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1/13

浪奔.浪流


香港本地電影,去年總票房達三億,成績極為理想。


自七十年代以降,香港現正經歷另一波「電影新浪潮」。當年一批從外國電影學院歸來的年輕導演,引入西方電影觀念與先進技法,拍出不少以本地為題的力作 (亦有少量中國題材),是港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本土派,擊起千重浪。資深影評人石琪先生,結集出版的兩卷《石琪影話集:新浪潮逼人來》便對這股銳不可擋的電影創作大潮多有闡述。


而香港正在經歷另一波「電影新浪潮」,只是當年的浪潮洶湧而至,逼人而來,今天卻是漸然淹至,徐徐抵岸。大環境翻天覆地改變,這一波沒當年聲勢,卻也許韌性更強。


新浪潮顧名思義,由新導演帶動。2016 年是浪花初起時;《點五步》拍首支香港少年棒球隊「沙燕」成立,奪得香港少棒聯盟公開賽冠軍的事跡,題材冷門,十足本土。翌年《一念無明》寫香港社會底層的沉重壓力,探討劏房問題,影片與導演黃進俱奪得不少獎項。之後一年《逆流大叔》寫失意中佬撐龍舟,重燃鬥志奮勇而起的故事。導演陳詠燊因此戲成績不俗,日後獲得執掌大片《飯戲攻心》的機會。


新一波新浪潮第一個里程碑是《淪落人》,以古醙大叔和菲傭故事的冷門題材,創出二千萬票房佳績,口碑轟傳,足證小本經營而有心有力,一樣可突圍而出。


2020 年的「高先三寶」《叔叔》、《金都》、《幻愛》成為一時佳話。老 gay 的愛、港女婚姻記、精神病萌生的幻之愛情,各有可觀。


2021 年,李駿碩和陳健朗兩個中學同學,在政治高壓,瘟疫肆虐的氛圍下,分別祭出《濁水漂流》和《手捲煙》兩部充滿壓抑氣息之作。同年較年長的高子彬,亦拍出頗有玩樂性的個人電影處男作《殺出個黃昏》。


2022 年,香港電影新浪潮出現第二個里程碑《正義迴廊》,以一貫為票房毒藥題材的法庭片,兼屬三級片之局限,狂收四千萬,締造大奇蹟。同年《緣路山旮旯》七日鮮製作收一千萬。年度最後一季《過時.過節》評價略為參差,《窄路微塵》廣獲好評,均是用心細意創製之作。明年陸續而來尚有《流水落花》、《燈火闌珊》、《白日青春》掀起的青春風暴。


這波新浪潮之綻現,底因當然是本土年輕創作人的冒起。這批編劇和導演,生於斯,在行業不景氣,製作費收縮的大環境下,用心創作出成本毋須大,滿是本土氣息的作品。2019 年發生的事,這群年輕人感觸極深,化為創作動力,灌注於電影之中。一股濃到化不開的壓抑,亦時而自作品裡透出來  — 譬如《濁水漂流》片末吳鎮宇的讀白;最後街屋大火,不啻是作者怒火燃燒,反映內心無出路的苦悶與發洩。就如《手捲煙》電影同名主題曲唱出「無出口,也許無出口,否決一切前後,雞飛也可以狗走。胡亂作一堆,時代與唏噓,佈滿顧慮跟苦痛,冷眼對興衰」,直是時代悲歌。


「電影發展基金」自 2013 年以來舉辦「首部劇情電影計劃」,於今次是「做到嘢」,令決心創作的年輕電影人,有機會意念成真 (至於「電影發展基金」入資的港產片,則間歇性遺忘初心,接連投資於《你咪理,我愛你!》、《闔家辣》、《阿媽有咗第二個》、《毒舌大狀》等不乏資金的電影,令人沮喪)。


香港新電影朝氣勃發,縱偶爾出現工聯會陳穎欣之流「拍電影要引入愛國主義和歷史教育」之類的噪音,整股創作銳氣,已是沛然莫之能禦,不可改變。


浪去浪來。引兩位已故大師,顧嘉煇先生與黃霑先生名曲的字句,五十年前驚濤裂岸,是浪奔;今日翩然起伏,是浪流。繼往開來,滔滔未絕,俱在時代洪流裡泊出無盡漂亮的浪花。


17 則留言:

  1. 剛發現《流水落花》1月18日上畫,偏要趕貨,暫沒時間去看,希望捱得過第一個星期別給戲院cut場次。
    《緣路山旮旯》的導演好有心,上次《逆向誘拐》唔得都有機會翻身,希望佢愈拍愈好。(我記得有人17刷支持佢,他人緣應該不錯)。
    其實套《一人婚禮》都想去支持下,但最近真的很忙..........

    回覆刪除
    回覆
    1. 導演仍在一宗誹謗官司中,坦白說,成件事有點自找 ... anyway 個人不喜歡《緣路山旮旯》,導演說香港真係好靚,然而他拍出來的香港談不上靚定唔靚,只是平凡到像一般人隨便攝錄;但余香凝的演出是好的。

      有人請我年廿九晚在西環高先看《一人婚禮》,可惜那時間不行,要遲些才能捧場了。

      刪除
    2. 噫,原來有官司嗎?見佢去了台灣宣傳套戲,好似好開心咁 :P
      我喜歡余香凝的演出,蘇麗珊那段的景我也喜歡 (好像是沙頭角?)。預算有限,拍到咁我知佢盡了力了,只希望佢愈來愈好。都是一位有心的導演,如果因為一部大點的製作不濟而以後都沒機會,我覺得有點可惜 (不過好似都要開拍第五部作品了)。

      刪除
    3. 有興趣可上網睇吓件事。人家搞緊部大嘢《重慶大廈》,講啲咁嘢實出事。

      刪除
    4. 《緣路山旮旯》我也喜歡看余香凝,但對下白泥那段感到失望。 一來景色普通,二來張紋嘉這角色的戀愛態度是講出來而不是演出來的。我也喜歡那個外賣app~ (說起西環高先,我是在那裡看《緣》的,也是我第一次在那裡看電影。)

      刪除
    5. 我不喜歡《緣路山旮旯》,因為這部戲沒話要說。原創者想到一個「女友都住得很遠」的意念 (大陸所謂的"點子"),ok, it's good, but then what?想講咩呢?如果沒話說,那何嘗不只是 gimmick?

      沒意念,令我想起《梅艷芳》。

      * 也許,這個時代,已無須有話說,有 feel 就得。也許,我已不屬於這個時代了。

      刪除
  2. 我好像由「高先三寶」上映後,才留意到這股「電影新浪潮」的。那時候開始,我想盡量多看港產片。21至22年我有兩大段時間不在港港,錯過了好些港產片,最後看了其中一套—《殺出個黃昏》,覺得很好看。喜歡電影的情懷和角色之間的「情」。電影設定看似荒謬 (專殺老人的老人殺手),當中的情卻感動人心。

    回覆刪除
  3. 很多人不喜歡《殺出個黃昏》,我倒是看得很開心,尤其鍾意血糖有時高有時低的林雪 :)

    咱們繼續支持港產片吧!直如煲仔飯雲吞麵港式奶茶,冇理由唔支持本土嘢啊!

    回覆刪除
    回覆
    1. 《殺出個黃昏》正呀!可惜當年電影節搶唔到飛,後來上映又冇時間捧場,只能在平台上看。
      香港電影一定會支持,往後30年的預算,都一定先留給香港電影。

      刪除
  4. 《濁水漂流》、《窄路微塵》,非常喜歡也非常難過!
    《正義迴廊》,若是舞台劇觀眾,應該覺得魔幻技巧熟口熟面 。也是很喜歡。不過真的覺得演技有賴剪接師成全。
    《飯戲攻心》,看完就算,沒有再看的動力。
    已經盡力了,連《闔家辣》捧了場。

    重點是:喂!2023,繼續保重!

    回覆刪除
    回覆
    1. 老師新年快樂!亂世裡平安大吉!

      去年尚有《失衡兇間》第三個故仔〈唐樓〉值得一推,馮志強曾試過自己貼製作費拍戲,堅值得尊重及支持。〈唐樓〉很完整地拍好一個短篇鬼故事,麻雀小而五臟全,沒更多餘贅肉;這一點,完勝《正義迴廊》。

      刪除
  5. 《流水落花》之前看了試片, 感覺上鄭秀文這次應該有機會可以問鼎金像或影評人協會影后了(袁澧林也好但略欠內斂,只是時間問題);《緣路山旮旯》個人也很不喜歡,典型的gimmick大於一切,說服力也不足,票房可觀絕對有賴於不停謝票和包場的幫助下;《你咪理,我愛你!》、《闔家辣》、《阿媽有咗第二個》、《毒舌大狀》,第一套完全是亂來的,根本毫無討論價值可言;第二套其實沒想像中爛,但只算是鄭中基的獨腳solo,少了他便肯定不成事;第三套則只靠毛姐一人獨撐大局,能取得高票房收入全屬偶像效應;《毒舌大狀》早看了試片,感覺是cctvb式劇情加cctvb式演技,可幸的是在有生之年終於見到黃子華變成票房保證,雖然作為演員他仍是不太合格。😅

    btw,廖子妤真的很elegant,近年已經很少看到有新進華語女演員可以完美carry全紅的上流服飾及配置,就只靠眼神和面部表情已能展現一份該有的氣場。👠

    回覆刪除
    回覆
    1. 《流水落花》最大的觀影障礙的確就是鄭秀文,而亦實聽說過她今次耳目一新。

      《毒舌大狀》應該會大收。我個人不喜歡。這是類近《半澤直樹》那種被強大勢力壓逼,最後絕地反擊 10 倍奉還的方程式,但做得不夠精準。(以下有雷) 尚未到絕地便連檢控官都靠近主角陣營,timing 不對。影片想表達真相被法律技術擊倒的不公義,但王敏德庭上那段對白有冇人咁白痴?完全是自爆 (明明是中文庭,為何硬要找王敏德來講英文?) ;為達壓逼戲劇效果,無端由誤殺改為謀殺亦夠離奇。而全片合理與否最基本的問題是:父親會為保榮華富貴而加碼謀殺女兒嗎?

      廖子妤的確是有 class,台型比王丹妮好,但在毒舌她除了台型外,基本上無甚戲可演。

      刪除
    2. 鄭秀文今次的表現算是洗淨鉛華,縱然距離真正的影后級還有一點差別,但若是連楊千嬅、DaDa的水平都能拿金像獎,以這種標準來看,她算是綽綽有餘了;《毒舌大狀》的劇本漏洞其實多到人數不清,不是一句大快人心或是純粹爆谷片不可要求太多便能裝聾扮啞作罷。這兩年港產片票房突飛猛進確實叫人鼓舞,但只顧一味盲目唱好和不停玩情感勒索而不許旁人指出當中的不足,跟固步自封多年的香港“叱吒”樂壇又有什麼差別?

      刪除
    3. 我很同意。一個「撐」字一 flip 就是「害」字。個人認為,以戲論戲,《飯戲攻心》、《明日戰記》、《緣路山旮旯》都不值得最後的票房;前者好些,因為很多人真心覺得好 (毒舌也會是這樣),是靠口碑帶出;但後兩者,撐的成分不少 (《阿媽有咗第二個》更不在話下,而影前瘋狂謝票,見完粒星即刻去下一場,就更是歪風,其實相當折墮)。《窄路微塵》票房低過《緣路山旮旯》,便足見情況真是出了問題。

      黃絲症候群,去到極致便上綱上線,連批評一部電影都動輒變成不是同路人,幼稚可笑到極。

      至於毒舌,我是以金球獎式的 comedy/musical 類以觀之,但好歹你是法庭戲,對理絡邏輯的要求便得嚴謹些,對嗎?

      刪除
    4. 其實也不是不許旁人指出當中的不足,只是近年的所謂影評,水準真的很差。魏正德《看電影的人》中有句我很喜歡。他說很多影評「除了突顯評論者自己的菁英姿態或知識品味以外,實無法認識更多關於電影本身的趣味或奧祕」。某評論學會的後起之秀的文字,很多都給我這種感覺。
      另外,我覺得拿一部電影跟另外一些作品作類比其實並不恰當。每部電影都是獨一無二的,硬要去比、硬要給個分,這是一種發言的權力遊戲,我覺得很討厭。其實是從甚麼時候開始,批評一定要尖銳無比,不把被評論者踩死便不罷休呢?用溫和一點的文字去指出別人的不足不可以嗎?(其實我知這個年代寫評論一定要去到盡,不然沒人留意,但我覺得這樣好乞人憎啊。)

      刪除
    5. 互聯網是尖銳兇狠語言失控發酵,持續變本加厲的大平台;它的出現當然是一次巨大範式轉移,是古騰堡以來最大的知識傳播革命,也是誘發人類心底的表演與攻擊慾望的媒體。其實又豈止於所謂的影評,任何主題討論區都可以演成修羅場,裡面是一個個蒼蠅王。我個人的方式是,冷眼旁觀,偶爾參與也無須上心。有道:內行人看門道,外行人看熱鬧。網上,內行外行混成一團,那就當看熱鬧好了。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