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0/26

流金歲月 ~《孤寂的山城》~ 張藝曦





港人到台北旅行,手持攻略,在台北火車站乘火車至瑞芳,轉乘計程車往九份,喝茶,掃街,拍照 --- 尤其在梁朝偉的「悲情城市」海報前,勢必舉起V字手勢,喪拍三張 --- 然後離開,一是北上基隆廟口夜市,多是馬上折返台北,到 101再掃貨。在「食買玩終極天書」的支援下,大概沒誰留意鄰近九份,那個叫做金瓜石的小鎮。

台灣東北角一帶,金礦蘊藏豐富。甲午戰爭後,清政府把台灣割讓給日本,翌年,日本政府聯同民間企業,開始對金瓜石進行開發。昭和時期,她有「亞洲第一貴金屬礦山」之稱。一個孤寂山城,開始了它的黃金歲月。

現在潮講集體回憶,金瓜石這一小角,對台灣人來說,是日治時代總合回憶裡,一個不可或缺的部分。本書作者在金瓜石住了一年,筆錄了當地居民的口述紀事,以史實與擬小說交叉運用的寫作方式,在時間的石階上拾級而行,重溫了這座山城,復活了凝結的人物與往事。

日本人的管理,重視秩序、紀律、衛生。金瓜石採金的全盛期,不像美國劇集“deadwood”那種亡命之徒雲集,有點酷似司馬中原筆下的三山五嶽山寨式淘金窩模樣,而是管理嚴謹,井然有序。作者筆下的日本人,生活整齊,待人以禮。書裡的主人繁富與阿繡就在日本人經營的公學校、供應社與電影院裡,渡過戀戀山城的青蔥歲月。

礦場工人,除了「矽肺病」外,還要面對礦坑坍塌這個永恆危機。出事了,礦場會響起令人心寒的警報,家人趕至,守候於坑口,焦慮地等待著,希望抬出來的人不是自己的父親、丈夫或兄弟;近似於去年日本電影《草裙娃娃呼啦啦》拍出來的景況。本書寫道:「每次見到礦工家人站在坑口詢問每位出坑的人時,繁富總會低頭快步走過,不忍看見這些人愈來愈絕望的眼神。」黯然神傷。

八十年代初,金礦已近淘盡,國民政府亦把礦場結束,偏處一隅的金瓜石又回到從前原始樸樸的模樣。歲月流金,繁華一瞬;年去年來,餘暉依舊映落山城之上,開盡梨花,去又來。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