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0/06

大阪府紀行 ~ 大阪秋之陣






































日本經濟久沉不起,有甚麼結構性原因呢?

思索了這問題多年,猜想是有不少,卻沒一個推敲很能令自己信服。日本近三十年創新力量不足,當年 sony 把音樂結合運動與生活,橫空創出 walkman 之大意念,已不復見。廿一世紀爆發的超新星企業如 amazon, google, facebook, netflix, tesla inc. 等,都是美國品牌,日本卻在亞洲飽受南韓與中國挾擊,陷於泥沼。

大阪不是我嚮往的日本城市,迷陣似的購物街令人頭昏。然而離開人兒如潮的難波,它仍有些可喜的區域。與心齋橋只十來分鐘腳程的中崎町,是個不折不扣文青小區,日雜手作店、咖啡喫茶店散落於巷弄間,至合無目的慢遊。新世界是可愛庶民區,有理髮、將棋、專售刺繡夾克的店子。早上十一時,串燒店高朋滿座,顧客人手一杯啤酒,是通宵工作下班後的「晚餐」嗎?佇立於此地的瞭望塔「通天閣」建於 1929 年,當時可是最摩登的建築,現在這台是第二代 (第一代毀於火災),上塔觀景,裡面的裝潢是媚俗平民風,很有趣。

在大阪作田野考察,看可會發掘到一點日本經濟沉痾的端倪?來到梅田區「阪急百貨」賣糕點的地庫,滿目花俏。我很喜歡這地方,各店舖名字以書法寫就,沒一個不漂亮。蛋糕菓子美麗絕倫,就一個簡單的黑豆大福,由廣告 p.o.p. 到產品本身,都精美得沒瑕疵。每個專櫃的銷售員都在戮力叫賣,語氣非常誠懇,都像誠心想客人品嚐己家之優質出品。叫賣,是日本百貨特色,你可曾見過 jcpenney 的專櫃會大聲叫賣?日本是非常擅長銷售的國家,當年各式品牌成功打進國際市場,那開拓與銷售能力,就是從這聲聲叫賣開始。

日本的企業精神,直如這一間間糕餅店,精益求精研發產品,然後傾力保持品質。這些法子,說來平凡無奇,實踐起來,卻要有一絲不苟的精神與耐力。

我一面看著這些繽紛產品,一面想像背後每個細密程序,不由得不讚嘆日本企業之精煉;唯生意可不能只得認真和細緻,這令我聯想起兩件在日本遇上的事。

是次旅行首天抵達鳥取米子機場,往豐田取車,我早在網上預約,在櫃位居然花了超過二十分鐘才完成文件程序 (只完成 paper work,尚未取車)。只見職員於櫃位及辦公室往往來來,兼要詢問連串問題,例如:你是飛抵米子機場然後直接取車嗎?(我租車,跟我是否飛米子有何干係?)、你是社團成員嗎?(係我都話唔係啦!),諸如此類。繁瑣的工序,是 red tape,徒增交易成本。

另一件事在去年,於東京的酒店坐巴士往機場,早訂了座位。巴士到達,司機下車,拿出一張表,登記每個訂了位的上車乘客。當時心想,日本真厲害,世界大概沒其他國家會這樣做吧。

問題是,這樣做有甚麼用?是做統計嗎?這些數據有何用途?

我估計,沒有用途,這份紀錄,只是永遠束置高閣的雜物。

精益求精過了某一個點,會走火入魔,變成繁瑣不堪,效率下降的系統怪獸,做成不必要的浪費與緩慢。直如這個社會的繁文縟節,會令人喘不過氣。認真不會輸,但過份認真真的會輸,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蠕動的人潮、密集的商店、琳瑯的貨品,大阪是個大型迷陣。我在五色令人眩的漂亮餅食矩陣之中,買了一客黑豆大福,繼續思索這個迷樣般國家的現在與將來。























中崎町與攝影中的文青。



























中崎町巷弄間的小店子。











































滿有下町風情的新世界老區,當年是真摩登,今日是 post morden.


























巧遇老牌 pop rock 樂團 glay "summerdelics tour"全國巡演的工作車。



























戰國終極一戰「大坂夏之陣」(大坂至明治維新才改叫大阪),大坂城的護城河已被填平,豐臣一方唯有出城與德川大軍於平原作戰。



































































當年真田信繁戰死於天王寺附近,卻贏得「日本第一武士」之譽。





9 則留言:

  1. 日本過於有序,不允許任何不合適的事情. 他們被鎖定在相同的過程. 好的是他們不會為更多的錢犧牲品質,不好的是他們如在籠中的倉鼠那樣糟糕.

    回覆刪除
    回覆
    1. 不合理地繁瑣的系統與制度,必定令效率下降 (黎智英講足三十年的就是如何令程序簡化),但卻不會窒礙創意 (中共治下那種禁區處處的所謂制度,則會。但其實中國根本沒制度,只有人治),何以日本這個顯然創意極強的民族,近三十年來不見大創意?過於細密及不必要的程序,某程度上會是創意爆發的障礙嗎?二者可會有某種因果連繫?我未有答案...

      刪除
  2. 我與不少香港人一樣,都欣賞日本的企業精神,特別是匠人精神。因為這個美好傳統在香港已近乎消失。香港養不起匠人。在香港很少見只賣一兩種食品/產品的店舖。見過太多粗製濫造,更欣賞日本人的精益求精。所以我也想日本的經濟好起來,我想每個精益求精的企業和每個匠人都能夠生存!
    我也不知日本為何創意下降,不知與寬鬆世代和大前研一說的「低欲望社會」是否有關。即年輕人已沒有動力上進,沒有欲望去將事情做得更好。不過,我又不認為美國的年輕人特別上進。想不透啊!
    p.s.我不喜歡曾令我暈眩的大阪,這裡只會是我的旅途中轉站(如我再去日本的話)。大阪的甜食店很多,糕餅很精緻,但不知怎的,只會令我想起貧富懸殊。

    回覆刪除
    回覆
    1. 補充︰不過,人越輕鬆,應該越有創意吧。那就可能不關是否寬鬆世代事。

      刪除
    2. 問題錯綜複雜。現在的先進後現代國家,半世紀以來飛躍累積財富,如今後遺症持續在發酵,日本似乎最早體現到這些問題。

      人類比以前更健康長壽,退休年齡更晚,令年輕一代的競爭更激烈 (《四代香港人》早已講過)。日本國民平均壽命在全球名列前茅,老中生代仍在工作;兼之網絡出現,人力需求下降,年輕人沒足夠工作機會 (這狀況在台灣很嚴重)。如果年輕人抱著死戰之決心,或可在憂慮裡爆發強勁創意,創造全新需求。就如戰後面對一片頹垣敗瓦,退無死所,反而因必死而生。但現在年輕世代可依賴上一代的庇蔭生存,進退間很多人選擇了鬆泡泡的生活方式,電車男、草食男最早在日本出現,這些族群都三四十歲矣,已很難改變生存方式。

      日本人現在以人口自然下降的方式來應對問題 (不結婚越來越多),實是很消極也無奈 (香港不也如此麼?而我們的社會各方面急速下墮,情況比日本更糟)。

      以上這些想法當然都很片面,整個經濟及社會現象之形成,肯定有更多複雜因素。

      刪除
  3. 去過大阪, 大概沒像你尋得幽靜之處, 於是我就沒能感受大阪之美. 回憶大阪之行, 不計匆匆一去的京都和奈良, 大阪本身不是沒有好地方, 但印象最深的, 是人在某個商業區, 那天明明是星期日, 但在一條很闊的天橋上, 只有如鯽行人, 大家急步向前, 卻沒有香港鬧市的市聲。我抬頭一看, 都是高聳的購物中心。那感覺, 都幾手塚治蟲的怪異世界。

    回覆刪除
    回覆
    1. 對,日本很怪異,有一種黑色的獨特。東京不是我心儀的日本城市,但某些區域晚上的景觀與氛圍實是很特別,既疏離又魅惑。大阪沒東京那麼 cyberpunk,卻更容易令人感到陷身大型消費迷陣,而那種消費更有一份甜耶耶的感覺在其中。

      戰國時代,織田信長等大名們推動「樂市樂座」,是日本自由貿易與市場消費的濫觴,大阪就是這套模式的最佳現代演繹吧。

      刪除
  4. 日本人那種一絲不苟的性格真是冠絕全球……

    回覆刪除
    回覆
    1. 機場搬運員工,不會拋擲乘客的行李,全球大概只日本能做得到。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