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0/27

星閃閃 (2) ~ 世運在大道中













當年,維港的空氣比今天清朗,海上沒那麼多煙霞。清晨七時正,坐在中環卜公碼頭,拿著一瓶維他奶,一份蛋治,聽聽渡海小輪氣笛聲,眺望尖東,new world與 regent真是尖端時代的象徵。把「明報」夾在那個會施髮術的「海濤」廣告女神薜芷倫作封面的「號外」裡 --- 多讀「號外」,才可站在都市與潮流的最前線,看陳冠中寫文章,連服裝的縐紋都可湊成一篇「縐的美學」,多厲害!八時半回到中環上班,看看皇后大道中一帶的都市儷人與上班族,人人扯高氣揚,額頭上都鑿著「精英」二字,工作滿是幹勁,堅信競爭裡會打出頭,前景一片樂觀。
這是香港的八十年代。十多年前開始起飛,現在,一切如日中天。林子祥就在這黃金時段,以一個「外國返嚟」、「鬼鬼哋」的形態出現於媒體 --- 唇上留著鬍子、半爆炸捲髮、格仔恤衫配闊腳牛仔褲。稍有別於 sam hui那種港大書院仔式入時,羅文的略妖,林子祥是完全美國感覺,渾身時髦。廣東話明明很純正,聽起來硬是有點歪歪哋;頭髮明明是黑色,一支 spotlight 打下去總似帶點啡啡哋;一個時代的 icon,就在這「歪歪哋」與「啡啡哋」裡 build up起來,加上時不時便露兩嘴的洋式幽默,很快登上了「號外」封面,徹底 label為“singer with substance and style”,成為當時正全面崛起,方興未艾的中產階級代言人。

剛開始時,林子祥只唱英文歌。有個 mtv --- 這東西當時非常前衛 --- 他手執木結他,搭在肩上,配短牛仔靴,在一個類似沙漠物體的地方上漫步,唱出“dust in the wind”,很是有型有格。而當他開始唱廣東歌,便注定大紅。阿 lam自己會作曲,那個時段的作品旋律刁鑽搶耳,水準高到不得了。曲風西學為體,中學為用,緊緊扣住時代脈搏。唱腔超自成一格,音階扯高十六至廿四度,放諸外國亦找不到。有部份作品,走得頗前,例如一系列翻唱俄羅斯民歌包括「世運在莫斯科」、「阿里爸爸」、「成吉思汗」等,歌曲感覺鬥志昂揚,意氣風發,出街後全部熱爆。

貿易發達,股市暢旺,成就了一個經濟狂飆的飛升期。阿 lam的天時地利,是唱出了那個時代香港人的無比戰意、自信與樂觀,以及由物質帶動的都市浪漫感,譬如「鱷魚恤」廣告歌。用今天大陸流行的一個詞語表述,那便是叫做「軟 - 勢 - 力」。



1 則留言:

  1. 一件 Polo 恤 , 阿 Lam 和 Danny 仔 , 就穿戴出了香港流行曲的兩面圖騰。
     
    前者自信自傲 , 後者自憐自傷。
     
    香港的八十年代 , 同樣是在這一種身處於夾縫而不自覺地孕育出的奇特潛意識裡 ----- 終由奮戰 , 而至醉死。
     
    此情可待 , 實不可再。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