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1/04

then what? ~《為什麼你的故事被打X》~ d.b.gilles


























這是一本給編劇,或想要成為編劇的人看的書。然而除此以外的讀者,也可以看  —  譬如是,一個電影觀眾。

畢竟,一本編劇工具書,銷路有限,如果把讀者群擴大到電影觀眾,就不同了。問題是,先撇除此書好不好看,一般觀眾會讀一本教人撰寫劇本的書嗎?觀眾掏腰包進場,看一部主流商業片,是求娛樂而已,有多少人會以一個考量故事流變的角度去看電影呢?就等如說,有幾多普通觀眾會以製片角度看電影並發問:"呀!租借這個街市拍電單車追逐戲麻煩嗎?那些被車撞到地上但沒破爛的水果會怎樣處理呢?"

如果你真的以編劇視角去看一部(主流)電影,你整個觀影歷程都會不一樣。


此書作者首先告訴你,一部戲,主要分成三大部份,每部份均以一個符號做代表。第一部份是「?」、第二部份是「!」、第三部份是「。」舉例說,我最近看了一部非常典型的荷里活劇本操作式的電影"the internship",套用「符號三段論」,就會解構成這樣:

第一部份,兩個一直以銷售為業的中年男性死黨(即係
「sale屎佬」),被解僱了。這對與時代脫節的恐龍男,在中年危機爆發的忐忑裡找工作,發現google請暑假 intern,於是決心一試。這樣的人,進入google,會怎樣呢「?」

第二部份。進入google後,二人發現圍繞身邊的全是年青人,他們的組長只有廿三歲,可以當兒子。他們與時代脫節,喜歡的歌是八十年代電影《我要高飛》的主題曲。更甚的是,二人完全不會編寫電腦程式「!」

第三部份,經歷萬難,最後取得成功。劇終「。」

荷里活主流電影,劇情千變萬化,但幾乎沒有離開這個公式。

回到最初,除了明星外,你為何購票入場呢?多數因為,你覺得故事吸引。

在太陽底下無新事物的世界,一個故事能吸引人,絕不容易啊!此書便介紹了一個由來已久的概念:high concept。通常這是一部賣座電影成功之主因,作者舉了的其中一個例子是"liar,liar":「把說謊當成家常便飯的滑溜律師,因為兒子的生日願望成真了,使他在廿四小時內無法說謊,隨時隨地都會不由自主地說實話。」觀眾因為很有興趣知道,在這個超級窘境裡,會激爆出甚麼冏事,於是乖乖購票入場,這便是high concept的威力。

電影要好看,情節就要持續衝突,反覆搏擊!主角要連環受衝擊,挫敗後超拔,再受重挫,直插谷底,把整個張力拉扯到一個爆烈的臨界,讓觀眾發一個腎上腺飆升的夢!

因為一來現實太平淡,二來我們其實不想在日常生活裡坐過山車;看電影,就是要彌補平凡人生裡潛意識盼望體驗,卻永遠沒法遇上的如夢奇景。

然而,人生亦如戲。儘管沒電影般離奇古怪,我們著實也踫到各式各樣的難題與困擾,甚至有一兩次會墮進儼如死局的狀態裡。這些時候,恍忽有把形而上的聲音在問:「然後怎樣?」~ then what?

很多時,我們會迎上高牆,自己卻變成雞蛋。演練了七天,向她說想跟她在一起,自問有八成把握,結果對方一口拒絕。

then what?

費盡心思準備的ppt,預期present後會獲得讚許,豈知全場沒反應,更有人流露嚏之以鼻表情。

then what?

一個可觀的故事,是編劇與劇本在不斷肉搏與纏鬥中連環遭遇"then what?"這個問題,而後遇神殺神遇佛殺佛的成果!《為什麼你的故事被打X》會告訴你一些法門,神與佛,如何殺!

回到現實,為甚麼你的XX會被打X呢?是不是因為,你講的故事不夠動聽?那麼,此書可以一讀喔!

畢竟,戲還是要演下去的!

21 則留言:

  1. 如果係美劇, 一直做幾年既話, 仲要鋪排一些情節, 等觀眾一直追下去

    回覆刪除
    回覆
    1. 長劇又是另一套學問,每集一個單元故事與連續式又不一樣,如果是後者,一季等如是拍一部十小時以上的電影,而每集完結時都要形成高潮引觀眾下次回來(甚至每個commercial break前都須要),難度當然很高啊。

      刪除
    2. 我正展開另一煲劇大工程, 就係要响Broadwalk Empire出第五季之前由第一季開始重温(聖誕前送咗個boxset俾自己 :D)

      刪除
    3. 我想起有些電視劇或漫畫的「大橋」最初是work的,但拖下去便變得不好看了。像Mentalist的Red John,《名偵探柯南》漫畫裡的黑暗組織等。但如果是連續式呢,若拖得太長,扭橋過多,也會令它變得不好看。

      刪除
    4. lili : boardwalk empire我看完第二季便沒再前進了。以妳家族與steve buscemi 的「基因關係」,妳對此劇格外有親切感也是非常合理的。 :D

      身為一個當代幸福觀眾,電影與劇集雙線作戰,實有疲於奔命之慨。當然,這是奢侈的煩惱,幸福的呻吟,但以有涯隨無涯,得的多,錯失的更多,亦誠可嘆也!

      刪除
    5. 芝:一套劇集,因為成功,於是要抽盡每一滴剩餘價值的例子,屢見不鮮。「見好即收」在商業世界,談何容易。創作人想,製片人也不肯啊!

      刪除
    6. <>有一期,講漫畫家努力爭取到編輯讓他們可以有自由地完結一篇暢銷漫畫的權力,畫出最完滿的結局,令同行好羨慕!

      刪除
    7. 爆漫(不知為何上個留言出不到字。)

      刪除
    8. 話時話,《風雲》今年也終於完了!作者與讀讀者都唔使再捱落去,功德無量,阿門。

      刪除
  2. 我說故事肯定不動聽,不然老板就不會無視我的 ideas ......
    看電影,我喜歡看緊張刺激的故事,平平淡淡的我也不抗拒,就好像 Liberal Arts :)

    回覆刪除
    回覆
    1. 平平淡淡,也只是相對地說 — 相對於一般人真正的平淡生活,"liberal arts"可能已是波瀾起伏了。

      刪除
  3. 在荷里活,有很多編劇,都有心地寫個好故事,但他們那些劇本,往往都給片商拒絕、或買下但放進「雪櫃」不知幾多年。很久以前,有部電影《Falling Down》,該劇本曾被所有片商turned down,直至Michael Douglas偶然下閱了該劇本,卻說是「從未看過如此出色的好劇本」,之後便說服監製Arnold Kopelson去籌備,找了Joel Schumacher執導,影片上映時不賣座,但評語很好,且影片本身拍得很有逼力氣氛,屬小眾佳作。

    另去年的《Flight》也是,John Gatins於2006年已寫了該劇本,但奈何給很多片商turned down,即使之後Paramount買下劇本,也遭「雪櫃」幾年,直至一次Robert Zemeckis偶然下看了該劇本,覺得很喜歡之下,便開始籌拍,找了Denzel Washington當主角,甚至導演及主角要減大半片酬,才能以三千萬美元低成本順利開拍。但幸好此片上映時票房收得,收九千萬美元,在奧斯卡都有男主角及原著劇本提名,算是成功例子。

    所以,一些好劇本,往往在荷里活都要一波幾折,真的要看運氣,是否能找到好伯樂去看上那些好故事而取錄。

    回覆刪除
    回覆
    1. 對呀,冇人識寶,最後寶物蒙塵,永遠不見天日的情況多的是。問題是,這些「寶」,果真拍了出來,會否成功,也是受著萬七個因素左右。始終,戲行就是偏門 (就算荷里活,亦是一樣)。來自一個默默無聞編劇的好劇本,最後會否出生天,就要看最終有沒遇上慧眼,難度是很高的。到最後,還是要回到這八字真言:某事在人,成事在天。

      刪除
    2. 其實書也是這種情況。有些好的 manuscript 可能永不見天日~

      刪除
    3. 人怕出名豬怕肥,有名氣,便甚麼都容易;最艱難的,永遠是第一次。

      刪除
  4. 香港電影單靠好故事是很難突圍的,大部分都只愛追星。而且現在還要注意內地巿場,因此題材就更為縮窄了。

    回覆刪除
    回覆
    1. 唔,我會這樣看,是沒有真正出色劇本。回放八九十年代一些例子,譬如說《殭屍先生》、《新不了情》、《跛豪》,以至台灣的《喜宴》…等,其實都是沒卡士,而靠劇本突圍。坦白說,過去幾年,真的不見有劇本很好的港產片 (《激戰》寫賤輝與小丹感情的部份,算是不錯)。至於為遷就國內市場而製作的合拍片…..算了吧。

      刪除
    2. 我反而會認同Teddy所說,在香港搞電影,投資者基本上是著重幾方面,要有大牌兼有叫座力的明星、題材能否賣錢、夠不夠大眾化、多不多動作場面等等,但最簡單最重要的一句....要有娛樂性。當然,現在的港片大部份都要跟內地合拍,皆因單靠香港已沒有市場,故主要還是要賺國內的錢。此外,一般普羅大眾看電影都只要純娛樂,不用思考或深度劇情那種,故大部份投資者都不太著重所謂好劇本。其實,以上說的那些,在荷里活也是一樣,很多投資者都不要什麼深度故事,只需清楚易明,有賣座元素,有娛樂性便夠。是否失望,見仁見智﹗

      在荷里活,今時今日能做到有深度故事之餘,又能同時兼顧娛樂性的,是Christopher Nolan,他真的是一位很聰明的製作人,又有原則,堅持傳統菲林、拒用數碼和3D拍攝,但又非常成功,從《The Dark Knight》及《Inception》已可證明,故我很期待他今年年底出的《Interstellar》。

      不過,我非常認同inanna所列出幾部片的例子,像《跛豪》真的是佳作,麥當雄與蕭若元合編的劇本真的非常出色。至於李安的台灣片,我會較喜歡《推手》和《飲食男女》多些。至於近幾年,我會選韋家輝的兩個出色劇本《大隻佬》和《神探》,絕對是超班之作。

      刪除
    3. 大明星、娛樂性、好劇本,三者可以共存,絕不互相排斥。而一個好劇本,亦不代表就是要很有深度、須要很多思考,或難於消化。你說得對,香港電影的投資者,許多根本不重視劇本。看看電影金像獎,把「最佳劇本」放在甚麼位置?又試試隨便找一張電影海報,看看編劇的名字放在甚麼位置?有些甚至根本沒有列出編劇的名字哩。劇本劇本,一劇之本。一個越來越不重視劇本的電影市場,難以製作出色作品,理所當然之至。

      刪除
    4. 「大明星、娛樂性、出色劇本,三者可以共存」,這句話我認同,而集齊那三元素而又成功的,最佳例子就是《Inception》。

      其實我這次想說的是,香港編劇界之中,我只認同兩位:一位是韋家輝、另一位是岸西。他倆都是我非常欣賞的編劇,他們所寫的劇本我很多都很欣賞。至於荷里活,則絕對是Aaron Sorkin。

      你自己有沒有一些欣賞的編劇﹖

      刪除
    5. 當代香港與荷里活編劇,要最能同時符合「質素」與「數量」兩個標準,前者我也會選韋家輝,他在銀河映像前期的劇本如《暗花》、《非常突然》、《再見阿郎》,還有較後期你喜歡的《神探》等,都相當出色;當然亦不能不提香港有史以來最佳長劇《大時代》,他以僅三十歲之齡監製這部寫盡人性鬥爭之傑作,相當不可思議。至於後者,我想唯一的首選必然是活地亞倫吧,其他人只能瞠乎其後。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