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共創 ~《破框思考力》 ~ 唐鳳
一般香港人都知道有唐鳳這個人,對她的認知大概是跨性別者和 i.t.達人,疫情期間曾領導台灣衛生部門發展出口罩地圖「emask口罩預約平台」,整件事紅到日本。
這些事情,聽起想來都非常前衛非常酷,也很潮。然而再問下去,我們大概就不會很清楚這個人的來龍去脈,和她的理念與思想 (只知道她很聰明,智商160)。台港兩地相隔很近,但我們對台灣的認知,還是在娛樂圈 me 2 這些範圍裡較為熟悉。
要理解唐鳳如何想事情,看她的書當然是很好的方式 (youtube片子也不少)。她的作品幾乎都是口述,他人採訪及撰文,當中包括日本的採訪者。她幾乎是完全開放地把自己的想法和執行方式,與世界分享,當中不乏許多可以參照,每個人皆可即學即用的法門 — 有不少是其他人發明,她覺得好用於是跟其他方法混合著使用,以提升工作效率。譬如由法蘭西斯科西里洛發明的「蕃茄鐘工作法」,她覺得好用於是推介。 1987年唸大學時,西里洛正準備考試,一直心浮氣躁,不斷分心,於是從廚房裏拿了一個蕃茄形狀的料理定時器,先設定10分鐘,讓自己在這段時間內專心讀書,不做其他事,結果相當有效。他後來反覆實驗,發現設定工作25分鐘,休息5分鐘,是最有效率的時間管理方式,於是開始傳授這套工作術。
今時今日是連電郵也不流行,大家都用通訊軟件的時代。每個人在任何時候,不斷被手機訊息騷擾。使用蕃茄工作法的唐鳳,會在25分鐘的工作時間中集中精神做事,25分鐘後,一個蕃茄鐘結束,她便會給自己5分鐘休息時間,順便回覆一下電郵 (對我們來說可能就是回覆whatsapp),5分鐘後再繼續進行下一個蕃茄鐘的工作。這方法的好處,是一個蕃茄鐘的時間長度不算太長,即使25分鐘內沒有回覆訊息,也不算失禮,期間則可專心做事,思維與工作不會被打斷。這個法子,人皆可參照,即學即用。
蕃茄鐘是微觀小法門 (其實「微」也不能準確被界定。一個微小方法,可以因為很多人使用而衍生強大總體輸出與效果),如果說唐鳳的宏觀理念,就必須講到她提倡的開放式創新和共創精神,概括而言就是「自由。多元。共創。共享」。
這本《破框思考力》(thinking skill) 由唐鳳口述,台灣編輯及作家楊倩蓉採訪撰寫,副題是「關於工作、學習與行動的方法」。因為有唐鳳的招牌加持,中英文書名都來得非常吸引,且看起來很實戰,讀者可能期望裡面會提供一些有效法門 (例如蕃茄鐘工作法),讀後思考力會即時破框,戰力提升一個階梯。
《破框思考力》的論述,主要是圍繞上面說的「共創共享」為大重心,其核心主張,是創新意念不要只為己用,而是重視開放式創新,強調共創精神,令意念能在集思與共創中輾轉向前推進。開放精神,是分享,只要分享,價值就不會消失。
她因患有先天性心臟病,從小就與死亡陰影為伍。有長達10年的時間,一直活在一覺睡下去,明天便可能醒不來的陰影中,這令她很早就領悟到一件事:「有想法就要趕快分享,因為放在腦裡,可能會因為今晚便死亡而消逝」。這種害怕沒有及時發表出去的恐懼,讓她養成了今日事今日了的習慣,只要有想法就分享出去,發表完後,便不害怕了。
平時常要求別人簽保密協議的我們,會覺得這個態度可以活學活用嗎?
把想法放出去,除了自己死了也不會遺憾之外,尚有甚麼益處?她認為,把想法放在平台上,它的價值就會擴散出去。無論是知識、智慧、意念,只要越多人加入共創,價值就會越來越大。
唐鳳年輕時,曾兩次到世界各地遊學並取經 (第一次只有十四歲)。她見識到世界各地電腦領域的人,非常願意將自己研究中的一部份貢獻出來。原來世界已經悄悄從堅壁清野,走向擁抱開放的階段。這給了她深深的啟發,原來只要眾人都願意分享,樂於分享,一下子就可以打破門派、學閥的觀念,讓大家聚在一起創造更多價值。她的想法亦逐漸改變,由一個擁有技術者,變成一個技術給予者。她會把寫程式的思路與過程,放在網路上,讓更多人能參考她所寫的文件。
唐鳳觀察到閱讀的定義正在改變。她很少看實體書,而是通常從線上下載電子書,看完一本就會在下面寫書評,開始二次創作。而文字亦已經從線性書寫,發展到網路連結關係。網上閱讀時,看到關鍵字按下去,會連結往其他網頁,輾轉發掘更多新內容,是以閱讀已不再只是線性,讀者讀一本書時,亦不會只囿於它的內容,而是可以一路拓寬拓展。
唐鳳認為書店的角色也應該改變,未來的書店是「大家集體創作的地方」,是讓大家有共同創作感覺的互動空間。「書」不再只是一個名詞,而是變成動詞,書店亦應該扮演着這樣的角色,讓愛書的人在這裡找到交流創作與經驗的空間,而不是把書一排排靜態地陳列在書架上,等待別人去發掘,或是單向閱讀。
2022年,唐鳳代表台灣,與全球50多個國家共同簽署「未來網際網路宣言」,除了推動數位技術,並重視真正開放、促進競爭、保護隱私、尊重人權的網路,強調要用分散與多元自理方式,反對網路集權。例如,現在的元宇宙,大家對它的想像,大概就是所有人聚合到一個或兩個最大的平台裡,在這裡大平台的主人說了算,隨時有權將訪客逐出去。其實社交網絡大平台,不也是如此嗎?唐鳳有趣地把 facebook 形容為夜總會,她不是反對娛樂業,而是如果今天兩個人要做訪談討論,當然不會約在夜總會這種混雜和眾聲喧嘩的地方,而是會在適合的訪談空間進行。近年流行的使用開放式互通技術的 podcast,無論創作者放上那一個電台,那個台長就是創作者自己,如果平台要硬插一些東西,可能就會失去聽眾,因為聽眾可以隨時切換到別的播放器。那些沒有這種數碼建設的國家,就只能去像夜總會的地方,在這種不適合討論之地做共同討論,旁邊還會有人用你的注意力來做生意。但網絡建構很多都不是開放互通,現在有些大平台的設定,刻意製造匯出技術障礙,搬了進去便很難搬出來,「未來網際網路宣言」就是要推動網路的遷徙自由。
對此她提出多元宇宙的觀念,這是多元社會的延伸,在虛擬空間裏,每個人都可以設計自己想要的空間,主導權在自己手中。她主張的核心價值是「共創涵融」,也就是共享現實、共享虛擬,每個人都能夠保持自主,又能互相連結,都能擁有共創自由,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模式是彼此共創,以非只在少數集權者手中。
這書提出的「破框」,除了個人思維的破框,也是強調多元共創,打破現實與網絡障礙這個巨大框框的破框。她強調只有共創共好,人類社會才能永續。科技工具,是用來輔助工作的流程,而不是因為科技工具的誕生,要人類的價值去符合機器的技術設定。唐鳳強調:「我的創造是為了讓你後續的創造變得更容易,而不是我的創造完美地剝奪了你的創造」。
部分內容有在《我的99個私抽屜》中提過,我好欣賞關於分享的部分,不過我躲懶躲太久,要慢慢重拾分享的節奏,不然又惹來四面八方的評擊,煩死自己。
回覆刪除我剛讀完一本讓我 (=.=) 的BL(老土到我都唔識講),決定看回非小說,先開《伊朗的靈魂》看一下。
她的作品都是圍繞著她的思維系統論述,每本都有些重疊的部份。
刪除(為何惹來四面八方的評擊?)
我也讀了《我的99個私抽屜》,每篇講她的一個意念/理念/思考方法,易讀又inspiring。
刪除我有看些她的其他書,沒看過《我的99個私抽屜》。她的思想體系相當清晰,我亦非常認同她主張的開放社會與共創理念。反而在網上看過bbc記者訪問她作為數位發展部部長,有何策略對抗大陸網軍攻擊,她的回應給人的感覺是好整以暇,連訪問的人都替她 (及台灣) 著急。這多少反應出台灣政府與民間社會對中共的武力威嚇,好像渾不當一回事,簡直是嚴重低估了其危險性;這心態當然非常唔掂。
刪除@inanna:只怪自己文筆不好。但相熟網友的窮追猛打令我覺得超級痛苦,幸好我叫得停佢收手,不然我會絕跡網絡。
刪除剛讀完一本不太喜歡的小說 (書名請別問),要快快開中山七里的書來平衡一下!
"我會絕跡網絡" - 不用不用,網路事情無須太上心 (雖然網絡虛擬,人心真實),就當是情緒智商的鍛鍊吧 :)
刪除我情緒智商好差耶 :P
刪除不過自從那次後,我學會了謹慎出文,同埋唔好將兩件事放落同一篇到講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