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4/29

傲骨 ~《漁家傲》~ 李清照





人生,總有起起伏伏。順遂時,春風得意馬蹄疾,覺得天下間沒有做不到的事。但當巨浪淹至,人生跌到谷底,卻須要有超拔的傲氣。

北宋天才女詞人李清照,一生體驗了兩種截然不同的生活。上半生與太學生丈夫趙明誠集書畫,玩金石,過著富裕的品味生活。金人攻陷汴京後,李清照偕夫隨宋室南渡,約四十五歲時丈夫病逝,家財盡失,靠著弟弟過活,其境況與前半生成雲泥之別。

人在這時,會是怎樣的心境?


李清照晚年的作品,部份已散失,然而從一些傳世之作中,仍可窺見她的志氣與傲骨。且看這首:


《漁家傲》

天接雲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彷彿夢魂歸帝所,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

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謾有驚人句。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全篇以塑造一種情景,而後自問自答的手法寫成。頭兩句,「天接雲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是建構出一個如夢囈般的意象;在午夜時份,夢迴之中,李清照聽到有把聲音正向自己發問。這是相當迷離的創作手法,有靈魂飛昇之感,可謂前衛。她說「彷彿夢魂歸帝所」,彷彷彿彿之際,誰在叫喚她呢?「聞天語」,是「天帝」,就像信徒聽見神的聖喚一樣。這天帝,是一個很慈愛的形象,祂殷勤地問,妳的人生,要歸向何處呢?

「我報路長嗟日暮」,此生,似水流年,起伏跌盪,一路走來,已是暮色沉沉的時候了。「學詩謾有驚人句」,「謾有」,「徒有」之意,我雖是天才詩人 ,但在國破家亡的大環境中,就算能寫出驚人之句,又有何用呢?

人生正歷失意悲哀的李清照,在全首詞來到這裡時,卻劃出了關鍵的筆鋒,道出她此刻之志向。「九萬里風鵬正舉」,這是引用《莊子》〈逍遙遊〉,北冥有魚,曰鯤,後化為鵬,直衝上九萬里的典故。李清照真是個非常有才氣與傲骨的人!就如李白的《行路難》,這一句猶在慨嘆「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筆鋒一橫,便飛到「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挂雲帆濟滄海」,有一份才情橫溢而目空一切的氣勢!這真不是人人都可寫出來的,它要有超然的自信去承托。「風休住」,即風莫停,「蓬舟吹取三山去」,她要像蓬舟一樣,乘風而行,飛向三山 --- 方丈、瀛州、蓬萊,是謂三仙山,象徵最高遠的美好境界。

這首《漁家傲》,有非常突出的 visual,象徵手法亦運用得很高超,最後三句如《阿凡達》般的影像氣勢。它反映了李清照獨特的一面 --- 一個有著一股不倔傲氣與繼續追尋精神的奇女子。

4 則留言:

  1. 「星河欲轉千帆舞」--這句很美。 見到「帝所」, 竟聯想到樓盤名, 哈哈! (現在看星河也不易, 人也變得不太泿漫)
    [版主回覆05/05/2011 00:26:00]李天命說:夜越暗,星越亮。然而都市光害,舉頭已不見星河。唏噓。
     
    ( 「帝 XX 」、「君 X 天下」等樓盤名,是宇宙裡其中一樣最可笑的東西。中國人攪成今天這副德性,真是不可思議 )
     

    回覆刪除
  2. 最近讀了一本叫「宅茲中國」的書,談到日本人,韓國人,早在二百多年前就已斷言「明以後無中國」(1949後就更加沒有了)!不單是禮失而求諸野,而是東亞文明的主流已易。
    [版主回覆05/06/2011 00:55:00]牟宗三亦抱近似 「明以後無中國」之說。「東亞文明主流已易」,乃事實。今天中國大陸上的中國人種,於在下而言,僅種族上能稱中國而已,其文化、品賦與內涵,早已消失。
     
    有興趣可一看在下之言:
     
    http://hk.myblog.yahoo.com/rosim65/article?mid=135

    回覆刪除
  3. Greenleaves6/5/11 18:14

      「 李清照真是個非常有才氣與傲骨的人 」,未必是錯,但不妨進一步想想。   才氣姑不論,且說「傲骨」。淺見以為,傲骨當發自「意志」will,而非「情緒」emotion的表現。松柏後凋於歲寒,雞鳴不異於風雨,遇大事歷練而能屹立不倒,始見其意志之強,如此「傲骨」才是有根有柢。文人吹水,故作豪言壯語,語不驚人死不休,則不可當真。現實中,不難發現身邊很多極「串」之人,卻未必談得上半點「風骨」、「傲骨」的。我對李清照不太熟悉,她有沒有這方面的表現,不敢妄斷。   列寧有句名言:「評價歷史人物,必須看他做過些甚麼,而不是說過些甚麼。」
    [版主回覆05/06/2011 22:56:00]你的話當然有道理,我也補充一點看法。
     
    文人,最易一沉不起。李清照的景況,與李煜有點相似,程度雖不一樣,卻都是上半生富貴,下半生坎坷;而李後主亡國後在寫些甚麼東西呢?
     
    李清照起碼在創作上呈現出戰意與鬥志,就算不是 will 的體現,亦算是一種表現。其晚年作品,大可自苦自憐,但她卻多在沉痛之餘,復顯豪健之風,譬如說: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言辭之間,大有鄙視宋室味道,認為該像楚霸王,寧戰死亦不要渡回江東。這些壯語,你當然可說是嘴巴豪情而已,但在那個時代,一介女流兼以那把年紀,又能怎地?難道可像希拉莉般,在白宮指揮廳參與擒殺拉登嗎?

    回覆刪除
  4. Greenleaves25/5/11 14:49

      我正正不相信那些所謂的「表現」。從前我有一位老師,相當鄙視「詩人之詩」,以此例彼,「詞人之詞」亦屬同一路貨色。這類人日寫夜作,有心以此成家,流芳百世,所述之志,縱使不是戴上虛偽的假面具,亦必有相當的矯飾成份。為文做情,在所難免。   即使退一步不談以上問題,淺見認為:現實中人的心理表現,遠較您所想的來得複雜。舉一個例,有兩個人在街上以「粗口」對罵,事情發展下去會怎樣呢?既可以是「起先口角,繼而動武」,因為雙方覺得尊嚴被侮辱;但亦可以是不了了之的,因為他們的情緒已經宣洩了。簡單地說,就是不可預測。有很多意志薄弱的人,寫起報紙文章來,一樣可以睥睨一切,凜然不可侵犯的樣子,這根本不能作真的。心理學上有個詞語,名叫「補償作用」,我想大意即如此。即如一個人到教堂教人告解,您既不可因此說他是個好人,也不能說他是壞人。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