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8/03

黑暗魔咒 ~《白雪公主殺人事件》~ 湊佳苗






















當要描述謀一個人時,誰敢說自己絕對客觀?

誰敢說,話裡沒恭維  —  而更多時候,則是添加了主觀負面評價?誰敢說,沒把一己之憎惡、猜度、嫉妒,加諸於對方;甚至,把道聽塗說,當成現場目擊而言之鑿鑿?
 

去說一個人,不知不覺間就會變成說那個人的是非。而世上只要有三個人,就可以有是有非,甲說乙-乙說丙-丙說甲,循環不息。是非成敗轉頭空,但在此刻,先要講是講非講個飽;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而是非,必會進階,像蠶蛻變成蝶,由流言蜚語進化為機心戰。辦公室,就是最普遍的修羅場。

在 web 2.0 年代,八卦文化、耳語文化、毒針文化,一切蜚短流長,像武俠小說裡的邪派高手,撒出一大把飛針,朝四面散擊,在網路上如火箭配上推進器高速飛行。八卦傳聞是有機體,傳播間像阿米巴原蟲不斷變種,最後演成一場伊波拉。

《白雪公主殺人事件》的八卦現場,是一所
化妝品公司,旗下產品「白雪護膚霜」正在全國大賣中。公司的一名貌美 OL 被刺十多刀,並遭柴油燒屍。案件仍在偵訊,而因為滿有泡製 yellow journalism 潛力,招徠了嗜血媒體《太陽週刊》,結果矛頭指向案發後失蹤的死者同事城野美姬。記者走訪城野的同事、同學、成長小鎮的居民,及其父母,把眾人的「口述歷史」,組織成充滿指向性的報導  —  城野就是呼之欲出的殺人魔女。

化妝品或能把肌膚漂染得如雪般白,但改變不了黑色的心靈。

眾人對城野的印象,是死亡之吻。一件兒時陳年往事,也可以發酵成城野行兇的判斷。例如,她孩童時曾模倣《精靈雜誌》,「施行咒術」,發出黑玫瑰魔女的魔咒,把針扎在紙人上,結果焚化紙人時,意外燒了鄉下的神廟。於村民口中,這不就是此魔女於十多年後會動殺機的「鐵證」麼?

誰 誰 誰?誰在說著誰?誰 誰 誰?誰在聽著誰?誰在銷售似是而非的印象?誰在擷取合該選用的「歷史」?在各取所需之際,是當時那個小孩、抑或是今日之一眾「知情人士」施了黑暗魔咒?

惡意釋放,攻訐隨來。在辦公室的茶水間、在小圈子的飯局上、在漫無邊際虛實難分的網路中,我們每個人都是流言與魔咒的帶菌者,誰又會比誰更雪白?


11 則留言:

  1. 我在台北看到這電影上畫了, 本來想看的, 但在西門町找來找去都找不到那影院, 結果作罷。或許還是先看小說。

    回覆刪除
    回覆
    1. 啊,那戲院如此神秘?

      網上對電影版的評語普遍甚佳。中村義洋拍過幾部伊坂幸太郎的作品,大都很有趣,而我亦喜歡井上真映 (雖然她演城野美姬是太靚了),所以這戲一定會看。

      刪除
  2. 我見到博客來有推薦, 我之前都睇佢嘅小說架, 當年佢本告白真係意外驚喜

    回覆刪除
    回覆
    1. 《告白》是湊佳苗的出道作,真不簡單。我喜歡小說多過電影,雖然松隆子演得很出色。

      刪除
  3. 想不到睇睇下你的文會有歌聽,真係雙重享受:P
    「我們每個人都是流言與魔咒的帶菌者」~說得很對。我未看過此書,不過介紹很吸引,想看戲。
    我覺得現代人常用的what's app是是非溫床,沒在group內的就可以被談論。現在就連小圈子都變得虛擬。

    回覆刪除
    回覆
    1. 原始人在大自然裡群聚而居,因為隨時會有天災或野獸來犯,所以要不斷互相交換訊息,以提高整體的存活率。百萬年下來,這種交流演化成諸事八卦。今日,超大的訊息量在網絡中奔馳,是非不絕,人云亦云,以訛傳訛,樂此不疲。

      千百萬年後,人類可能在艾西莫夫描寫的銀河帝國裡,於相距以光年計的星際間,繼續以 whatsapp 講是非。

      刪除
    2. 我記得讀小學一年班時,如同學A要向同學B要講同學C的壞話,A會將嘴湊到B的耳旁,然後用手蓋在嘴邊,細細聲說話,但同一時間雙眼會望著同學C。這樣,C雖然聽不到A說什麼,也會知道A在說她的壞話。可能只是女校才有此情況。
      一日有人,一日就有是非。

      刪除
    3. 哈!這總也算是一種明槍,而非暗箭吧。小女孩做出來,雖然怎都不能說「好可愛喲」,但總算是天真。成年人做的話,就變成極低品味的挑釁了! (gay佬做的話,反而可能bitchy得嚟又幾率性)

      刪除
  4. 湊佳苗的作品我看過《境遇》,印象一般,她的《告白》我至今依然沒興趣找來看。但 inanna 介紹的這本,故事似乎頗吸引,等我去書店打個書釘睇睇先!

    回覆刪除
    回覆
    1. 她寫日本人社會、身份和職場階級的區隔,頗為到家,又不會流於太過社會派而令日本以外讀者難以理解。而她的本職,只是師奶一名哩!

      刪除
    2. 師奶?嘩,不說不知呢!
      我忽然想起學校裡的欺凌事件,不知辦公室裡的蜚短流長,是否就是校園欺淩的延續?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