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24
2021/02/10
2021/02/03
殺手物語 ~ 《氣球人》 ~ 陳浩基
這是死亡筆記充氣版。
主角是一位被賦予神秘特殊超能力的
chosen one,他只要接觸任何人的皮膚,就能下達指令,使對方身體局部充氣,例如令舌頭在一秒內膨脹 n 倍,撐爆整個下顎和下巴,空餘血淋淋和白慘慘牙齒的上顎,這個造型也有夠恐怖吧!充氣功能亦可將目標的身軀任意扭曲,例如頭顱緩緩自轉 360 度,過程中會發出頸椎折斷的咯咯聲,死相表情七分扭曲三分驚恐。這超能力更有「時間制」功能,輸入指令時可設定何時執行,使目標在某時某刻自行毀滅收皮,自己則可從容脫身,擁有不在場證據。
任何人有這超能力,大概都會選擇以殺手為終身職業。本書主角亦然,於是江湖便有了氣球人的種種傳說。
2021/01/27
怨念 ~ 《山羊獰笑的剎那》 ~ 陳浩基
有人見鬼,於是有鬼故事?抑或有人說鬼故事,所以從始有鬼?
一個地方,如果發生過慘劇,鬼故事就會更言之鑿鑿,繪聲繪影,以訛傳訛後,內容與情節會更複雜多變,演成一個持續集體創作的有機體。
有點歷史的校園,從來是傳說蘊藏發酵之所。學生正值浪漫年華,復有餘閒,想像力旺盛,對神秘事物至感興趣。一則道聽途說,在輾轉反覆傳播後,會系統性地演化。尤其校區偌大、位處郊野的校園 — 例如《山羊獰笑的剎那》的中大 — 傳說會更有苗頭。
2020/04/30
性惡論 ~《網內人》 ~ 陳浩基
在線攻擊,可以比現實世界的侵略更狠毒。
隱沒了真身,禮儀底線可以無限退後,再狠的攻伐、中傷、抹黑都會出籠。討論區與社交平台,大小煙火四處瀰漫。網路無遠弗屆,各式攻訐、偽裝、策反也無邊無際。甚至放大到國與國鬥爭,一個政府透過
immersive campaign 影響別國選舉結果,今天也是常態吧。
以前會說,躲在網內,就是活在虛擬世界,太沉溺搞不好會脫離現離,變得空妄。然而今日網內網外越發融合,現實生活可能超過一半時間在線,很多人有超過一個身份,且持續分拆,一個人在網內可以有多重性格與面向,人格分裂可以輕鬆實踐。
2020/03/29
怨咒 ~ 《筷》 ~ 三津田信三、薜西斯、夜透紫、瀟湘神、陳浩基
筷子,是儒家文化之日常,也是符號。
「獨步文化」的「怪談競演奇物語」系列之《筷》小說,以「筷子」為題,日、台、港共五位作家參與此跨國接龍推理怪談企劃。五個短篇以三津田信三打頭陣,香港推理旗手陳浩基接最後一棒壓卷。
2020/01/26
2018/05/28
青春殘酷物語 ~ 《遲來的羽翼》 ~ 米澤穗信
青春要是沒盡頭,多好!
可惜生命裡一切,非自由意志之抉擇。我們固然擺脫不了生於怎樣的社會、怎樣的家庭;就算以雷霆萬鈞之志,衝破世俗限制,離開既定之體系,高飛遠走 …. 終歸,人還是敵不過歲月。生命有盡頭,每個階段,亦然。就如每一天,清露晨流的早上,會在不知不覺中逝去。午日的到來,等如宣示黃昏將至,然後是黑夜翩然降臨。
青春太暫,卻美麗。因為橫渡青春之海,總是波瀾迭起,釀成生命中獨一無二之青春的煩惱。我們都曾毫不世故也絕不老練地去迎擊人世之痛,然後煞有介事地受傷倒下 — 在所謂成熟後回望,那時的煩惱都是幼稚的,世人總是如此想 — 站起,再倒下;再站起,再倒下。而青春就在有天發現所有陣痛都成為回憶後,不知不覺中遠去了。
2016/04/26
封閉空間 ~《停在三樓》~ 石持淺海
密室,是推理小說常見空間。
密室體積可大可小,電影"room"的密室很小,正常人被限制在裡面生活,大概好快就會瘋掉。"die hard"恐怖份子在商業大樓內挾持人質,資訊中斷,密室的空間卻是大得緊,足以令一個赤腳警察在裡面跟悍匪糾纏不清。
這類空間設定,如果是對外聯絡斷絕,警方不能參與,主角困處限定場所的話,便相若於日文推理小說所謂的「嵐之山莊」了 (snowbound)。
2016/03/05
鬼影幢幢 ~《祈禱師鄉內 — 怪談始末》~ 鄉內心瞳
職業多近鬼神,人就容易招陰。
鄉內心瞳在東北故鄉宮城縣做著祈禱師的工作,為客戶祈禱,無論生者死者,幫助他們放下遺憾,就是鄉內的使命。
受理的案子中,當然不乏不可思議之事,那是有物在作祟吧,鄉內就要透過祈禱來「祓除」。大部份的祓除都是成功的,怪事也不再纏繞;然而,「大部份」的意思,就即是不是全部 ...
於是,就有了故事 ...
2015/09/23
2015/07/11
鬼子來了 ~《七人捉迷藏》~ 三津田信三
好多年前,香港有個鬧鬼火車廣告。
幾個中國兒童,手搭肩,扮火車隆隆前進。開始有傳言,兒童行走時雙腳離地 (其實是因為慢鏡),有些模樣可怕 (其實是生成老相。中國兒童,向來如此。翻翻歷史老照片,譬如清末一班留美幼童,都長著一張老人臉),更有某位大師,在電視節目裡斬釘截鐵:「都是殭屍!不是一個,而是每個都是!」
2015/03/26
娃娃看天下 ~《殺人鬼藤子的衝動》~ 真梨幸子
沒有人從出生到死亡之間,都做著正確的事。
衝動、盲動,會做錯事。深思熟慮、盤算周密,也會做錯事。況且,今日看似是對的,怎知明天不會發酵成錯誤?因與果交纏交織,得與失重重疊疊,對中有錯錯中有對,世事與人生就是如此這般滾將出來,形成一張又一張的業網。
但凡有業,裡面就有孽。孽力是黐纏的,萬般帶不走,唯有孽隨身。
藤子是個十一歲小學生,她的童年是悲苦的,家裡是愛慕虛榮的雙親,自己可以豪花浪費,兩個女兒卻連午餐錢都沒有,還要共穿一套運動服,姐妹倆要在上下課間迅速交換來穿。藤子長得不漂亮,人也不聰明,沒甚麼運動細胞,離開家裡的地獄後,回到學校又是另一個修羅場,男同學都霸凌她,連下體也被弄得紅腫發炎。
2015/01/22
活死人 ~《名為阿索德》~ 河合莞爾
行屍走肉,不如不活。
活死人,有好幾種。第一種,是腦幹死亡,用儀器維持呼吸的植物人,這其實與死亡無異。第二種,腦袋或因受創或退化,智力減損至混沌狀態,記憶沒有了,認知也沒有了,徒於物理定義上仍是原來的那個人,其實更像一個僅餘軀殼的活死人。
又有一種,根本就是死了,卻「復活」過來。在這特異狀態下,他到底是活人?還是 dead man?
2014/11/27
莊周夢蝶 ~《克萊因壺》~ 岡嶋二人
「從開始的地方開始,在結束的地方結束。」
這是《愛麗絲夢遊仙境》裡愛麗絲受審判時,撲克王說的台詞,非常妙非常有啟發性,也非常講咗等如冇講。
事有本末,物有終始。有始,就有終,這是宇宙之大化,物理的必然。「從開始的地方開始,在結束的地方結束。」這命題,準對。問題是:起始在那裡?佛教說:「無始時來界,一切法所依。」萬事萬物,沒有所謂的開始。正如因與果,亦是難以判斷。一件事出現了「果」,有無數起因、無數過程,交織交集,又如何能判定導至果的第一因?
開始,已是難解。那麼「始就是終、終也是始」,又如何?
拜熱片《星際啟示錄》所賜,時空與維度等冷話題,一時熱了起來。這些悖乎直覺的抽象思維,居然成了友儕間席上的談論話頭。有人從空間,講到莫比烏斯的拓撲學,再進階至三維空間幾何物體克萊因壺 ..... 一局飯下來,話題就如克萊因壺般旋呀旋,不知何所而來何所終 ....
2014/11/14
2014/08/03
2014/05/09
世界崩解 ~《殺戮之病》~ 我孫子武丸
一個人的行為,不是常態,就可能被多數人,定性為變態。
性取向與性行為尤甚。同性戀便曾一度普遍被認為變態,性虐待、戀物癖、戀童癖、戀父戀母,亦一概被認定為變態,除會惹來歧視外,有些更違反普世價值,以至犯法。譬如戀童癖,基於保護兒童,即使擁有這類照片,於世界多國皆屬違法。有研究指,高達百分之九十七的戀童癖者,永遠壓抑自己的性取向和性行為,不敢收藏相關照片,也從不侵犯兒童。與生俱來的性傾向不容於世,這類人亦是天生不幸。
姦屍,當然亦是禁忌,甚至以文字描述或影像呈現,都會令許多人嗤之以鼻,退避三舍。
性取向與性行為尤甚。同性戀便曾一度普遍被認為變態,性虐待、戀物癖、戀童癖、戀父戀母,亦一概被認定為變態,除會惹來歧視外,有些更違反普世價值,以至犯法。譬如戀童癖,基於保護兒童,即使擁有這類照片,於世界多國皆屬違法。有研究指,高達百分之九十七的戀童癖者,永遠壓抑自己的性取向和性行為,不敢收藏相關照片,也從不侵犯兒童。與生俱來的性傾向不容於世,這類人亦是天生不幸。
姦屍,當然亦是禁忌,甚至以文字描述或影像呈現,都會令許多人嗤之以鼻,退避三舍。
2014/05/03
2014/04/03
似近還遠 ~《兩人距離的概算》~ 米澤穗信
同學間,錯說了一句話,便演成一場冷戰。兩個人的距離,怎地由終日孖公仔的形影不離,一下子擴闊到如鴻溝般遙遠,咫尺若天涯?
因為青春,所以有幼稚的本錢,可以負氣,可以失落,可以出走,可以隨時在自製的谷底裡受傷。而也因為青春,情感的新陳代謝特別快,甚麼傷痕都可迅速復原,轉眼又重投陽光的懷抱,以為換了人間,原來只過了一天。
青春,永遠是個不可理喻的謎。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