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0/29
音樂雜講(10) ~ 爵士群像
潤濕暖風拂過慵懶黃昏,街角煤油燈漸亮起來,化出一烘昏黃。酒館還沒有客人,只有酒保在抹著玻璃杯子。一個五十歲上下的黑人男子,唇上鬍子顯眼地灰白,穿一套殘舊深啡色夾克,領帶尤自鬆著,獨坐一角,抽著煙,慢慢啜飲手邊的加冰威士忌。他是今晚的駐場小號手,三小時後在混和著濃烈酒精氣息的繚繞煙霧裡,他將盡情地吹奏,與紐奧爾良的黑夜一同動起來。
美國南部路易斯安那州,沼澤地帶有鱷魚出沒,碩大的莊園種植遍地棉花,是美國南方的重要經濟產業。黑奴在採摘棉花時都喜歡唱著歌,彷似哼著一己哀傷的命運。爵士樂,便在這裡,如此這般地孕育出來。
2009/10/26
音樂雜講(9) ~ 藍色因子
爵士樂與古典音樂,也有著濃得化不開的關係。譬如 keith jarrett 就是一位在classical & jazz 之 間遊走的鋼琴演奏家,他的音符流露詩一般的況味,現場演奏盤《the koln concert》,琴聲只應天上有,春煙自碧秋霜白,滲滿空靈的詩意,是一張非常「晚上」的唱片。
2009/10/25
音樂雜講(8) ~ 波希米亞狂想曲
音樂無疆界 --- 雖然,現在本地流行樂壇,只有淺白上口的流行曲能生存,音樂大同變成音樂一同。
音樂世界,當然很大,而且年紀也不輕;貝多芬的音樂,今天看當然古典,但相對中國秦朝的楚樂,卻又年輕得很。音樂代代進化,數到今日,流行曲 - pop song當然佔據最大的音樂消費市場,而搖滾、古典、爵士三類型音樂,則始終穩守二三四位,並持續為流行曲灌注養份。
爵士與搖滾崛起於二十世紀,相互影響之餘,同時亦受著古典音樂的薰陶,推動音樂持續衍生變型,形成聽覺上的交叉感染;所謂「音樂大同」,應是個前進互動的世界吧。譬如曾頗受歡迎的克羅地亞鋼琴王子 maksim 的彈奏,便把古典樂流行化與現代化,並滲透點搖滾的張力。
rock music本來就是一種充滿前進與顛覆精神的音樂類型,有些搖滾樂手更抱住與建制「對著幹」的態度,是以在音樂精神上搖擺樂總能保持一份開放、樂於吸收其他音樂類型的態度。對古典音樂,搖擺樂亦作出持續的融攝;例如上世紀 queen的大名鼎鼎之作 "bohemian rhapsody",便把古典歌劇元素溶入搖滾化的格式中,展現動人心魂的氣魄,一舉征服世界樂迷。
2009/10/21
音樂雜講(7) ~ 搏擊命運之神的巨人
音樂圈,是酒色財氣之地。有勢力人士與流行偶像與色情交易之間的關係,如蛛結網相互連結。今天,香港的音樂娛樂圈已沒甚麼音樂內容,就如香港足球一樣,已經死了。說起來,也唏噓。
於黃家駒要在地上地下定界限的年代,beyond 面對的問題,也就是真正追求創意音樂的人普遍要面對的問題,往昔的古典音樂家,亦是一樣。
貝多芬常將自己不受歡迎與大受歡迎的作品搭在一起售賣、莫札特常舉行私人派對和演唱會賺錢、蕭邦經常拍住李斯特搞雙人沙龍。目的,俱為賺錢,要在理想與生存間尋找平衡。
2009/10/11
音樂雜講(6) ~ 甚麼是青春?
今日本地流行樂壇年輕偶像一大堆,出道年齡越來越細,蒲頭三四年才廿一、二;但這些青春歌手,唱出來的歌卻沒有青春的感覺,真奇怪!
一批批年輕偶像,像似啤機製造,快速生產,個個「模」都係咁上下:樣靚(唔夠靚便整容加工)、女的要身材高挑、腿長、胸挺、懂得跳舞(當然是 pop dance),反而歌唱得好不好卻不是很重要,奇不奇怪?
青春,不只是年齡的定義詞,不僅只代表美貌身材與性慾。青春,是一份很獨特而綜合的感覺,凡經歷而認真地投入過的,總能領略箇中三昧。
音樂雜講(5) ~ 音樂題材集體枯竭症候群
迷幻樂潮,是一場革命,進一步打開了搖滾樂的廣闊天空。
前進與顛覆精神,是 rock music的靈魂。受五花八門的迷幻搖滾衝擊,前衛而氣魄龐大的 progressive rock大潮,亦大搖大擺般駕到。
progressive rock 顧名思義,是一份前進/前衛的搖滾態度。衍生於六十年代末期,眾前衛搖滾份子把各式樂風如 rock, jazz, blues, classical, folk 等共冶一爐,互相摩盪,再賦予長篇曲目與滿是哲理色彩的概念,構造出一種在當時非常前衛的聲音。著名動畫電影《迷牆》的音樂原作者 pink floyd 樂隊的早期作品便飄揚著濃厚 progressive rock 色彩。
2009/10/07
音樂雜講(4) ~ 既生瑜 也生亮
lou reed & john cale
nico
andy warhol
灰野敬二
underground music所涉的範疇其實亦很廣闊,當中有些更是充滿宗教 --- 或有人會感到充滿著邪教 --- 的意味。日本有一位於地下音樂界相當活躍的人物灰野敬二,他的「音樂」便流著濃厚的「祭詞」色彩,欣賞的人稱他為冥想家、禪師,其音樂有令人沈澱的"祭詞美學"味道。而對普羅樂迷來就,灰野敬二只是一個帶點恐怖感的噪音製造者。
2009/10/04
音樂雜講(3) ~ 地下組織
其實在樂壇中,也有不少與大眾口味不同的煉金術士。
在香港,流行字典裡只有pop Star,流行的只有canto pop,所以國外一些很 mass appeal很 pop 的歌手,在這裡也頓然變成 alchemist!
無論如何,煉金術士勇於實驗與進取的精神是可敬的。但願一眾東西樂手,能像煉金術士一樣,不會只受大眾口味牽引,多點在自己的地下實驗室裡提煉更多精良與特別的音樂。
2009/10/01
音樂雜講(2) ~ 煉金術士的夢
音樂能叫人醉,叫人喜樂,亦會叫人苦澀。生命,本也一是闋樂章,裡面蘊含了快樂和憂傷;如果我們只看到後者,不見前者,當然可惜;然而如只看到前者,不見後者,不也很可惜嗎?
跟隨酒神狄奧尼索斯的步伐,會走上狂喜之路,最終卻會失落於虛無的空蕩裡。在迷幻的七十年代,花孩子沈醉在愛與和平的萬花筒宇宙之中,幾多迷幻搖滾巨星,在音樂世界裡修煉,以毒品作牽引,找尋宇宙生命的真諦,追逐抽象的信仰,最終在 “sex, drugs and rock n roll”的呼喊聲中徹底沈淪,墮進迷失的深淵。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