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1/12

大國興亡 ~《從柏林圍牆到天安門》~ 余杰





有人說,今天發生的事,明天將會重演,這就叫做歷史。回顧史冊,事件的重現,實驚人地相似。歷史的轉盤不斷翻動,人類卻似不懂從中汲取教訓,總是重複著錯誤,週而復始踏上悲劇的老路。

正因如此,歷史軌跡與脈絡便隱然呈現,我們只要整合、疏理歷史事件的起承轉合,便能從過去的發展中推斷未來,並建構起一套大歷史觀,憑藉其宏闊,我們推斷未來雖不可能準確至細節及時間層面,大趨勢卻能總體把握。

中共四九年奪取政權,把中國推向苦難深淵。改革開放三十年,今天的中國抵達大變局面的臨界。去年十一月,中央級黨刊《人民論壇》策劃了一個研究,題目為:「盛世危言:未來十年十個最嚴峻的挑戰」,向一百多位不同領域的專家學者請教,由他們綜合整理出二十個重要問題,然後於內地主要網站收集意見,經整理後得出令人吃驚的結果;八千多名答卷者中,82.3%認為未來十年「貪污問題突破民眾承受底線」,80.6%認為「貧富差距拉大,分配不公激發社會矛盾」,52.3%認為「民主政治改革低於公眾預期」。中國雖已重返強國之林,卻陷入高幹全面控制國家資本,政治發展裹足不前的「深層矛盾」之中。一直為民主和人權吶喊的中國異議知識份子余杰,在《從柏林圍牆到天安門》一書中,認為中國這種以「非常手段達致超高速現代化」之路徑,與上世紀魏瑪共和國倒臺、第三帝國崛起那一段時間的德國,有著非常相似的地方。學術訪問德國歷兩年後,余杰採取遊記、對話、訪談、評論的多種文體結合寫作方式,鉤勒納粹黨的擴張史,對照今日巨龍騰飛的中國,為大國崛起的未來走向尋找線索。

當天德國與今日中國,俱處於一黨權力不受制衡地膨脹,反對聲音遭強力打壓,資訊自由流通被嚴重限制之局面。余杰從兩國操控言論之狀況、對知識及知識份子採取之手段、歷史的懺悔與反省等作多層面闡述,比較兩國意識形態與國家行為。譬如納粹及中共皆曾分別於1936及2008年,傾全國之力辦奧運會。納粹時代的御用女導演里芬斯塔爾向希特拉請纓,擔綱拍攝紀錄片《奧林匹克》,以表現德國的超強力民族意志,營造一種集體主義達致的虛假強大與繁榮。《奧林匹克》強調完美軀體平衡的納粹美學,結果空前成功,連歐美國家也被它的華麗所鎮攝,認為納粹德國是渴望和平及尊重平等競技的國家。余杰說:「法西斯美學的本質特徵是空洞、高亢與不容分說的感情綁架。它需要一種不及思索的、傾刻之間的倦入。」「里芬斯塔爾的影片,勝過希特拉的一支軍隊,邪惡之美可以不戰而屈人之兵。」

然後,余杰以「集體主義之美:從第三帝國到大國崛起的中國」,自里芬斯塔爾講到設計及建構超大型08奧運開幕式的張藝謀。「即使將希特拉與納粹領導人的鏡頭從里芬斯塔爾的《奧林匹克》中剪除,做成一個非納粹化的版本,它仍然充滿法西斯精神,把里芬斯塔爾的乍看之下與政治沒有關係的電影與赤裸裸的宣傳品區別開來是極其困難的。而在今天的中國,張藝謀與胡錦濤之間也構成了共同的「共生關係」。」「如果說里芬斯塔爾那裡尚且有一點古羅馬延續下來的尚武精神,那麼張藝謀那裡就只剩與大秦皇朝一脈相承的粗陋暴虐風格 … 然而他仍獲得舉國為之狂迷的最佳效果,進而被譽為民族英雄。」

共產黨一黨專政下的中國,其思維體系精神內涵與納粹法西斯有何內在聯結?第三帝國的興亡與明天的中國可有歷史發展之必然相通性?在本書條分理折的參照與分解下,自有清晰啟示。

2 則留言:

  1. 嘩!! 真不知道有本這樣的書, 內容很尖銳。這本書是在台灣出版的吧! 單是書名+副題已不能在內地出現。想不到論政的書設計這麼colorful。
    [版主回覆01/13/2010 01:53:00]純以 「欣賞」批判性文字的角度,本書的水平亦是一流的。鋒尖的觀點,以溶合冷靜理性與濃烈情感的文字表述,辛辣剖析裡面儘見巨大的關懷。例如他批評現在中國在豪華建築轟立下,卻騰不出丁點空間予一個中共建政以來所幹惡行的紀念館 --- 譬如,一個小小的 「 文革紀念館 」 時,寫道:「我們的城市變成西方建築師的試驗場,我們的心靈成了謊言堆積如山的垃圾場。一個沒有記憶的民族是沒有未來的。」,「中國人紀念殺人的 暴 君,而不紀念被殺的百姓,在淤泥中過著蛆蟲一般的生活,有什麼資格去譴責日本人呢?」
     
    《從柏林圍牆到天安門》 台灣 「允晨文化」出版,本港有售。

    回覆刪除
  2. 過於激進的內容,我是不敢正視的。我覺得你真的好有豪氣!
    [版主回覆01/14/2010 18:36:00]其實此書,並不激進。於內容,它陳述的 --- 無論納粹或中共 --- 俱是事實,且類比手法恰當,因事實上兩者確多有相似之處。於態度,它沒有一句鼓吹及煽動以行動推翻現政權的話,始終是在客觀比較與分析。至於在下,塗一篇讀後感而已,與豪氣二字亦不相干也。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