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3/12

有光的地方 ~《沒有光的所在》~ 馬國明





重量級文化人馬國明的最新城市現象結集叫《沒有光的所在》,取自張愛玲《金鎖記》~ 「一級一級,走進沒有光的所在。」漸行漸黯,步入不見光明之處,作者說:「也許是今天一個面目日漸模糊的城市。」這城市,指香港。何以面目模糊?因為她逐漸失去獨一無二的氣質,外表變得媚俗、個性變得無聊,無復昔日那標緻人兒,而是長街上人潮裡一張平庸面孔。

光,也是智慧的象徵。早期傳入中國的佛經,有叫《放光般若》、《光贊般若》,此光當然不是物理及光學的光。沒有光的地方,便是智慧不顯之所在;到底香港這地方,是政府抑或民間沒智慧?還是,都沒智慧?

憑藉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與歷史際遇,香港在東西方的夾縫間演化出獨特的個性,自然流露莫可比擬的魅惑。回歸十年,特區政府卻偏要脫離自然,企圖為她塑造各式模樣。道家智慧是「無為而無不為」,這群缺乏文化素養、滿腦子技術思維的官僚,卻欲「大有為」於是「無所不為」,在向祖國主子討好獻媚之同時,又受其壞品味之影響,在「珠三角一體化」的思維中亂擲「超英趕美」大口號,理性殘缺與虛榮澎湃表露無違;加上嚴重向地產傾斜的「大發展觀」難以改變,文化失陷無可避免。本來這也沒甚麼,大家如祖國般拚命「發展經濟」就是了,偏偏這個不重視亦不懂文化、並喜歡破壞文化的政府卻硬要「講文化」、「攪文化」,真是個詭異又無奈的現象。

問題於是一個又一個接連湧現 ~ 天星清拆、傳統社區清拆、偽旅遊景點建成、假大空地標興建 … 還有那個完全沒常識的「西九文化區」,也如箭在弦。每次看到詹瑞文為「西九」作代言人的電視廣告,除嘆息外,無言以對。

馬國明所談的文化問題,還涉及社會矛盾、政治生態、社會現象與價值 … 等等。例如:「都市熱門話題越多,更換速度越急,話題引發的人生體驗越貧乏。」(話題過度活躍症背後)、「金錢的真正威力,不在於金錢是否萬能,而在於金錢壓根兒是衡量一切事物的標準。」(自選車牌現象)、「為了維持城市生活的熱鬧多姿,必須將死亡隔離和制度化。」(香港殮葬制度對傳統文化的影響)「帛事」,每日發生在我們身邊,時常參與並經歷殮葬程序的港人,可有想過這種機械式的操作,令我們與寶貴的傳統遠離。馬國明說,當「死亡變成例行公事」,我們便失落對生命消逝而帶來的體驗,錯過智慧的傳承,死亡變得孤寂,社會則倍顯冷漠。

馬國明投下了一顆炸彈,如書面所言:「對十年來瀰漫在特區空間裡的廢話、空談、謊言,逐一擊破。」這當然不是一次性燃燒彈,在荒謬與反智持續放送的特別行政區裡,戮破假大空的刺針式導彈勢將此起彼落,因為唯有大嗚大放,才是真正建構「和諧社會」之道。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