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包含「詞」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包含「詞」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2015/03/21

望盡天涯路 ~《人間詞話七講》(下) ~ 葉嘉瑩
















古今之成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境界。

這是《人間詞話》裡最廣為人談論的觀念。王國維以三首宋詞裡面的句子,道出三層境界:

第一境: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蝶戀花》~ 晏殊

第二境: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蝶戀花》~ 柳永

第三境:
「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青玉案》~ 辛棄疾

2015/03/19

人間字事有情癡 ~《人間詞話七講》(上) ~ 葉嘉瑩



























詩之境闊,詞之言長。

唐詩有很多描寫當時社會與時代之作,白居易多寫實況與人物;李白無論寫景或言志,俱時現飛揚跋扈之勢;杜甫《秋興》八首,寫安史亂唐之象,妙不可言;高適、岑參、黃昌齡的戰地邊塞詩,視野宏大而浩瀚。是以詩之境,闊也。

宋詞是當時的流行音樂,曲譜填上歌詞,就如今日的 canto pop. 販夫走卒、各行各業的人,都可以寫庸俗粗淺的詞,而文人雅士歌筵酒席聚會時,歌女則會唱些美女與愛情的歌詞,有美麗的,亦有淫靡的。是以有人說,詞是小道,沒意義,沒價值。

清末大儒王國維,在《人間詞話》裡說,「詞之為體,要眇而修。能言詩之所不能言,而不能盡言詩之所能言」。眇,美也;修,飾也。詞之優雅與淺俗,在神而不在貌,好的詞,宛轉細緻,嬌柔曲折,語盡而意不盡,可再思,三思。是以詞之言,長也。

2011/05/25

斷腸詩 ~《鷓鴣天 》~ 姜白石




佛說:恕憎會,求不得,傷別離。

別離是苦。各在天一涯,會面安可知。

兩情相悅,卻種種原因而要分離,戀,會演變成苦戀。這時,愛會被放大,就如買東西,發現沽清的一刻,心頭好會因得不到,而被升格為珍寶。

只有英國皇室大婚那一天,才有愛情童話。現實世界裡,悲.喜.離.棄,總是哀傷的多,快樂的少。

2011/04/29

傲骨 ~《漁家傲》~ 李清照





人生,總有起起伏伏。順遂時,春風得意馬蹄疾,覺得天下間沒有做不到的事。但當巨浪淹至,人生跌到谷底,卻須要有超拔的傲氣。

北宋天才女詞人李清照,一生體驗了兩種截然不同的生活。上半生與太學生丈夫趙明誠集書畫,玩金石,過著富裕的品味生活。金人攻陷汴京後,李清照偕夫隨宋室南渡,約四十五歲時丈夫病逝,家財盡失,靠著弟弟過活,其境況與前半生成雲泥之別。

人在這時,會是怎樣的心境?

2010/03/30

靜態美學 ~《浣溪沙》~ 秦觀





這是個高速時代。

訊息材料、觀念創見、文化潮流,無不在快速運轉中。城市急劇變動,出現景觀失憶 (landscape amnesia)現象。電影節奏急速,三十秒一笑位,三分鐘一緊張位,輸出令神經躁動的張力。愛情亦要有效率,即溝即食即棄,就如享用一個杯麵。現代人被高速溜的時間觀帶動,要定下來,以閒心觀自在,也不容易。

2009/09/19

歌舞昇平 ~《玉樓春》~ 李煜





清末大儒王國維在《人間詞話》裡說,詩人,有主觀與客觀者。客觀詩人是入世的,唯可洞悉人世間種種情事,穿透人心的角落,方能寫出充滿生活體驗的作品,《水滸傳》如是、《紅樓夢》如是。主觀詩人卻是單純的、直覺的,未曾於大千紅塵裡翻滾,沒有豐富人生體驗,而卻唯有如此,才能以純直無曲的心靈,寫出純粹而無染的作品。

南唐後主李煜,是主觀詩人之表表者。「生於深宮之中,長於婦人之手。」他的生活是很窄狹的,對人間世道之種種不甚了了。至經歷過亡國的沉重打擊後,卻能以最敏銳的心靈、橫溢的文采,寫出震撼千秋的詩篇。「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前多少?」、「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這些詞句,背負沉重哀傷,道盡世間無常,一字一淚,臨風泣血,情感熾烈,直插人心。

2009/08/23

望鄉 ~《八聲甘州》~ 柳永





今日,是互聯網世界,天涯若毗鄰。

昔日,孩子往美國唸書,於機場送別處,離愁別緒一泫然,太平洋波高浪闊,唯盼常常可收到遠方的信,略撫掛念之情。

今日,送機後不足十五小時,已可收到平安抵步的電話,通訊費用花不了幾元。隔個三兩 天,對方互聯網設置妥當,便可以視象對話,父母可看清兒子所租房子的模樣,以後還可藉此監視客廳桌上一角,有沒遺下一紙大麻煙。

世界無限拉近了 --- 這是近十多年才發生的事;其實電話電報等也沒出現多久,在此之前六千年,人類社會基本上都是以非常原始的方式連絡,例如信箋,或是煙火傳遞。

2009/07/02

當時只道是尋常 ~《浣溪沙》~ 納蘭性德





十年來一直被嘲笑,今日「過氣流行天王」逝世了,全球卻陷入悼念潮。他生前創作了一批歌曲,從未發表,人人翹首以待,假如他今天仍在世,有幾多嗤之以鼻與冷嘲熱諷正蓄勢待發?曾是地球上其中一個最有天分的人,離開了,人們突然若有所失,原來沒好好珍惜,到今日餘音渺渺,遺下寂靜的舞台,才發現,this is it!

米高孌童喫藥,會使我們驚奇八卦。母親的一通電話,卻不耐煩地匆匆掛線。身邊至親摰愛的人,每日儘做些平平凡凡的事,我們總懶得留意。日子如白開水溜過,直到一天,身邊的人突然遠去,不再回眸,赫然驚覺天地色變,才回想從前,可惜當時尋尋常常的一切,已永不復再。

失去了,才悔當初不夠珍惜。可悲的是,未經歷,便不能體會;真體會過,卻恨時光不可回頭。

「珍惜」,到底用心體驗,抑或只掛口邊?

2009/03/03

少女心事 ~《蝶戀花》~ 歐陽修





宇宙裡其中一樣最難理解的東西,是少女的心事。女人心,海底針,少女心,更是深海汪洋下傳說中的一根針,藏潛於深密之處,若有若無。娉娉裊裊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那是花一樣的辰光,年華初綻,芳心無住,對愛情有著萬分美好的嚮往,每想到夢魂裡的俊美少年,便會羞羞澀澀,甜甜溺溺,臉頰驟然飄過一片嫣紅,春意蕩漾在綠蕪中。張國榮唱過:「少女心事,但願我亦了解我也能知。」自己也不了解的事,旁人也許更難知曉。

這首《蝶戀花》,出自一個大男人的手筆,卻鑽到少女細密的心思裡去,實是驚訝。歐陽修的詞,向有遣玩的意興,亦時常映照他銳感的一面;從這一首,可見一斑:

2008/05/08

賀雙卿的清清孤影





在電影《盲山》中,一位大學女生被誘騙到村落裡,迫嫁予一個鄉巴佬。在這暗天寂地的角落,此女子與世隔絕,一直逃走不遂,跟其他一同被虜回來的女人,在天地不仁的破村莊裡,迎向茫茫然的未來。中國太大了,天遙地闊的古老國度,埋葬了幾多淒泫的平凡傳奇?

賀雙卿這女子,是個傳奇;傳奇在於這個人似有還無,真假莫辯。但她「寫」的詞,卻震動人心,令人難以釋然。

2008/05/02

誰在變? ~《木蘭花》~ 納蘭性德





階級有別,矛盾必生。


這說法,馬克思認為合理之至,所以他主張階級鬥爭。如果不但階級有別,連種族也不同,那就更難交往了。所以,我們欣賞納蘭性德,除了他是宋朝以來第一詞人外,還有那如蓮花般高潔的人格。

納蘭性德,滿清正黃旗人,父親納蘭名珠是聖祖康熙一朝呼風喚雨、權傾一時的人物。納蘭性德從小便多才多藝,明音律、擅騎射,廿二歲已中進士,親授皇帝三等侍衛,可謂人中之龍。然而這位貴介公子,卻生來有一份憂悒之情,常懷惆悵迷惘。這個人非常重視友誼,雖活在貴冑聲色的八旗圈子裡,卻不矜門弟,常與一班階級分野天差地別的窮漢人文士,傾心交往;朋友失意,或懷才不遇,納蘭性德便陪著他們一起悲歌、一同哭泣。他曾寫一首《金縷曲》予莫逆之交梁汾,表達對其友誼的珍惜,「身世悠悠何足問?冷笑置之而已。」、「一日心期千劫在,後身緣,恐結他生裡。」字字出於肺腑,真情流露,感人至深。

2008/05/01

鬼語 ~《鷓鴣天》~ 晏幾道





「虎父無犬子」,真的嗎?當然未必。

有個名滿天下的出色老爹,就如千斤擔子,從小壓於肩上。那些叫「世叔伯」的物體,橫眉冷眼又目光炯炯,至鍾意指指點點,「老爸那麼了得,真想不到會出個膿包兒子!」三千年的家春秋,一套套陳年老戲,永續於深居大宅裡上演,「父業子當承」,方才配合禮教傳統思想體系。上一代做生意,當長子的就要撐起祖業,管你生來渾身藝術細胞,也得在大宅門裡櫃檯之內日夜敲著算盤。如果父親是個武將,橫刀立馬,偏生了個羈兒子,從小喜歡執一根針線,繡一雙金鴛鴦,那才真叫冤孽中之極品。

2008/04/15

中產趣味 ~《減字木蘭花》~ 李清照





女人,在中國傳統社會裡,地位低微,所謂三步不出閨門,女人一生的任務,就是嫁老公和生仔,固填詞的良家婦女,很少。


中國詩詞,自屈原《離騷》始,便多自詡為婦人,當做臣下的一種意喻;譬如「紛吾既有此內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在詩歌中讚許自己的美質、容貌與裝扮,又會巧造美麗佩飾,完全像一個女人在說話。好些中國詞人,確然能以一手溫婉嫵媚文字,寫出一份女子細密心思,像歐陽修一闋《蝶戀花》:「玉勒雕鞍遊冶處,樓高不見章臺路。」便是以女子為第一身,訴說丈夫去了「滾」(遊冶),自己獨守空房的滋味;寫活了一顆情感豐富的女人心。

份屬稀有珍品之女詞人,論名氣才情,數將下來,李清照當之無愧列位首席。

2008/03/31

赤壁之戰 ~《念奴嬌 • 赤壁懷古》~ 蘇軾





一股《三國》風暴,正面吹襲大中華區域!電影《三國之見龍卸甲》即將上映,接著是今夏《赤壁》,一幕火燒連環船,將呈現於以億計金元砌成的影像上。

蘇軾,曾寫過一首關於「赤壁之戰」的詞 ---《念奴嬌 · 赤壁懷古》;此詞非常著名,堪可與他另一首《水調歌頭》相比。全詞如後:

2008/03/21

惜取眼前人 ~《玉樓春》~ 歐陽修





法國路易十四時代,新古典主義文學誕生,其中一個特色,是形式上的嚴謹,它要恪守所謂「三一律」--- 故事發生在一個地點、長度不超過一個晝夜、只有一條線索。它的精神,是要把藝術表現在一個「規律」裡,透過這個規律的「束縛」,自有限邁向無限,這是很有意思的。這個「束縛」,不是要去束縛藝術自由,而是要求創作者透過對形式限制的突破,去表現強大的文學張力。中國的詩詞格律,便是一種形式的限制;詩人在特定框架內譜寫作品,把情感與文字高度壓縮後再放射出來,締造了很多千古不衰的力作,這是美學的強度表現。反觀今天的新詩,再沒有嚴格的形式限制,但真正令人震動難忘的又有多少?當然,這不是說新詩不好,而是不應一見到對規律的要求,便說它限制創意、要打破之,這便失諸於片面了。

2008/03/15

人在風裡 ~《鵲踏枝》~ 馮延巳





古往今來,無分中外,人的感情,必有共通性。譬如,人生短暫,永恆地沒法得到永恆。


李煜說:「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春天花,秋時月,去了又來;往事,卻永恆地過去。詩人,把情感傾潑於筆墨之上,一瀉如注,如李商隱云:「書被催成墨未濃」。中國文字,漂亮得不得了,表達於詩詞,是美學之極致。便只一個「閒」字,閒情、閒暇、閒逸、閒時,亦儘皆不同。但在今日,談詩說詞,只會落得「老餅」二字。然而於西方,葉慈、濟慈、狄更斯等的詩依然大有人講,未曾 out。這除了以「中國文化失落」作解釋外,還可怎說?

都市人,有很多煩惱。白天在公司鬥爭失利,會愁眉不展,不如晚上唱 K 去。酒過三巡,便拉拉埋埋一角吐苦水、「講心事」。回家後,一覺醒來,煙消雲散,昨夜所思所感,忘得一乾二淨。物質豐裕了,人變得不再敏感,對好多美好事物,視而不見。夕陽西下,大大隻鹹強黃,很美,都市人卻懶抬頭,無動於衷。而詩人卻會寫下「雁背夕陽紅欲暮」,把一刻震動,凝造永恆。

2008/03/13

情真漢子 ~《青玉案》~ 賀鑄





《青玉案》~ 賀鑄

淩波不過橫塘路,但目送、芳塵去。錦瑟華年誰與度?
月橋花榭,瑣窗朱戶,只有春知處。


飛雲冉冉蘅皋暮,彩筆新題斷腸句。試問閒愁都幾許?
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


這是一首暗戀的詞,偷偷看,偷偷望;既含羞,又靦腆。

2008/03/11

無常 ~《浣溪沙》~ 晏殊





人生,如風飄絮,變幻流轉,剎那成過。

活於都市的現代人,很難有這些感受。如矩陣般的鋼鐵森林,把一切都隔開了。大自然變成另一個世界,我們很少仰望天際,細看風雲變幻,因為頭上都是頂尖高廈;縱然腳踏大地,卻從不曾感到它的厚重,因為都站在人工而成的柏油道路上。在天壤之間,我們是佰生人,不曾關心宇宙的生成變化,懶去思索生命的遷幻無常。

古時的人,這感受卻異常強烈。沒有今日科技世界的激變、都市步伐的躁動,人會有更多裕餘,與靈魂一同起居,細味日子的淡薄,感受存在的悲喜。大自然融入生活,星辰日月,山澤風雷,都像親切的朋友,不似今日,與毗鄰同住一個石屎空間裡,見面亦懶點頭。古人,常感時日的飄逝,花落川流,生命只是大千運轉間一片孤葉,隨風飄零,一逝如斯。

2008/03/07

爭女記 ~《蘭陵王》~ 周邦彥





這是個爭女的故事。

爭女年年有,本來也稀鬆平常,只是如果跟皇帝爭女,則不大妙矣。

時為北宋末期,汴京大相國寺南,有一條「錄事巷」,是太學生流連之地,只因京師著名妓院,皆在此處。其中一家姓李的,格外聞名,那是名妓李師師的香巢。

當時有個太學正周邦彥,於神宗時曾寫過一篇《汴都賦》,大擦皇帝的鞋,可惜神宗死後,哲宗繼位,便一直官運不濟。然而周邦彥一手窮工極巧的詞,卻名動四方。周郎每有新詞出,舉京皆唱。李師師的愛郎,正是這位大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