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4/16

生死書 ~《猫鳴》~ 沼田真帆香留


























人,出生入死,中間的過程,叫做人生。

快樂也好,悲苦也好,人生終將過去。活於當下,我們都希望此刻喜樂安寧,平平淡淡不要緊,不憂傷苦痛就好。然而人生如五味架,甜酸苦辣鹹,都要一併吞下。怨憎會,傷別離,求不得,眼淚乾了又流,舊傷未癒新傷又來,都是常態。傷痛過後,還有失落與空虛的感覺隨來,縈繞不去。

《猫鳴》由三個短篇組成,以一隻橘色貓「文文」貫穿。《易經》諦說,生命就是「始、壯、究」之過程,《猫鳴》從貓兒幼時在生死一線間掙扎求存,到精壯的黃金歲月,至老來迎向死亡,契合三個人間故事;裡面人物的經歷,亦如貓一樣,分別發生於幼時、年青、老年三個階段,整合成一個生命流之歷程。


第一部的主角,其實是一個流產了的胎兒。夫妻經歷此傷痛後,一直諱談這未能來世的孩子,隱然形成一種可怕的默契。孩子從沒出現,但靈魂卻如飄遊於斗室之中,空氣裡凝滯著一份濃重的黯然。直至幼貓出現,牠一再被遺棄,在無數棵黑色濕漉漉的樹木間,併發出令樹林為之顫動的生命力。上蒼沒給孩子一個機會,他的靈魂,可是轉世為小貓,拚命要向世界討回他原該擁有的一生?

第二部的主角,是一個沒母親的黑暗少年。他憎恨那些得享母愛的「小鬼」,當在公園裡看見他們快樂地嬉戲時,少年會興奮得下體勃起,欲以藏於腰間的刀,把對方一刀又一刀插死。有一天,強壯得如日中天的文文,在公園裡以粗暴的邂逅方式,與少年電光火石般交鋒,奪去了他手裡的一副小貓屍體。貓兒奪去的,可會是少年深深處如黑洞般坍縮的無明,以換取其他小孩活下去的機會?

第三部的主角,是第一部裡的丈夫。時光匆匆,十五年彈指而過,男子已退休,妻子早病逝,孤獨老人與老貓文文相依為命。萬物總有時。人與貓都在風燭之年,俱要面對迫壓而至的死亡命運。養貓人永遠的結,就是倘自己先死,貓兒怎辦?若貓先死,如何面對?

然而,真要「面對」死亡的,其實只是人。大化流行,萬物自有其存在與逝去的方式,這,叫做「自然」。理智的人類,才會害怕疾病與治病之苦;動物不知,故不會害怕,牠們有的只是肉體之苦,而這正是自然之一部份。

文文「以身試法」(此為佛教所言一切法之「法」),前領地先跑這一程,向主人演練自然之道,彷彿告訴他,不要害怕,因為我也不曾害怕。不要傷心,這是天之道,我們都要優雅地走過這一程。

作者一筆一筆,不徐不疾,讓我們凝視死亡,然後跨越死亡。

萬物方生方死,方死方生。貓兒走了,完成了出色的告別,當主人輕輕為牠閉上黃色琥珀之眼時,也許另一聲初試的貓鳴,又在遠方呼嚕嚕地叫起。

6 則留言:

  1. 多謝你寫了這書, 可能有點濫情, 但我幾乎是流著淚看完這書的. 看時, 覺得最後一篇最感人, 因為感到作者寫活了我的廿歲愛貓孖寶離世前的那段日子, 那是種近乎靜止的自在。後來, 把書送給一位愛貓的朋友時, 才又想到, 那三個故事, 不可分割, 是得道的過程.

    回覆刪除
    回覆
    1. 這本書,養貓的人 — 或養寵物的人 — 都應該看,但第三部份會很難受。那種冷靜理性的紀實式描述,平實地鉤勒,反而極震撼 (文文也是二十歲離世,也是「近乎靜止的自在」。妳的感受可想而知)。

      一如《百合心》,沼田真帆香留混黑暗與光明、絕望與希望於一體,寫出這闕如妳所言 — 悟道之歷程,豈只書背文案「安撫孤寂的靈魂」那麼簡單。

      還是要再一問妳我都曾問過的問題:這女子,究竟經歷過怎樣的人生?

      刪除
  2. 很少人不怕老,不怕死。當我感到自己體力下降時,便想起「老問題」了。有時會想,人生苦短,為何要如此執著?但人就是如此,要看得開,很難。

    回覆刪除
    回覆
    1. 我又犯訴說重覆症:"哲學,是思辨理性與實踐理性,兩條腿走路。" 簡單地說,沒經反省的人生,是盲動的。思考過了,明白了,卻也知易行難 (其實知也難)。總而言之,人生,就是難。

      (妳有體力下降嗎?不會吧...)

      刪除
    2. 體力的確沒有之前好。
      最近很多人迫我諗嘢,我要認真諗諗條人生路點走。

      刪除
    3. 諗嘢也須要體力的。祝體力腦力充沛,思路人生路皆清晰。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