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開始的地方開始,在結束的地方結束。」
這是《愛麗絲夢遊仙境》裡愛麗絲受審判時,撲克王說的台詞,非常妙非常有啟發性,也非常講咗等如冇講。
事有本末,物有終始。有始,就有終,這是宇宙之大化,物理的必然。「從開始的地方開始,在結束的地方結束。」這命題,準對。問題是:起始在那裡?佛教說:「無始時來界,一切法所依。」萬事萬物,沒有所謂的開始。正如因與果,亦是難以判斷。一件事出現了「果」,有無數起因、無數過程,交織交集,又如何能判定導至果的第一因?
開始,已是難解。那麼「始就是終、終也是始」,又如何?
拜熱片《星際啟示錄》所賜,時空與維度等冷話題,一時熱了起來。這些悖乎直覺的抽象思維,居然成了友儕間席上的談論話頭。有人從空間,講到莫比烏斯的拓撲學,再進階至三維空間幾何物體克萊因壺 ..... 一局飯下來,話題就如克萊因壺般旋呀旋,不知何所而來何所終 ....
既然從電影談到二維與三維數學模型,自然聯想到相關的流行創作。對金基德的默片《莫比烏斯》,期望大失望也大。而日本推理二人組岡嶋二人完成於1989年、以虛擬現實為題的前沿之作《克萊因壺》,亦藉此時空熱潮,重新翻了一遍。
小說橋段是這樣的:一名電玩遊戲編劇,親身測試自己創作的故事《大腦病變》。遊戲發生於一部名為「克萊因壺」的 virtual reality 主體內,主角進入虛則實之、實則虛之的疑惑世界 .....
克萊因壺是個表裡合一、無始無終、永續迴旋的壺。當主角墮進遊戲幻境中,便迷失於虛擬與現實的模糊交界,經驗與判斷力變得毫無作用;就如在黑洞的奇點內,所有物理定律皆同告失效一樣。
當我們從惡夢中赫然醒來,會慶幸是夢。而當現實陷於悲慘絕境,我們又會希望只是夢,夢醒時分,原來一切安好。夢境與現實,本該是進出口分明的二次元;然而當二者如克萊因壺,同時於一個面上滑行時,便再也不分裡外,人間與幻境沌而為一,始末因果持續循環,開始就是結束結束就是開始!人在此間,如何能超越四維,逃出這個大夢?
浮世若夢,人生本只一劫。大夢由來難醒,一瞬之間,做夢的主體,是逍遙的蝴蝶?還是物化的莊周?此刻你在讀著這堆文字,怎知不會於下刻醒來,發現原來一切只是子虛烏有的空幻?然後再發現原來夢醒也是夢,於是再夢醒?又或者這個夢,只是一刻,世上卻過了千年,醒來後一切陌生,熟悉的皆儘枯萎 — 就如《三體 III ~ 死神永生》裡,程心與關一帆以低光速飛行了十六天,星球卻過了一千八百九十萬年 — 你發現自己連《星際啟示錄》主角遇上老過自己的女兒的機會都沒有。《三體》作者劉慈恩說得對,時間,的確是最狠的東西。
離不開現實,逃不脫夢境,是最狠的處境。每當現實如噩夢,任如何奮力也掙不開時,我們可會發現,原來自己是置身於滿佈古希臘悲劇色彩的克萊因壺之中?
莫比烏斯只有三維人才能看清其所以言,二維人身陷莫比烏斯卻只有胡亂轉圈的份兒。克萊因壺要求的維度更多了一度。在更高維度又有甚麼古怪事情,是人類五官所不能理解呢?以人類的智慧,大概只能看到超立方(Tesseract)的影子而不能見其實物吧?人類,著實要學懂謙卑一些。謝謝介紹好書!
回覆刪除對呀!人類只能看見超立方的影。一個「五維圓球體」,投影後便是四維球體 (三立方球體存在於時間之中),然而五維圓球體是怎樣的呢?在高維度生物眼中,四維再加一維,呈現出來的「景象」該是球體的過去與將來「一體呈現」,像是一條拉得長長的圓管。
刪除球體是靜止物,如果是一個人,又會怎樣?那該是穿越時間由生到死的歷程之總體呈現,似是由無量數存在/運動/事件構組而成的人生隧道。
佛教宗派華嚴宗,毘奴遮那佛法身就略有這個意味,在成佛的一剎顯神通,光芒萬丈地倒映照成佛前諸世歷劫之歷程 (比只有一生人的人生隧道更厲害)。這個超現實景象,又不知是屬於那個次元了?
如果能在四維自由行走,就一定是更高次元生命了!
刪除若你們想了解多些《Interstellar》裡的科學東西,不如找此書來看,應該幫到你們:
回覆刪除http://www.amazon.com/Science-Interstellar-Kip-Thorne/dp/0393351378/ref=sr_1_1?ie=UTF8&qid=1417142620&sr=8-1&keywords=The+Science+of+Interstellar
太快手了啦 :-P 其實,我反而期待HBO開拍基地(遠望)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