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行為,不是常態,就可能被多數人,定性為變態。
性取向與性行為尤甚。同性戀便曾一度普遍被認為變態,性虐待、戀物癖、戀童癖、戀父戀母,亦一概被認定為變態,除會惹來歧視外,有些更違反普世價值,以至犯法。譬如戀童癖,基於保護兒童,即使擁有這類照片,於世界多國皆屬違法。有研究指,高達百分之九十七的戀童癖者,永遠壓抑自己的性取向和性行為,不敢收藏相關照片,也從不侵犯兒童。與生俱來的性傾向不容於世,這類人亦是天生不幸。
姦屍,當然亦是禁忌,甚至以文字描述或影像呈現,都會令許多人嗤之以鼻,退避三舍。
我孫子武丸的血殺推理小說《殺戮之病》,有許多兇殺、肢解、姦屍的描寫,並野蠻地鉅細無遺般呈現,不少人會避之則吉。且略述書中一位犯罪學教授,引佛洛伊德、克萊茵等心理學家,對此等行為之分析:
人類,心存與求生相對的「求死本能」,稱之為「thanatos本能」,兩者互相抗衡 (thanatos是希臘眾神之一,掌管死亡)。因為所有生物遲早回歸為無機質,所以內心深處,存著主動變回無機質的傾向。這種求死本能,是一種想要近距離感受死亡的慾望,但因為受求生慾壓抑,這股具攻擊性的衝動會加諸於外界,動手傷害他人,是以人類有施虐、受虐、強迫症等異常行為。
書裡的教授認為,necrophilia (戀屍癖) 亦可稱為 thanatos的外露形態之一。戀屍癖者,內心憧憬死亡,但若這股衝動發洩在自己身上,便會演變成自殘或自殺,所以大多會轉導向外,他們所想的,是要觸摸屍體,或與之性交,然後再破壞、摧殘屍體,藉此獲得快感。
以上學術環節,旨為提供畸變殺戮犯罪之理論根基。《殺戮之病》的主菜,是多場由主角蒲生稔領銜主演的勒殺、戀屍、肢解及其後續行為。閱讀與否,自行決定。
我孫子武丸是日本推理界「傳奇的一年」 — 1989年出道的作家之一。他與多位日後響噹噹人物,包括北村薰、有栖川有栖、宮部美幸、法月綸太郎、折原一、山口雅也等人,俱於此年推出首部作品。我孫子武丸的寫作風格,多屬幽默輕鬆推理,《殺戮之病》卻截然不同。
如果此書,徒有連串毛骨悚然的獵奇與血腥,則它只會是一部廉價變態慾望殺人小說,而不會是日本推理史上的重要著作。
這部小說的份量,是它在最後一刻,令讀者建構的世界瞬間崩解。
完。
性取向與性行為尤甚。同性戀便曾一度普遍被認為變態,性虐待、戀物癖、戀童癖、戀父戀母,亦一概被認定為變態,除會惹來歧視外,有些更違反普世價值,以至犯法。譬如戀童癖,基於保護兒童,即使擁有這類照片,於世界多國皆屬違法。有研究指,高達百分之九十七的戀童癖者,永遠壓抑自己的性取向和性行為,不敢收藏相關照片,也從不侵犯兒童。與生俱來的性傾向不容於世,這類人亦是天生不幸。
姦屍,當然亦是禁忌,甚至以文字描述或影像呈現,都會令許多人嗤之以鼻,退避三舍。
我孫子武丸的血殺推理小說《殺戮之病》,有許多兇殺、肢解、姦屍的描寫,並野蠻地鉅細無遺般呈現,不少人會避之則吉。且略述書中一位犯罪學教授,引佛洛伊德、克萊茵等心理學家,對此等行為之分析:
人類,心存與求生相對的「求死本能」,稱之為「thanatos本能」,兩者互相抗衡 (thanatos是希臘眾神之一,掌管死亡)。因為所有生物遲早回歸為無機質,所以內心深處,存著主動變回無機質的傾向。這種求死本能,是一種想要近距離感受死亡的慾望,但因為受求生慾壓抑,這股具攻擊性的衝動會加諸於外界,動手傷害他人,是以人類有施虐、受虐、強迫症等異常行為。
書裡的教授認為,necrophilia (戀屍癖) 亦可稱為 thanatos的外露形態之一。戀屍癖者,內心憧憬死亡,但若這股衝動發洩在自己身上,便會演變成自殘或自殺,所以大多會轉導向外,他們所想的,是要觸摸屍體,或與之性交,然後再破壞、摧殘屍體,藉此獲得快感。
以上學術環節,旨為提供畸變殺戮犯罪之理論根基。《殺戮之病》的主菜,是多場由主角蒲生稔領銜主演的勒殺、戀屍、肢解及其後續行為。閱讀與否,自行決定。
我孫子武丸是日本推理界「傳奇的一年」 — 1989年出道的作家之一。他與多位日後響噹噹人物,包括北村薰、有栖川有栖、宮部美幸、法月綸太郎、折原一、山口雅也等人,俱於此年推出首部作品。我孫子武丸的寫作風格,多屬幽默輕鬆推理,《殺戮之病》卻截然不同。
如果此書,徒有連串毛骨悚然的獵奇與血腥,則它只會是一部廉價變態慾望殺人小說,而不會是日本推理史上的重要著作。
這部小說的份量,是它在最後一刻,令讀者建構的世界瞬間崩解。
完。
就算而家, 都有人視同性戀係病, 有D人為左掩飾自己性向, 仲要結婚生子, 唉
回覆刪除美國中部有大量超保守右派基督徒,香港也有明光社蔡志森這類活在中世紀的物體。如果給這些人絕對權力,他們定會把所有同性戀者打成女巫,一把火燒掉。
刪除好似好刺激喎,唔知自己頂唔頂得順呢?(考慮中......)
回覆刪除歧視源自不尊重,其實別人的性取向,跟自己又有何干呢?除非他們鼓吹不道德行為,不然平常心看待就好了。
色膽包天如妳,點會頂唔順吖!
刪除其實尊重他人性取向,早已是普世價值,只是世上總有人拒絕現代文明,思想仍停留在中世紀,是以歧視的陰霾,總是揮之不去。
嘻嘻,我果然是頂得順 :P
刪除昨天一整天在讀這本書,讀到連覺也不睡。結局確實讓我瞠目結舌,但回頭再看還是有幾處感到不滿意,不過這也沒所謂,有少許缺陷,才有動力去找尋更完美的作品。
(劇透) 雖然作者一開始就鎖定了罪犯,但我看的時候,還是忍不住在想,會否有另外的犯人出現?除此以外,那些月份和日期,讓我想起《倒錯的死角》,所以我一邊看,一邊也循那個方向去想,可惜最終還是鬥不過聰明的作者啊~
這是另一層面的閱讀遊戲,明知結局就是要你嘩然,expect the unexpected,於是在過程裡拚命跟作者博奕,不只是「估兇手」那麼簡單了。《殺戮之病》能夠把實相收到最後幾行,難度最高,爆炸力亦最強咯!
刪除下次如真有興趣看《在櫻樹抽芽時,想你》,告訴我妳贏定作者贏吧。 :)
這個類型,可能是世上唯一不能化成影像的文字。
其實我覺得《殺戮之病》個故事已經算相當高明,但就是不服輸,所以要挑小毛病 :P
刪除唉,我不是在最後幾行才估到,而是要更早一些 (我覺得這是遺憾......)
我倒是希望能有導演挑戰這個故事,將之化成影像,拍出來應該會很震撼!
現在就去預約《在櫻樹抽芽時,想你》^_^
還是敗給歌野的詭計,不過今次心服口服。我很喜歡《櫻樹抽芽時,想你》這本書,謝謝 inanna 推介! :)
刪除從第一頁的精力爆發,它就有意識地把你導向某一個方向了。
刪除也許,這種就是世上最爽最痛快的被騙。
(劇情透露)
刪除可別忘了賣春事件呢,那個才給作者徹底騙倒。
其實清潔工那一段,我讀著的時候覺得有點不對勁,但就沒有再細想下去,可惡 >.<
今早起床時,想起櫻樹的象徵意義,覺得歌野晶午寫得很棒啊!
這是一部很值得重讀的小說。我第二次看時,發現真相根本於多處明明白白擺在眼前,只是我視而不見而已。
刪除人事世事,不亦有時如此麼?自己許多時先入為主,無意識地朝一個自設的格局與預期前往,最終碰壁時,才發現一廂情願和自製盲點是多麼愚昧啊。
我看了情慾色香味啦,由第一幕到最後一幕,我都覺得好激呀……:ooo
刪除那就值回票價啦!
刪除瘋牛症之出現,因為牛吃了混有牛內藏的飼料。人吃人,也會有瘋人症吧,諗諗真係人都癲!
報告:我也看了《櫻樹抽芽時,想你》啦~ 徹底輸了給作者。被作者騙的感覺很好,加上最近看了《渴罪》,看打人噴血看至麻木,我現在有勇氣看《殺戮之病》啦。(電影沒有肢解、姦屍這種場面,但有人性黑暗,血呀,姦呀果啲,加上唔係好知導演想表達啲咩,我頂唔順,看到後來我直頭擔天望地。而提起肢解,我想起《Out主婦殺人事件》呢。)
刪除記得當年看"black hawk down",由頭開槍駁火殺到尾,官能很快便麻木,只覺銀幕上所有人都是恐怖份子。
刪除《渴罪》與《原罪犯》應是一卵雙生。小說改編成電影,多遜於原著。厲害的文字,有一種透骨性,有時可不是影像所能表達的。
我見到芝寫「擔天望地」,忍唔住笑咗 :P
刪除桐野夏生在《Out主婦殺人事件》出版十二年後,不是出了另一本,叫《In格殺愛情》的小說嗎?每次見到都有股想拿起來讀的衝動 (不過想起家中未讀的藏書,最後還是忍住了...)
我今晚也看了一部役所廣司 ~《山本五十六》。電影有把山本「完美化」之嫌,未能立體呈現這位帝國海軍一代人物的多元真實面貌 (例如他嗜賭之性、與藝伎的深厚關係...等)。終戰已近七十年,日本對二戰重要歷史人物忌諱仍多,可是一種觀念上的落伍呢?
刪除chestnut, BBQ 找不到《殺戮之病》,請問妳是如何找到它踪影的?
刪除極速看了《殺戮之病》,這故事比《櫻》的追看性強,亦看得人心驚肉跳。看稔的自述部份,會忍不住投入了他的世界。我竟然有點同情他,我是否變態?(不過看書會這樣,看電影恐怕不會)
刪除(劇透)
我覺得《櫻》的結局比較有意思,看完《殺》,感覺是:「哦,原來如此。」除了覺得女主角更慘外,便沒有其他感覺。印在書封的宣傳語說「不到最後一行將無法體會真正的驚悚」,令我邊看邊胡思亂想,包括以為兇手是女人、雙性人、同性戀、人格分裂患者、父、母、妹妹,以為家裡有個被當成活人的死人...... (當然有些猜測很快便知是錯)難怪看到最後我只餘下這種反應。:P 我始終不大喜歡看變態連環謀殺案情節,看完這本我要小休。:)
不喜歡看連環謀殺案,卻又看;就如怕鬼,又愛看鬼片一樣 ~ 不啻是一種自虐。
刪除亦即這是某程度上的 SM。
我未看《渴罪》電影,有人說是 SM 戲,有些觀眾捱不了中途離場。在電影施虐觀眾受虐之間,作品的訊息可能會在感觀遭強烈衝擊下而埋葬,殊為可惜。所以看這類東西,越該冷靜抽離,偏偏它就是要使你不能冷靜。從這角度看,這是一場與作者意圖的角力,可能也是另一層次的觀影/閱讀樂趣呢。
innana, 這書可在哪兒找到啊? 我見博客標示它是絕版書, 公共圖書館也不見它的踪影.
回覆刪除我大約兩三年前買的,沒記錯該是在灣仔「城邦」(《櫻樹抽芽時,想你》就肯定是)。那裡現仍可找到部分「獨步出版日本推理名家傑作選」,如《剪刀男》;或「臉譜出版江戶川亂步獎傑作選」,如《東京歸鄉》...等。不過《殺戮之病》應該就沒有了。待我在上面問問栗子妹是如何覓得它踪影。
刪除圖書館還有:https://webcat.hkpl.gov.hk/lib/item?id=chamo:2980553&theme=WEB
刪除thx chestnut.
刪除謝謝你兩位! 我嘗試去預約.
刪除謝謝三位!我看了你們的留言,立即去圖書館借回來並看完了。最愛BBQ加油!你看完後可一起討論!
刪除蒲松齡說:「快意之事莫若友,快友之事莫若谈」。
刪除友談,是快事。
blog jam,不亦快哉!
所以,仍是那句話 ~ 有 blog,就有好日子! :)
其實我覺得 inanna 是「書神」派來打救我的使者,我早兩天才煩惱沒書看,結果 inanna 就介紹新作者我識 :D
刪除究竟係書神定係瘟神?真係要睇過至知。
刪除p.s. 例牌又有題外話 ~
看了"mocking jay part 1",katniss 有句sound bite:"if we burn, you burn with us !"送俾 689,啱晒!
julianne moore 像昂山素姬。
p.p.s. 好喜歡戲裡 katniss 唱的這首歌:"the hanging tree".
刪除有蕩氣迴腸之感。
我這兩個星期要狂煲我的法國電影節,mocking jay part 1 恐怕會跟之前一集一樣,要壓到好後才看了。不過我之前看書,其實不太滿意那個結局,但是 the hanging tree 單看歌詞已教我心情盪漾。
刪除輪到我的題外話:我週六晚去看 Eden (http://www.imdb.com/title/tt3090634/),看完在想,inanna 可能會喜歡電影中的音樂 :P
呢套我有興趣!電影好看嗎?
刪除我都聽咗隻 soundtrack,重返 french house 年代,滿有情懷的。
電影還好,131分鐘略嫌長了些,中間有些段落似乎是迷失了,不過音樂、氣氛都好正,對電子音樂沒甚麼興趣的我也聽得入迷。
刪除還有兩場:http://www.hkfrenchfilmfestival.com/#!eden-/cjp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