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6/14

殺戮與荒謬 ~《最寒冷的冬天 ~ 韓戰真相解密》~ 大衛‧哈伯斯坦














韓戰,一場死傷枕藉的慘烈戰事!若問此戰意義何在,許多人今天也答不出所以來。

1950年,北韓金日成好大喜功,越過三八線揮師南下,欲解救南韓同胞於水深火熱中。當時他深信社會主義大軍旌旗一揮,南韓人民便會揭竿而起,洞開大門迎義師。金日成的癡心妄想並未發生,只是南韓李承晚的軍隊實是不濟。而當時毛澤東的紅色政權剛剛建立,赤焰或會向外燃燒,美國為阻共產主義擴張,三八線上一戰,不可避免。


大衛‧哈伯斯坦的《最寒冷的冬天 ~ 韓戰真相解密》(the coldest winter ~ america and korean war) 全書五百頁,文字密密麻麻,以多方位剖析韓戰,闡述當時複雜的國際局勢,美國地緣政治策略,到細緻描述戰役概況,鉅細無遺,堪稱超級巨構。英文書名"the coldest winter",含意韓戰正是 cold war 序幕。全書的絕對重心,則落於五星上將麥克阿瑟之上,一切分析與陳述,皆圍繞他而展開。

麥克阿瑟的軍事指揮才華,在太平洋戰事展現無遺,他的「跳島戰術」便是非常精彩的創意思維。日本戰敗後,麥克阿瑟力保裕仁天皇之位,並全權接管日本,負責民主化進程,成為日本實則上的皇帝。韓戰爆發,這位身在遠東的五星上將理所當然成為最高統帥,開始他人生最後一幕軍事大戲,而他自己亦料不到這將是一段飛闖巔峰又急速下插的戲劇性歷程。

北韓軍侵入南韓後節節進逼,美軍在東南方形成鞏衛圈頑抗。50年9月,麥克阿瑟力排眾議,成功於仁川兩棲登陸,並迅速攻克漢城,全面扭轉乾坤。如魔術般的一役令麥克阿瑟聲望達至頂點,亦加倍激發了他剛愎自用、目空一切的個性,往後之全盤失敗,正是奠基於仁川登陸的輝煌成功之上。

此時的麥克阿瑟,對如雪片飛來關於中共將會出兵的情報置若罔聞,一意孤行北上直搗鴨綠江 - 他並大言炎炎美軍將於聖誕節回家吃晚餐 - 至令軍隊於雲山遭遇伏擊重創。他任命阿爾蒙德為「北伐將軍」,全因後者對他奉若神明,唯命是從。作者顯然不是麥克阿瑟的崇拜者,讀畢全書,很難不對麥克阿瑟訂定一個自以為是、權慾澎湃的自戀狂形象。

軍事對決以外,《最寒冷的冬天》亦細緻鉤勒場場政治角力。當時美國兩大陣營,一方是以杜魯門為首的華盛頓政府,另一方是坐鎮東京第一大廈辦公室的遠東皇帝麥克阿瑟,二者分別代表民主黨與共和黨的保守勢力,在韓戰大舞台上連綿展開政治攻防戰。進攻日本本土與韓戰時的麥克阿瑟簡直判若兩人,這種前後不一的表現反映出兩個麥克阿瑟之間的內心鬥爭:一個是注重實效的軍人,另一個則是已成為政客的將軍。

戰爭末期,中美邊打邊談。因為毫無互信,令和談延展成一場極度拖曳的拉鋸戰,雙方都想脫身但又深陷泥沼。戰事本身則變成談判籌碼,使作戰越來越殘忍、越來越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塹壕戰。戰士流盡熱血,卻沒有熱情,只陷入不明所以的無邊荒謬感之中,而這種狀況後來又在越南戰場重演。誠如作者感慨,這是一場在錯誤時間、錯誤地點陷入的死亡與殺戮。

或許,所有戰爭都是某種錯誤判斷的產物。

1 則留言:

  1. Greenleaves13/7/12 10:10

    作為領導人,一定要學雍正咁,喜怒不形於色,至少不可太早表露自己的意見。你一旦顯露出某種傾向,下面就有一堆擦鞋仔附和,結果偏見更加強烈,最後做成不可挽救的局面。聽說麥帥當日就是身邊太多隱報軍情(中共參戰)的幕僚。有沒有看過《高地戰》?
    [Greenleaves回覆07/13/2012 23:24:43]我也忘記了是從那裏看過麥帥被蒙蔽的事,應該是您那本專書寫得對的。《高地戰》算是幾好吧。最近看了三齣韓國的片,除了《高地戰》外,還有《我的征途》(MY WAY)、《戰友》(2011年韓劇)。韓國人是極度意淫的民族,唔知俾佢嚇死,知就笑死。係人都知,韓戰中的國防軍根本是廢物,但班友仔編到個個鐵金剛咁,頂佢唔順。《戰友》的戰爭片斷: http://www.youtube.com/watch?v=dKVUlu1yrRU&feature=g-vrec
    [版主回覆07/13/2012 15:17:18]如本書所言屬實,則並非隱報軍情,而是早有大量解放軍已深入並埋伏於北韓的情報送到麥帥辦公桌上,只是他剛愎自用,根本不相信、不理睬。

    本書作者非常不喜麥克阿瑟,是以實情是否如此,尚須多加考證。

    我未睇《高地戰》。睇得過嗎?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