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2/03

大龍鳳 ~《清須會議》





這是一場改變日本歷史的小圈子選舉。

日本戰國時代強人織田信長,遭下屬明智光秀叛變,葬身京都本能寺。他死後,集團內部矛盾浮出水面,誰也不服誰。蛇無頭不行,織田家當務之急,是要盡快選出新主公,眾長老遂決定在清洲城開會。

系統內有兩大主要勢力,其一為勇猛善戰的織田家重臣柴田勝家,他擁戴三公子信孝繼位。其二為織田五大將之一的羽柴秀吉(即後來的豐臣秀吉),他推舉二公子信雄。最後四大重臣柴田勝家、羽柴秀吉、丹羽長秀、池田恆興於青洲城密室談判,是謂「清須會議」。


這當然是一種封閉式的政治權鬥。前蘇共稱蘇維埃(soviet),意思是代表會議,其實就是所謂的人民代表小圈子開會。而整個蘇共政權,就是以這種會議方式運作。當然開會只是走走場面,所有的鬥爭、妥協、利益分配,早在會議前你死我活地進行了,最後開會只是舉舉手表表決而已。

民主黨,賣香港!2010年政改,民主黨領導層跑進中聯辦,與中共駐港代表密室會談,也是典型封閉式會議;事前雙方早講掂數,開會只是戲一場。

清須會議前,兩大陣營全面角力。電影裡的柴田勝家,是莽夫一名,背後的大腦是丹羽長秀。羽柴秀吉則軟硬兼施,手段多變。在會譏展開前,各施各法,連環博奕。

《清須會議》人物眾多,群星拱照,劇情其實挺複雜。三谷幸喜把這故事捧到手中,劇本道來清晰俐落,把纏繞瓜葛的關係與鬥爭,寫得有條不紊。其喜劇方式,好處是可以把許多淵源複雜的歷史事件以輕筆帶過,而又不會破壞其根本結構與關係。例如柴田勝家在鬥爭中全面落於下風,三谷幸喜把此人塑造成一個征戰連年,在主公身死之後,人生觀有所改變,不愛權勢愛美人,一副心思全放於織田市(信長妹妹)身上的男人。會議前夕,勝家沒赴信孝夜宴,而去為心上人烤海螺。這處理舉重若輕,充滿喜感,演繹了二人表面歡喜冤家、最終織田市為結盟以聯抗羽柴秀吉而嫁予勝家的一段關係 (真實歷史殘酷而血腥。一年後秀吉大舉來攻,勝家兵敗,與織田市一同自盡身亡)。

另一例子,大老之一的瀧川一益缺席會議,史實是他當時正在關東與敵交戰,無法分身赴清洲。電影則改成瀧川一直迷路,相當惹笑,最妙的是他於途中遇上一個武士更科六兵衛,而此君正是導演另一部作品《搵鬼打官司》裡面的「鬼」。瀧川一益與六兵衛林中狹遇,刀拔弩張之際,瀧川因為要趕時間離開,而避過一戰。六兵衛鬆了口大氣,嘆曰:「唔使打真係好,如果死鬼咗就咩都冇!」估唔到死咗之後,在廿一世紀又要翻生,哈!

大歷史、大劇本、大舞台,群星大龍鳳,合演一台好戲。最出色的,首選演活羽柴秀吉的大泉洋。秀吉綽號「猴子」,詭計多端而鴻才大略。大泉洋演來揉合了狡黠、冷靜、堅剛、滑稽,如靈猴十八變。羽柴秀吉最終之成就,尤在織田信長之上。柴田勝家遇上他,不敗,才怪。

3 則留言:

  1. 不知是否受到【乱】的影響,對這齣沒甚麼好感。(又可能是因為竟然找天海佑希做忍者,或者因為更科六兵衛只出了那麼一下~) 不過我同意大泉洋演得好出色,他的狡黠給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

    回覆刪除
  2. 我知道香港有不少觀眾,甚至三谷幸喜的影迷不喜歡本片。我個人倒是十分鍾意。

    相對於三谷幸喜的前作,《清須會議》沒有那麼「好笑」,這是事實。個人認為,三谷今次的取向,是要在大歷史劇場與喜劇之間找到一個準確平衡點,而後達至借古諷今、折射當今日本政壇眾生相之目的(政治本身就是相當荒謬可笑的,可不是麼?)。裡面好些角色在臉譜化後,呈現為一種政客之典型,放諸於古今中外,都可找到對號入座的人物;試從本地政壇找找看,是會會心微笑的。

    影片有些場口,寫來舉重若輕,譬如大泉洋向淺野忠信說,他將取織田家而代之,那真是非常兇險,也足見豐臣秀吉有膽有識!對方沒殺他,因為這個武士有大局觀,早在其計算之內的秀吉立即欲把對方招攬旗下,而這個武士的回應則有理有節。這一場戲,層次豐富,足見三谷之功力不凡。

    當然,喜好是很個人底事,喜歡一部電影否,最終還是感覺和眼緣。至於《乱》,則屬人類歷史最重要電影其中之一,它是史詩悲劇,其美術風格影響無遠弗屆。如將它跟《清須會議》放於一起以論之,萬緒千頭,一時之間,又不知從何說起了。

    回覆刪除
    回覆
    1. 拿【清須會議】跟【乱】比,我知其實是不恰當的,只是碰巧我一先一後看了這兩齣,兩齣又是日本片而矣。
      說起關於歷史的電影,我會想看拍得較嚴肅的 (紀錄片可能會更合我的口味)。又或許我其實應該去看歷史書,而不是看電影~~~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