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28

be yourself ? ~ 《barbie芭比》



你寧願自己不開心,也要討人喜歡?抑或舒舒服服做自己,無須要為討好其他人而活著?

《barbie芭比》這部電影於7月21日星期五,與《奧本海默》在美國同步開畫,兩部截然不同的戲,合演一個票房大爆發現象,在串流平台勢如破竹的今天,上演了一幕戲院反擊戰。barbie整部戲美輪美奐,載歌載舞,但今時今日,大製作已不再是吸引觀眾入場的保證。barbie成功,一大功勞是它的品牌擁有者mattel,這家美國巨無霸玩具公司直接策劃、創作和投資了這部電影,締造了一個電影結合周邊產品的超級campaign,重新喚起及提升barbie這個經典ip的形象、活力和價值。它與《奧本海默》同步上映,男性向vs女性向、嚴肅歷史政治vs漂亮精裝娛樂等等的對比,亦併發出奇妙的市場化學作用,演成這個可一不可再的奇觀現象。然而最教人意想不到的是,觀眾發現barbie竟然也是一部主題嚴肅的電影,評論持續發酵,票房全球狂收十四億美元。女主角margot robbie之前拍"la la land"導演的三小時大片"babylon",票房口碑都遭遇滑鐵盧,不到兩年夥拍"la la land"男主角ryan gosling,票房卻達到"babylon"的23倍!


barbie是高難度之作。它既充滿娛樂性,大人小孩都看得開心又明白,同時又有內涵,層次豐富,這從來是pixar動畫電影的招牌特色,現在卻體現在這部真人電影上。的確,真人演barbie,呈現一個barbie world,就如真人做"one piece"一樣,難度分相當高,稍一偏差可以粉身碎骨。另一難度是它講兩性平權,在意識形態嚴重撕裂的美國本土與歐洲市場,隨時出事,但影片表達一個人畜無害,相當真善美的勵志大主題,基本上達至擱置爭議的平衡效果,大家都收貨。


barbie算不算是一部複雜的電影?不算是,它一切都太白描,甚麼都明明白白講清講楚,包括最後那個「人要做自己」的主題。「真我」be yourself這個說法,其實有夠老套,但由barbie公仔這個生來就虛幻,性格沒有真我的角色來表達,卻很合理。加上電影末段barbie與她的創造者的一段對話,結合一組很日常很平實的生活碎鏡,和billie eilish寧靜地唱出'what was I made for?'的加持,令這個說過萬千遍的主題,來得立體而有說服力,令人感覺「做人真的應該是這樣」喔!而且barbie world本來就是個塑膠世界,一切都很假,也很膠,到最後講這個有點膠味的主題,反而不突兀。


電影開始時是個日日是好日的歡樂天地,這裡天天如一,生活如一,笑容如一,就好似世人對天堂的想像,沒有煩惱,包括沒有煩惱本身也不是煩惱,個個開心快樂,直到永遠。有一日,死亡這個念頭,在barbie腦海裡突然出現,死亡是終結,起碼也是一種形式的轉換,亦即是「直到永遠」這個意念受到衝擊,活在天堂的眾生大為震驚,barbie於是要去真實世界,尋找出現死亡念頭的源頭,故事就是從這裡開始。


來到人間世,一切都不一樣。這裡當然有喜怒哀樂與煩惱。在原來的世界從來只是混沌的barbie,就像道家的莊子說:當混沌的臉上被刺七個孔後,混沌就死了。七個孔代表眼耳口鼻和意識,從此看到聽到嗅到感受到,barbie開始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


電影大講女權主義,性別議題。影片「好玩得」地嘲笑mattel的男性管理高層,統統都是蠢蛋,ceo更是蠢中之蠢。barbie在人間行走,玩具公司精心構造的快樂生活世界就會破滅,於是要把她收回公仔盒之中。電影裡mattel總部大樓本身也貼了幾個mattel的爆花大標誌,諷刺這裡也像個不食人間煙火的公仔盒。要知道真正的mattel高層有份審核劇本,這些自嘲當然是在他們的接受範圍之內。


曾經風靡全世界的barbie公仔,後來曾被認為「令女權運動倒退五十年」。電影裡的barbie來到真實世界後,發現自己不但是過時產物,更是女性受壓迫剝削的象徵,於是開始一段解放女權大冒險。然而,今日那批美國最進步,最progressive的左翼,根本不講女權,而是講無性別。廁所不要分男廁女廁,沒有爸爸媽媽,表哥表姐,沒有he,沒有she。不要跟他們說「鬼唔知阿媽係女人」,因為根本沒有阿媽,也沒有女人。人只要覺得自己是甚麼性別,就是甚麼性別。片裡的青少年女孩sasha,起初見到barbie那個樣,的確令我感到她就是今日的美國,尤其是加州的中學生,人人都像一隻刺蝟,如果對性別的看法跟他們不一樣,就千萬不要跟他們觸及這方面的話題,簡而言之就是不要去惹他們。barbie電影講女權,片裡gloria講的一大段對白,會感動到很多女性觀眾。但不知最progressive的左翼,對這番話又有何感想?


最後電影是講「人要做自己」這個大主題。回到上面的問題:你寧願自己不開心,也要討人喜歡?抑或舒舒服服做自己,無須要為討好其他人而活著?這恐怕沒有一刀切的答案。能夠自然而然開心自在,同時又人見人愛,那當然是人生贏家,但試問世人誰沒有一副假面具旁身?要舒舒服服做自己,就可能會惹人討厭,結果又變回不舒服。我們不是barbie,她不想再過虛妄人生,她當然可以,她曾經做過萬人迷,很夠資格亦有本錢反樸歸真,做自己,但我們呢?


這令我想起港產片《97古惑仔之戰無不勝》裡有場戲,山雞想爭做屯門執fit人,希望兄弟陳浩南能支持他。浩南卻勸他不要爭,因為自己曾當過執fit人,經歷過不幸。山雞的回應是,你做過執fit人,我沒有!也即是說,你已經歷過那種滋味,那種風光,那種境界,但我沒有。山雞還以叫雞做比喻,你叫的那隻雞已來了,我的雞還未到。


大部分的人,從來都要收起很多自我,迎合世界,才能生存。假如有一日,人生終於成功了,上了岸,便有本事回復真我;但很多人去到最後都要為五斗米折腰,沒有自我,已是一種長期的慣性。看完barbie,第二日回到公司,我們有沒有表達更多自我和真我呢?



 

6 則留言:

  1. 哈,我算是幸運的一個,可以表達自我,臨走前還成功以「性騷擾」阻止那個七+一上司向我發難 :P (女投訴女的性騷擾,我冇諗過竟然有位俾我入到,那個人太笨了)。
    雖然做freelance辛苦,但不用把真我掩埋得太多,心情輕鬆得多了。

    回覆刪除
    回覆
    1. 沒有包袱,最是自由。妳真是女中豪傑!直來直往 (兼有策略),由衷佩服。

      刪除
  2. 其實套嘢超難拍,我覺得Greta Gerwig 雖然算係拍得保守,但喺我心目中絕對係合格有餘,骨子裡仲蘊含住一陣反建制嘅氣味,仲間接打咗班左膠一大巴;我喺工作上一向都堅持做自己,亦唔會容許底下嘅員工受到任何不公平嘅對待,所以一直都過得幾唔容易,今時今日能夠繼續做到部門leader未畀人搞走,班經理同其他同事都話係一個奇蹟,直到踏入不惑之年,我就更加覺得自己以前喺職場上嗰種直來直往真係好鬼痴線,都係時候要收斂吓。

    回覆刪除
    回覆
    1. 現實就是道德主義與馬基維利主義的結合。如只顧道德,就僅是左膠一條;只有謀略,徹底功利,行事沒有底線,則不會贏得尊重;是以必須在二者中取得平衡。從國際政治到辦公室政治,莫不如此。

      刪除
  3. 這套看得很開心,不過我小時候沒有玩Barbie (我玩的是正版及冒牌lego),所以對Barbie沒有感情,不像戲中的Gloria與Barbie有一段美好回憶。)
    渾身是刺的人,會令人不想/敢與他們討論任何事情,他們便只能活在自己的世界中。

    回覆刪除
    回覆
    1. 有種人,任何時候都只是企硬自己立場與見解講話,不會聽半點意見,跟他說甚麼都像撞牆一樣,他自己則說來說去都是同一套;就如妳說,是徹底活在自己的世界中。對住這種人,當然不要跟他討論任何事情。

      這種人,如果擁有大到不可節制的權力,便是災難。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