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2/15
地下秩序 ~《羊毛記》~ 休豪伊
我們從來都是生活在一套秩序之中。
無論那是怎樣的環境、怎樣的世界,我們都離不開秩序、離不開系統。家庭、學校、企業、組織、社會,只要我們置身其中,就得遵守設定的規範,配合整套秩序的運作。如一旦破壞了這些原該井然有序的常規,就會受罰,被逐離原有的群組,於另一系統裡 — 譬如監獄 — 受處分。當然,監獄亦有它的秩序,且只會更嚴謹,違反的話將付出更大代價。
從出生到死亡,我們一直被約制於秩序中,從來都不是自由的。
小說《羊毛記》(wool) 裡的世界,當然也有秩序。這是個不見天日、無法直接仰望星空,而只有層層深入的地堡的世界。因為地上經歷災劫,已變成滿是毒酸的煉獄,所以人們得居住於地下。地堡共約一百五十層,沒有電梯,居民世世代代只能靠一雙腳,在一座螺旋梯間上上落落。這裡發送電子郵件很貴,從事不同工作的人得穿不同顏色的衣服,全地堡分成三個區段,上層的人掌握權力,中層是中產階級,下層是勞動人民,大家互不相任。這一切,都是被設計成這樣的。在這地下世界裡,需要一套這樣的名副其實的地下秩序,方能「和諧」、「穩定」。
地堡儼如一個超巨大幽閉空間,一座沒有天空的都市。
人,永遠憧憬自由,渴望解放。當我們往高處攀,那怕只是一座小丘,都會努力奮發些,希望能爬到可見的最高點上,然後深呼吸一口空氣,極目遠望前方遼闊的景象。這是我們與生俱來的習性,不會因時與地而易。所以,地堡裡總有人「想出去」,但這裡的規則是,只要口講「我要出去」這幾個字,便會意願成真,被送到沒可能生存的外面世界去,用一塊羊毛(wool) 清洗鏡頭。地堡內的人就是透過這些鏡頭,觀看地上世界的日落日出,繁星點點。只有透過明亮的鏡頭,人們才能看得清晰,所以死囚便須執行清洗任務。生活在上層的人,時時能觀看外面。中層的人,則要花很大的腳骨力,跑上幾十層樓方能觀照世界。而下層的老粗們,就只能永續在地深更深處,過著比上面的人,更為暗無天日的日子。
《羊毛記》近年在網路上爆破而出。作者 hugh howey 之前寫過七部小說,在網絡上售賣,俱無人問津。直至《羊毛記》的短篇爆紅,作者之後寫了一系列後續,串聯成一部長篇小說 (短篇成了小說的第一章),與《格雷的五十道陰影》成為近年並駕齊驅的網路自費出版奇蹟。據報導,列尼史葛已買下電影版權。
《羊毛記》是一個以衝擊體制、挑戰統治勢力為題的故事。打倒極權、奔向自由的意識,在過去一世紀此起彼落;近年一場金融海嘯,更燃點了民眾衝擊權貴的怒火,勢要打破被剝削與蒙騙的困局。自《飢餓遊戲》以降,以革命為題的流行小說方興未艾,自有其時代成因。
革命的永恆旋律,就是要顛覆現狀,改變一切。《羊毛記》的女主角茱麗葉,卻是因時勢而崛起的人物。與《飢餓遊戲》的 katniss everdeen 一樣,她並不是主動挑起革命的英雄,而是在突發的風暴裡演成核心角色。
當被判死刑,送到外面清洗鏡頭,茱麗葉感受到許多「我要出去」的先行者的信念。她跨過了生死線,反攻這套牢不可破的地堡秩序。這正是當權者必須把「有想法」的人送出去洗鏡頭之底因,因為思想是病毒,會傳染的,只要可能有損秩序,改變現狀,就必須扼殺於萌芽,要那些人拿著一塊羊毛,踏向死路。這塊羊毛,只可以是使當權者得享更佳景觀的工具,而絕不可能用以抹清人民的思想。人民越蒙蔽,管治越理想!此一守則,無論是小說裡虛構的地堡,抑或於真實世界,所有極權者皆視為鐵律,不容打破。
訂閱:
發佈留言 (Atom)
最初看你形容覺得像Brave New World,看至羊毛洗鏡頭則覺得很特別。我覺得《末世列車》亦是你杯茶呢!
回覆刪除(看完Hunger Games 2,想寫寫)
早兩天本打算看《末世列車》,卻只剩一間戲院仍在上映,且是刁鑽時間,唯有作罷。今時今日睇戲就是這樣,真想看的,最好砰澎一二三立即衝入場,過得那幾天一週,便想看也未必看得成了。
刪除(工作再忙,也要讀讀寫寫。有blog,就有好日子)
今日終於看了《末世列車》,果然有《羊毛記》影子 (還是《羊毛記》有它的影子?)
刪除這戲餘韻不盡,很有意思,好過"wool"(雖然未睇"dust")。地堡已夠壓迫,車廂更荒謬,真係人都癲!
p.s. 前國民黨將領王維在國共內戰被俘後,潛心研究永動機,最後當然得個吉!
火車的構思很特別。這令我想起Stephen King在Dark Tower內描寫末世境觀,寫過一列有人性的邪惡火車......
刪除而我還未看《羊毛記》啊~
講開又講,《晚清七十年》書店只賣套裝呢。
有沒看過那齣"devil"?成部戲幾乎喺一架軸度做晒,幽閉恐懼症患者不宜觀看。
刪除《晚清七十年》只賣套裝,證明歷史是不可以像中共那樣,選擇性地把它分拆上市的。
我有啲幽閉恐懼症...... 很怕看活埋的場面。
刪除哈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