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3/30

千里走單騎 ~《環臺騎乘記》~ 練乙錚















騎單車,走千里。很吸引,也很潮,是嗎?

歐美城市,踏單車早蔚然成風,是生活一部份。亞洲近年也紅起來,單車成了潮物。飛往外國,踏一個天遙地闊的單車假期,更是很多人躍躍欲試的夢。

練乙錚亦決定展開他的騎乘之旅,踏一千公里單車,於是尋找路線。地球上熱門的一千公里單車路線可也不少,包括原來繞臺灣一周,正亦是一千公里。這個曾獨個兒駕駛帆船繞地球航行一周的人,覺得「回到原點」是個挺不錯的感覺,遂決定不但要征服「寶島一千」,且還繞島兩遍,第一圈獨個兒踏上征途,第二圈則會合來自世界各地的戰友,兩程合騎共二千公里,須時三十八天。

《環臺騎乘記》是練乙錚的環臺騎乘戰紀 (從書名到內容,他一直用臺灣流行詞「騎乘」,總覺此二字甚累贅,如說「騎」單車、「踏」單車,更好),從臺北出發,自西海岸南下至鵝鑾鼻折回東海岸,逆時針而行。作者分析過,因為臺灣左軚行車,逆時針走的是最外線,最近海,觀賞視線無其他車輛阻擋。我想,如果我自北部出發環島遊亦會選逆行,因為這樣最菁華的東海岸便會在後半部,花團錦簇,嫣紅翠綠,還有天空海闊的太平洋,皆在戰馬呼呼前行中,盡收眼底。

以練乙錚的識見與深度,當然不止於描述風景文物,而是結合歷史與政經,介紹臺灣種種緣起與由來,兼分析社會現象。譬如原住民課題,便非常有趣。很多人以為臺灣有「高山族」與「平埔族」,其實那是泛指住在山區與平原的部族,他們的住地,叫做「社」,例如當年賽德克族起義的「霧社事件」,霧社就是他們居住的地方,亦即幾天前發生6.1級地震的南投縣仁愛鄉,港人熱門觀光點「清境農場」就在附近。

臺灣原住民來源,是人類學的一個疑案,當代學術研究普遍認為他們與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尼、太平洋絕大部分的土著同種同源,這些人統稱為「南島人」(austronesians)。今日大部分的原住民已融入臺灣社會,無論藍綠陣營皆重視他們手裡的選票。總統府前那筆直大馬路,原叫「介壽路」,1996年改稱「凱達格蘭大道」,因為凱達格蘭族以前居住於臺北一帶,此即為政府爭取原住民好感之一例。

此書既是段段旅行紀實,亦是節節臺灣通識課。我刻意把它一口氣讀完,感覺真像一氣呵成踏畢臺灣一圈呢。

1 則留言:

  1. 稍嫌作者記下的台灣民情風土過於輕筆,有點不夠喉呢
    [版主回覆04/05/2013 00:00:52]對啊,始終是在報紙連載的日記形式,而且一天踏單車下來,還要寫稿,一定辛苦,所以是略述而已。以練先生的功力,如真要著書,著力一定深得多也。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