墨晶眼鏡,手邊一杯夢幻凍飲,在和風輕拂的艷陽下享受「零壓力」的寫意 --- 這是本地獨有名詞:路上「零意外」、唱歌「零瑕疵」… 之類,直是劣質中文 --- 這是一縷身處天堂盡享天福的幻覺,在伊甸園嘆葡萄美酒,旁有天使奏上豎琴妙音,只有極樂,沒有供樓找卡數的壓力、沒有可惡老闆與野蠻客戶的面色,直至永遠,阿門。

2009/08/23

望鄉 ~《八聲甘州》~ 柳永





今日,是互聯網世界,天涯若毗鄰。

昔日,孩子往美國唸書,於機場送別處,離愁別緒一泫然,太平洋波高浪闊,唯盼常常可收到遠方的信,略撫掛念之情。

今日,送機後不足十五小時,已可收到平安抵步的電話,通訊費用花不了幾元。隔個三兩 天,對方互聯網設置妥當,便可以視象對話,父母可看清兒子所租房子的模樣,以後還可藉此監視客廳桌上一角,有沒遺下一紙大麻煙。

世界無限拉近了 --- 這是近十多年才發生的事;其實電話電報等也沒出現多久,在此之前六千年,人類社會基本上都是以非常原始的方式連絡,例如信箋,或是煙火傳遞。

2009/08/14

文火中年 ~《西樵大餅》~ 金成





成長,是一個歷程。人在青春少年時,被煩惱、迷惘、憤怒佔據。崇拜魯迅與尼采,勢不妥協,要向人性下戰書。進入社會,初窺金錢世界的腐化,眾生打滾在其中,靈魂醜惡,舉止墮落。少年人長大了,在你死我活的營商博奕裡,逐漸步進臨界,可以選擇特立獨行,做個資本主義世界的遺民;亦可以選擇訓身入世,在混濁的萬惡裡討生活向上爬,閒來追隨蔡瀾與曹仁超的步伐,做個享樂與金錢主義的信徒。

成長,也許就是這麼的一回事。

「雞農兒童」曾金成,以本地農村養雞戶身份,經歷了成長的泥路,今日人到中年,成為高檔次消費雜誌總編輯。多年來訪問過不少藝人,寫了不少解剖娛樂圈文章,是醬缸裡的評論人。新結集叫《西樵大餅》。

2009/08/11

雲端裡的夢 ~《沖天奇兵》





童年有夢。童夢,永遠勇敢、浪漫、美好。然而許多摘星的諾言,卻是顆夭折的幼苗,重未曾標出地面。它只是個永遠的夢,一份沉睡的理想,連遭遇挫折的資格都沒有。

很多美國觀眾看《沖天奇兵》都哭了,因為很多人都有夢埋在心底,相信有天會實現;而一場經濟海嘯,卻把一切都沒頂,工作沒了,房子沒了,夢也沒了--- 要知美國不同香港,沒阿爺照住,經濟至今仍然沉滯,生活依然磨人。此時此際,在兜售夢想的荷里活電影裡找回失落的頒望,難免熱淚盈眶。

2009/08/04

有情卻似無情 ~《多情劍客無情劍》~ 古龍





小李飛刀,例不虛發。

在百曉生所編的兵器譜排行榜中,李尋歡的飛刀,緊隨天機老人的如意棒及上官金虹的龍鳳環之後,排在第三位。然而「小李飛刀,例不虛發」,李尋歡一把刀子扣在手裡,敵人已膽寒,因為過去小李飛刀七十六次出手,皆直透對手咽喉,從未虛發。

事隔多年,重讀古龍的《多情劍客無情劍》,依然覺得,這真是一部很犀利的小說。

「無情刀,永不知錯,無緣份,只嘆奈何」。

再厲害的飛刀,也穿不開緣份的網。

2009/07/30

書戰七月天


書展七月,靚模括起了狂瘋。

「臉上泛著微熱,髮上結著紅蝴蝶,正是那段往事,我思憶中的七月。」茫茫思憶中,新近的事,如褪色烤貝,越見清淡;古老的,卻磨之不去,歷歷如新。時間在溜,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回憶像鐵道般漫長。七月,空氣裡裹住一團濡濕,在記憶與現實以外,裹縮在卷軸裡,陷身文字的迷陣,於閱讀中,找到時間停頓的第四空間;原來這便是所謂的:活於當下。

2009/07/26

十大飲歌





當年,披頭四樂隊失驚無神在天台開音樂會,震動了歐洲。天台,有甚麼象徵意義?黃貫中與黃家強認為,香港舊式大廈天台,代表草根。他兩一個來自九龍城、一個來自蘇屋村,在低下層社會滾大,呢種人,係咪從來未驚過?當然不是。黃家強說,玩音樂,做 band 仔,可能會「揸兜」。結果今日人到中年,由band 仔到 band 佬,不但沒餓死,更在紅館以舊隊友身份 cross-over,黃貫中 X 黃家強,在舊式香港大廈天台設計的舞台上,rock n roll in concert。

2009/07/22

七月墟期






梁文道說:「這幾年我不再「好精英」地批評香港書展,說書展是年銷。因為是事實就不須再講嘛。」
又到七月,汗流浹背的日子,走在路上,隨時會中暑毒。書展,正假灣仔北舉行,如欲前往,須在港灣道北天橋的人肉堆中,緩緩前行。此等情狀,當然不似文化盛宴,而更像螞蟻行軍。且不說會場內的年宵式人潮,便只窩行這一段,便叫赴書展一遊的興致消磨殆盡。老生常談:「平日逛書店的人,是不去書展的。」這絕不是甚麼庸俗化便不屑光顧的問題,而是書展 --- 一次把本地閱讀風氣徹底誤導的墟期 --- 實在迫人太甚,叫人啥興趣都沒了。今年靚模進駐,人潮將更洶湧,電車男與龍友聚首一堂,相互擠壓,共獵性偶像的初吻。

2009/07/18

雲邊雁斷胡天月 ~《伊江中秋》~ 鄧廷楨




今天,特區政府全力掃丸仔,學校也設立大搜查線。一百七十年前,清朝欽差大臣林則徐與兩廣總督鄧廷楨在廣東虎門銷煙。兩個月後,英國水師進擊廣州,水師提督關天培迎擊,結果驅逐了英軍,取得勝利。

林則徐、鄧廷楨、關天培,乃莫逆之交。一場苦戰,烽煙過後,已是中秋,三人登上沙角炮臺,對酒當歌,人生幾何,明月之下,一同慶祝這場勝利。

十九世紀上葉,大英帝國海軍如日中天;廣州初敗,翌年捲土重來,經浙江水路挺進,一舉取下定海,直插大沽口。清政府與英談判破裂,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英軍進攻虎門,關天培領將士堅守,最後英海軍陸戰隊攻上炮臺,關天培被身插十刀,與四百多戰士一同戰死於炮臺上。

道光皇帝被迫簽下〈南京條約〉,林則徐與鄧廷楨同被眨發新彊。

2009/07/12

超前的時代 ~《我是宋朝人》~ 史式





殘唐五代十國,軍閥混戰,是黑暗亂世。地痞流氓與土匪盜賊崛起稱霸,五代的皇帝,王八蛋居多,至後周才出了個英雄君主柴榮,卻在圖收復燕雲十六州時於幽州病倒,英年早逝。柴榮的心腹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建立凡三百年之大宋王朝。

中國自東周列國以降,民風尚武。唐朝胡風熾盛,長安遊俠處處。五代天下大亂,槍戟裡出王朝。及至宋朝,卻演成一個文風淳淳的時代,士人地位提升,文理學人才輩出。「唐宋八大家」六人出自宋朝,柳永、周邦彥、李清照鉤勒出千古流傳的詞曲。周廉溪、張橫渠、程明道、朱熹等理學大師把孔孟儒學系統化,譜開宏大的心性之學。這個朝代,除編出《三字經》與《百家姓》外,政治家司馬光秉筆疾寫了重量級史冊《資治通鑒》,畫家張擇端繪出震古爍今的〈清明上河圖〉,展示汴京錦繡天街的繁華氣象。

2009/07/07

與神對話 ~ "man from earth"







有朋友向你說,他是洞穴時代的人,現在已一萬四千歲 …
他遇見過佛陀,追隨至他身死 …

而他自己,就是耶穌。

聽到這些,你會有甚麼反應?

2009/07/02

當時只道是尋常 ~《浣溪沙》~ 納蘭性德





十年來一直被嘲笑,今日「過氣流行天王」逝世了,全球卻陷入悼念潮。他生前創作了一批歌曲,從未發表,人人翹首以待,假如他今天仍在世,有幾多嗤之以鼻與冷嘲熱諷正蓄勢待發?曾是地球上其中一個最有天分的人,離開了,人們突然若有所失,原來沒好好珍惜,到今日餘音渺渺,遺下寂靜的舞台,才發現,this is it!

米高孌童喫藥,會使我們驚奇八卦。母親的一通電話,卻不耐煩地匆匆掛線。身邊至親摰愛的人,每日儘做些平平凡凡的事,我們總懶得留意。日子如白開水溜過,直到一天,身邊的人突然遠去,不再回眸,赫然驚覺天地色變,才回想從前,可惜當時尋尋常常的一切,已永不復再。

失去了,才悔當初不夠珍惜。可悲的是,未經歷,便不能體會;真體會過,卻恨時光不可回頭。

「珍惜」,到底用心體驗,抑或只掛口邊?

2009/06/30

沒有巨星的年代





何以今天,再沒娛樂巨星?

明星,不等如巨星。明星多的是,今天閃閃亮,但時勢一過,便如江上煙霞,飄然四散。真正的娛樂巨星,deemed to last,再過十年、一百年,這些人的作品、片段,也不會因時間洗滌而消逝,仍然會叫人讚嘆激賞,心存懷念。

凡巨星,必是天才,富原創性,有著獨一無二、不可替代的性情和氣質。

2009/06/27

黑白迷宮
















當米高積遜決定接下09演唱會的一刻,死神便與他纏上了。

在「傳奇地」斃命後 --- 蟄伏十二年,卻死在售出七十五萬門票的音樂會即將舉行前,使死亡變得「傳奇」--- 「命定結局論」、「天才早逝論」將演成泛濫,然而這樣的一個結局,確實帶點命定意味,因為天才的猝然而逝,是多麼的「合情合理」,合理到幾乎演變成不早死,便不夠天才。在這套框架內,米高積遜結合才華、性情、遭遇,把人生娛樂舞台表演得璀璨萬分,並以傳奇死亡,錚出一記噹噹響的謝幕音符。

2009/06/24

甜甜的文思 ~《花花世界》~ 智海





友人的女兒照了 X 光,拿著菲林片,友人跟女兒說:“這就是妳的骨哩!你有骨,狗狗也有骨噢!”女兒答說:“狗狗沒有骨。”友人:“……?”女兒說:“狗狗沒有骨,只有骨頭。”

兒童的話,常令我們驚訝。他們不行使我們的邏輯。取消了好多曲線。明明大家都在看一樣的東西,他們看到的就是不一樣。兒童沒覺得有甚麼事情不合理,因為他們的宇宙裡沒一把尺,也就沒甚麼合理不合理。例如,他們會把熊人仔撕成兩片,這樣便有兩隻熊人仔了 ~ it makes sense to kid!

2009/06/21

天京亂 ~《太平天囯不太平》~ 史式





兵起金田村,兩年間席捲長沙、武昌,「太平天囯」*大軍勢如破竹,終一舉攻克南京,易名「天京」。三年後擊潰清欽差大巨向榮坐陣的「江南大營」,天京解圍,全城歡騰。豈料不足兩個月,便爆發震動中外的大事件 --- 「天京內訌」。在江西作戰的「北王」韋昌輝率精兵三千,乘夜進城,突襲「東王府」,誅殺楊秀清舉家。「東王」部下反擊,一個多月來天京城爆發層層陣地戰,金陵化造修羅場。

其後「翼王」石達開在安徽組成靖難大軍,回師勤王,最終洪秀全反聯絡「東王」舊部,誅殺韋昌輝及丞相秦日綱,事件始告平息。

一場大內訌,是太平天囯戲劇性轉勢的大關鍵。天京大屠殺,天囯管治階層半數戰死,自始國家管理水平如江河日下。經濟及文化亦同遭重挫,繁華鬧市打成焦土一片,明成祖重建的琉璃古塔被韋昌輝炸毀。內訌後洪秀全弟弟洪仁玕抵達天京,他提出充滿變革思想的《資政新篇》,力促兄長在天囯推行資本主義,然而暮氣沉沉的洪秀全只顧解釋聖經,對政策建議只以一句「此策是也!」打發掉。「翼王」石達開則率部隊出走,至大渡河被清軍包圍兵敗,石達開遭凌遲處死。

2009/06/17

化作幽光入西海 ~《無題詩》之五 ~ 李商隱




人生裡,有些事,教人久久不能自已,莫可忘懷。

不想回憶,未敢忘記,還是要忘記。「身無綵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李商隱決定為這段刻骨銘心的感情,立一個總紀錄,那自然是寄語於詩篇。小姨已嫁,必須顧及她的處境,故不能把詩寫得太顯白,必須幽微隱晦,深藏不露。

詩成,李商隱特意拿給好友,名詩人溫庭筠看,如果連他也不能解,便世人卒亦不能解。謎一樣的故事,細說從頭,刻在詩文之中,交付天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