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29

抉擇時刻 ~ 《人類群星閃耀時》 ~ 茨威格


人一生,一定作出過決定性抉擇。


抉擇的份量大過決擇。當時可能有心,或無意,都會影響深遠,但如果我們不是大人物,沒有權力,那麼影響範疇很可能只會在我們周遭,最終結果浮現時也只是影響到自己。


時代裡的重要人物,是在時代洪流裡出現的角色,在浩浩熵熵的大趨勢中,他們出現與介入,做出的行為和作出的決定,左右了整個歷史發展方向。所謂「時勢造英雄」,英雄是在時勢裡綻現的人物,這個人最終可能失敗,只贏得一句「不以成敗論英雄」;亦可能他本身就是狗熊,只因為時來風送,推波助瀾而站在浪尖之上。

也許世間的確只有「時勢造英雄」而沒有「英雄造時勢」。譬如希特拉,德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戰敗,美國大蕭條波及歐洲,威瑪共和瓦解,德國人在屈辱累積,生活艱困的夾擊中,集體意識需要一個民族救星。希特拉因緣際會,乘勢崛起。歷史為這個人在這個時空裡搭建了舞台,而這個兼具權慾、野心、煽動力、組織力,本身更是個民族與種族主義狂熱份子的人,便在水土與條件成熟的時勢中橫空出世。他依然離不開「時勢做英雄」的框架。如果生於太平盛世,可能終其一生只是個 graphic designer.


奧地利猶太裔作家stefan zweig茨威格的歷史傳記文集《人類群星閃耀時》(這是書,不是歌,of course),書寫了十二個歷史關鍵現場。茨威格是二十世紀初的小說大師暨傳記作家,反戰亦反法西斯,在1933年因為不滿納粹黨而離開德國,去了倫敦。《人類群星閃耀時》書寫的是在歷史現場的關鍵時刻,做出了某些行為和決定的人物和事跡,這些時刻可能是一個月,一日,甚至一分鐘,但隨時影響往後一千年的歷史。這些造時勢的不一定是英雄,可能大人物,以至小人物,甚至失敗者。十二個章節,除了為行刑前的杜斯妥耶夫斯基所寫的詩歌,以及托爾斯泰的一幕外,其餘都是獨立的歷史故事,大背景是真實的,卻不能以嚴謹正史看待,有時會將人物戲劇化,算是寓歷史於戲劇的故事。


〈南極攻略〉一章,書寫的是英國探險家史考特(robert scott)的悲壯命運。上世紀二十年代,地球已沒有甚麼秘境,絕大部份不知名地方已被人類征服。世界各地的冒險家,現在的目標,是向南極與北極這兩個人類未知的秘密極點進發。史考特亦作出人生重大決定,告別年輕妻子與剛出生的兒子,帶同他的隊伍,一行五人向地球上沒有主人的地區   —   南極,進發。除了會在極地做科學實驗外,這個行動更是背負著祖國的榮譽;挪威探險隊亦正同時向南極進發,第一個抵達的人是無上榮耀,第二個的價值則是零  —  他們當時是這樣認為的。


史考特留下的日記,紀錄了隊伍艱辛地奮勇前進,希望能早一步到達的歷程。可惜的是,終於來到目的地時,發現挪威人已率先到達,並已離開。


所有努力徒勞無功,千辛萬苦成為笑話,一個夢在極地結束了。這時他在日記寫下這句話:「回程讓我畏懼。」已消耗的除了體力和資源,還有已殆盡的雄心壯志。回程的天氣變得越來越糟,冬天更提早降臨。他的筆記紀錄了四方八面地獄般的寒冷,和到達某些補給儲藏庫時發現補給品不足的絕望。有人開始生病,有人出現幻覺,五人中有兩個永遠離開了隊伍和世上。三月下旬,消失的除了食物和燃料,希望亦告幻滅。史考特和餘下的兩個隊員,決定不再在零下四十度的荒野踏步。他們爬進睡袋,在薄薄的帳蓬裡等待死亡。日記裡留下他最後的心跡,面對生命終結,他沒有絲毫哀傷。


史考特先寫信給妻子,提醒他要保護好他至高無上的遺產:他的兒子,要求妻子要好好教導他。史考特再次堅定自己的決心:「關於這次冒險,我能幹什麼呢?比起坐在舒適的家裏,這趟旅程不知要好上幾倍!」他作出了生命中無比重要的決定,對此無怨無悔。


然後,他以忠實戰友的情誼,給隊友們的妻子和母親寫信,還寫信給朋友們,談到對國家的自豪:「我們的結局證明了,英格蘭民族的勇敢精神和毅力並沒有消失。」他的最後一封信,訴說對象是英國全體國民,認為在這場爭取國家榮譽的奮鬥中,團隊沒有辜負任何人。最後的話語,是他最關心的家人的生活:「看在上帝的份上,請照顧我的家人!」後面紙張就一片空白。


九個月後,救援隊在帳篷裏,找到他們的屍體,還有信件,和沿途拍下的底片。


事件還沒有結束,救援隊把影片膠卷帶回家,圖像顯然了出來,人們看見征途上的隊員,以及極地風光。史考特的筆記、信件和資訊,透過報張和電波傳到各地,震動了世界。茨威格說:「這個任務失敗了,但奮發的意志,將從英雄的墓碑中崛起。只有偶然和輕易得手的成功,才會誘發虛榮心。而對抗不可戰勝的命運,光榮地犧牲,這樣的事情才能激動人心。在所有悲劇中,這是最有意義的死亡方式。」


《人類群星閃耀時》除了史考特悲壯英雄的抉擇,還有小人物與失敗者的時刻,改變了人類往後歷史的故事。例如名不見經傳的法國作曲家李爾,有一晚突然受靈感女神眷顧,一揮而就寫下《馬賽曲》。這歌發表之初無人關注,最後卻在馬賽燃點起火花,如雪崩般一發不可收拾,後來成為法國國歌。而李爾這個一夜天才,只曾在那晚爆發如火焰般的靈感,黎明來到時那個詩人與天才已經逝去,了無痕跡,一生再沒有任何重要作品。


在滑鐵盧戰場,拿破崙正與英國威靈頓將軍對峙著。法國軍隊必須分出一部份兵力,去跟蹤及追擊普魯士軍,以阻止他們與英國軍隊會師。拿破崙麾下猛將如雲,有些熱血又瘋狂,有些足智多謀,他偏偏就把任務交給成熟正直,但除了徹底服從命令外,沒有甚麼獨到之處的格魯希,去執行追擊普魯士軍的任務。當激戰在滑鐵盧戰場爆發,格魯希只知頑固服從拿破崙,不斷在遠方遊來遊去,追蹤沒有出現過的普魯士軍。而那邊戰場上的生死勝負,完全繫於誰的援軍能先到抵達。拿破崙緊張地拿着望遠鏡,接二連三派出通信兵;格魯希手下的將領心急如焚,不斷建議,接近跪求上司盡速趕回主戰場;但這個庸俗,沒有才華,絕不偏離任務的男人,卻繼續在徹底執行根本沒有結果的任務。拿破崙最終當然亦等不到他的援軍。一個半點應變能力都沒有的庸才格魯希,決定了十九世紀的世界局勢。


歷史時刻的剎那,往往令人長嘆。茨威格在1942年因為對歐洲的戰事感到絕望,與第二任妻子雙雙服用鎮靜劑自殺,全球文壇為之哀慟。當時納粹在蘇聯節節勝利,茨威格看不到希望,卻不知道德軍由盛轉哀的時刻不久後便會降臨,如果不死,三年後便可見證希特拉的敗亡。也許他自己,也是在歷史關鍵的時刻,做了最錯誤的抉擇。


5 則留言:

  1. 書我買好了,但我不知要排到幾時才讀 (汗)。
    不過我應該會先看 The Royal Game/Chess Story,看完電影超鍾意個故事。

    回覆刪除
    回覆
    1. 今日趁工作隙縫時間,重溫了赫拉巴爾《過於喧囂的孤獨》。隔了那麼多年再看 (因為昆德拉逝世扯起條筋),依然勁震撼!

      我也會看"the royal game",睇咗丁點開頭,好鬼型!

      刪除
    2. 昆德拉我應該只看過《笑忘書》(但我忘了內容......),《過於喧囂的孤獨》我未讀過,等我找來讀!
      希望 inanna 會喜歡 The Royal Game!我看完電影覺得這個故事超精彩,十分觸動到我。
      我最近趁空閒在翻《人物的解剖》,以工具書來說,寫得還真是引人入勝。
      問朋友借了《穿越黑暗的道路》,有興趣看徒步旅行。好看的話再來報告!

      刪除
    3. 我看過整個系列,個人覺得《故事的解剖》最好。

      朋友去年取得港大博士學位,題目是關於如何運用人工智能,再套入他建構的講故事模型。我最近工作忙不夠時間,遲些會看一次他的論文。

      刪除
    4. 看完"the royal game",可怕到深沉的記憶魔幻迷宮。

      片末看到 stefan zweig 1941年的話,"世上真的有不能被征服的靈魂",真感慨。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