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9/10

袁崇煥之死 ~《明殤 (上) ~ 血酬天下》~ 劉劍






屌那媽!頂硬上!

這是明代名將 --- 史上其中一個最有名的「香港人」--- 袁崇煥的金句!在那個風雲色變的明朝末年,在遼東屢創奇蹟,打敗莫可戰勝的努爾哈赤,與軍政奇才皇太極纏鬥,最後倒在疑心成病、進退失據的崇禎皇帝面前。這是一段淒厲悲壯的英雄故事,金庸稱之為「癡心人」、「潑膽漢」的袁崇煥,一個硬錚錚的人物,以鐵鑄決心,在山海關前化造一堵堅不可破的城牆,固守大明殘破江山,最後落得於西市凌遲,千刀萬剮,百姓買其肉以啖之的下場。史書云崇禎因為中了皇太極的反間計,是以殺袁,此中到底發生了甚麼事?


這本《明殤 (上) ~ 血酬天下》是歷史小說,暫出版了上冊,分三章,分別描寫袁崇煥之死、皇太皇與多爾袞鬥爭、吳三桂崛起等三段明末傳奇,寫得最好的,是第一章。

崇禎皇帝殘忍,嗜殺,乃公論,然而卻不一定是個胡塗昏憒的人。他以十多歲之齡,鬥垮權傾天下的「九千歲」大太監魏忠賢,手法乾淨俐落,足見智謀甚高。本書作者劉劍認為,袁崇煥之死,是他那毫不圓融、勢要與皇帝一鬥的硬性子使然。中國封建帝皇凡二千多年,帝權無限大,皇帝面子也無限大,臣與君鬥,任你功高震天,都是死路一條。


劉劍的觀點,與金庸是一樣的:崇禎所以殺袁崇煥,並不只是中了反間計那麼簡單。袁崇煥從下獄至處決,其間共八個半月,有足夠時間讓崇禎想清想楚,這人,合該殺?還是不殺?


這個明思宗,這幾個月肯定經歷了千思萬慮。袁崇煥有大戰功,往績彪炳,莫可置疑。崇禎心裡其實認定了袁崇煥根本沒謀反之意,放他出去,戴罪立功,其實是理智上的最佳決定,這點他應是能判斷的。


問題是,抓袁崇煥的人,正是他自己。當求情書如雪片飛至 --- 無論動機出於黨爭、抑或真意為國 --- 放人,豈不代表自己曾經胡塗?在人格神的封建帝皇統治裡,天子是不會犯錯的。


X         X        X


小說中,少年吳三桂一身俠膽,決心拯救袁崇煥,卻遭洪承疇阻止,二人後來成了師徒。一天,二人別過,洪授吳一錦囊,囑三個月後打開。到了解囊之日,吳三桂見囊中沒有甚麼,就只字條一張,上寫四字,那是在兇險的專權政治裡遊走的終極保命、致勝真言:


「揣透君意」。


1 則留言:

  1. 我不喜歡讀中國歷史,因為政治鬥爭太可怕,英雄沒好報,成功的都是像韋小寶等人物,令人看得很「冇癮」。想起《水滸傳》,或者好的文學作品是要道出現實,令人「冇癮」吧。
    「揣透君意」,這句話多年以來都適用。
    [版主回覆09/11/2011 11:49:00]人,心底其實都盼望 、「需求」善有善報,英雄要有好下場。主流商業電影裡,邪永不能勝正,英雄總有光輝結局 ( 就算身死,都是犧牲自己以拯救大局 ) 。袁蠻子這種悲慘收場,根本與人性潛意識裡的標準背道而馳,所以袁崇煥的故事雖然悲壯,但從未曾被拍成電影。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