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22

光陰的故事 ~ 《流》 ~ 東山彰良

 



中學老師說,漫長的暑假要開始了。如果暑假漫長,何以人生卻是匆匆,非常短暫呢?
 

眼下生活磨人,日子在艱難中過,會感到時光如慢鏡行進,異常漫長。然,生命是向前開的車子,一路吞噬著周遭的風光,不管明媚或難看,過去了就只會是曾經的光景。人生沒有「逆熵」這回事,這台車子沒後檔,逝去了的景物即便被攝錄下來,當時的感受卻只能在思憶中重啟,快樂與哀傷經時間沖刷後,濃度會減退,殘酷折磨與溫暖幸福皆化造春水般的記憶,只拾遺於腦海裡的點滴。
 
東山彰良的《流》光陰的故事。東山本是台灣人,名叫王震緒,五歲隨父親移居日本,「東山」取自祖籍山東,「彰」字取自母親任教過的彰化中學。他在七歲時曾回台灣居住兩年,時值 1975 年,也是蔣介石逝世的一年。《流》的主角葉秋生這年十七歲,正是故事開始的一年。
 
《流》是部怎樣的小說呢?它是推理,秋生是第一個在爺爺的縫衣店發現他屍體的人,爺爺手腳被綁,彎了身子沉在浴缸內,秋生決心尋兇。它是九把刀「那些年」式青春浪蕩物語,秋生由勤學生變成半街頭小混混,連街頭都混不下去便入伍當阿兵哥。當中有街頭暴走、濺血撕殺、不枉此生的戀愛,完全是給青春的情書。它是台灣風物誌,跨越七八十年代台北風貌,八行排列的中華商場、雛妓混著壯陽蛇血氣味的萬華區、黑夜飆車的陽明山彎道,大街小巷窄弄間躁動的台北市,還有神道精怪,碟仙與女鬼。它更是國共內戰國府四九年遷台的大時代舞台,在兩代恩仇中隱然展現如龍應台「大江大海」式的大時代磅礡氣魄。
 
以上所有元素混雜於一體卻毫不紊亂,作者像有千言萬語,誓要說好這個青春與台灣的故事,更令人拍案驚奇的是他宛如生活在那個時空中,目睹當時的社會,親歷時代的氣味。東山當年的確在台灣,但只有七歲,卻可以將城市的意象攝入腦海,在四十年後書寫出來,而讀者看來  —  即使未曾經歷  —  卻活脫脫就是當時的台北。小說後來書寫到今日的山東,粗獷的荒原大地同樣躍然而出。筆桿打開地域隔閡,居然令這個台灣故事感動到日本評審,贏得 2015 年「直木獎」,其中九位評審更給滿分,一眾日本國民作家的讚語由心而發,且非常中的 (書末的評審薦語節錄不要錯過)。而中譯讀來竟無譯本之感,像是原文字,除文本濃厚的本土氣息外,也得歸功於譯者「綿羊」王蘊潔的功力。
 
作者原本把書取名《台灣少年》,之後又想過叫《寶島》,最後是《流》。「流」不是如「草月流」般的門派之意,我認為,是歲月之流,光陰之流,事情之流,心境之流,如"a movable feast "《流動的饗宴》那個流。那是年少輕狂與掙扎的歲月,不知地厚天高,危險放兩旁義氣擺中間,有豁出去的氣勢,當時的生死一線今日看來是河流裡一個激流,身陷其中驚天動地,在短暫爆發間可以衝出生關死劫,也可以在剎那璀璨裡凝結成永恆。浪來浪去,豪情不減,嬉笑當年。漫長而又短暫的生命之流,就是在不斷抉擇與衝擊之間獲得「意義」,雖然日後看來,當時濺起的激烈水花,如今只是復歸心田裡的微小漣漪。


7 則留言:

  1. 想看,但暫未有電子書,決定等一等。
    書櫃有作者的《我殺的人與殺我的人》,不過未看。

    回覆刪除
    回覆
    1. 東山認為在自己的作品中,科幻小說"black rider"(暫譯:黑騎士》寫得最好,但此作現在連中譯也未有 (他甚至已寫完"black rider"前傳了)。

      刪除
    2. 如果是英文我還可以看原文,日文就真的沒辦法了,學來學去也學不好 :|

      刪除
  2. 心情不好時,看到頭兩段文字很有感覺呢!😸

    回覆刪除
    回覆
    1. 要令到自己心情常好 — 尤其在今天 — 是人生最大的任務喔!

      刪除
  3. 報告一下,10月12日讀墨全站3本75折: https://readmoo.com/anniversary/8th?fbclid=IwAR0PPgK3qnKA8llP-MA8JB9msuDlOdrgdhmeW0_1YkXZvxWNqT2KVUyoAno

    回覆刪除
    回覆
    1. thx for the info. 讀畢黃偉雯小姐的《來去馬來西亞》後,我也會一看《誤闖叢林的校長:浪漫遊東馬》(but it's not available on readmoo);一個台灣女子,隻身跑到砂勞越去當中學校長,殊不簡單呢。

      p.s. 我去過沙巴,沒去過砂勞越,看看她寫的遊記,也是好的。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