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歲才去追夢,會不會太遲呢?
日本是香港人的心靈故鄉,但一般而言每次去個10天或兩星期,已很不錯,而long stay的意思,顧名思義,是住在日本,就如為這書寫序的日本旅遊達milly說:是將旅行的日本轉換成日常的日本。
作者吳典宜去日本long stay時59歲,以現代的標準,當然不算老,但無論如何都不算年輕,如果人生是場90分鐘的足球賽,60歲大概已踢到75分鐘了。這本書,主要是作者在日本遊學的紀述,並附有一個長達78頁的誠意long stay攻略。作者在想,退休後,除了遊山玩水,還可以做甚麼?於是便想到當個高齡學生,往日本京都留學,學習日語。他喜歡京都既華麗也簡約,既都市又毛自然的氛圍。然而,留學有年齡限制,對方回覆他不可能被取錄,但可以觀光簽證方式就讀,九十天後再入境,這樣便可行了。於是他便由留學,變成遊學,從2007年第次一上京開始,三次大long stay,多次小long stay。當年milly在38歲時轉換人生跑道,毅然展開在東京的讀書生活,吳典宜是milly的大學學長,卻尊稱她為先生,日語即是老師的意思。
吳典宜撰寫的這本書,書名雖然很淺白,也有些長,卻很吸引,叫做《60歲,還想一個去日本long stay》。本書共寫了春夏秋冬,共四卷遊學日本的歷程,並寫了一章疫後突別篇,講述在2022年11月,疫惰後重開的日本的面貌,當時作者已七十多歲了,文章裡其中一點我也認同,是現在日本的服務沒以前那麼講究,從前崇尚盛情款待的多禮文化,現在服務態度就變成「剛剛好就好」。
當年59歲的吳典宜,先參加日本語能力測驗,本來自信滿滿,那時日語能力考核分四級,第四級最簡單,他卻去考第三級。三級日檢滿分四百,二百四十合格,結果戰敗而回,只拿到一百五十分,被編入初班的A班,從五音複習學起。三個後「上京赴考」,被分派到曾出過十一位諾貝爾獎得主的京都大學應考,簡直有朝聖的意味。結果三堂測驗下來,一半以上試題都不會,考試結果亦可想而知。
如是者,吳典宜便開始了在京都的留學生活。「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京都自平安時期,已是日本的天皇與貴族之都,也是最具和風之魂的日本宗教中心,除了皇宮、離宮,還有數不盡的寺院與神社。每到三月下旬,櫻花的資訊便開始舉國沸騰,從初開到散落,為期大約兩星期。它的絢爛與淒美,有日本人對生命即使短暫,也要活得燦爛的自我期許。作者在春城無處不飛花的京都櫻花三月,也許亦會有生命美好而短暫,在這個階段要盡情綻放的感受。
之前提過,本書共分春夏秋冬四卷,作者在春之卷描劃他在京都的生活體驗。到了夏之卷,便跑到北國之都去避暑,成為日本人嚮往的札幌市民。在全球暖化之下,日本的夏天變得酷暑,在作者居留北海道的那年,中暑死亡人數達一千七百人。香港人夏季喜歡自駕或乘jr去富良野,感受薰衣草的紫色浪漫。作者分享了兩個獨特的旅行方式,都是無須long stay,只要短假期便可體驗。第一個是利用「青春18車票」,在縱貫日本的鐵道之旅中尋回青春。在1980年代初,日本國鐵為了增加營收,針對學生放長假的期間,推出週遊券以鼓勵搭乘火車旅遊。當時國鐵旅客局以學生正值青春,而將此週遊券定名為「青春18車票」,但其實18歲以上一樣可以使用。這個鐵道旅行,本質上須要不斷換車,吳典宜購買的車票,是從關西的京都發車,先到關東的橫浜,再一路到東北的仙台,每四十分鐘到一百分鐘換車一次,車外的市鎮與景物一幕幕飛逝,像人生的場景。到達仙台港,便搭上太平洋輪船公司的「新石狩號」,通宵開往盛產北寄具的北海道小鎮苫小牧。船上有望海大浴場,在夏日的晚空下,潮聲浪聲去又來,於甲板上看輪船破浪前行,應該是很寫意的事。這趟青春十八,從京都到扎幌,三天換了二十次車,二十小時車程加上近十六小時遊輪行程,縱貫東、西日本及北海道,混合著疲勞、樂趣與挑戰。
另一個可以短期旅行完成,但可能更富挑戰性的體驗,是「車中泊」,即是睡在車過夜。2011年,吳典宜與一位很喜歡台灣的日本人平山先生,把棉被、睡袋、瓦斯爐、飲用水放到小貨車上,車上兩旁擺有木板箱,那就是他們的行動旅館的床舖。二人從石狩出發,沿著國道北上,目標是全日本的最北之城稚內。作者人生裡的車中泊初體驗,便在這個旅途的第一晚發生。睡車上會不會比睡旅館舒適?當然不可能,睡木板箱固然硬崩崩,木板寛度亦不足以翻身。北海道日夜溫差大,山野間晚上寒冷,須要穿厚外套。最大的問題是上廁所,半夜起床穿著外衣踽踽而行,有時更要穿越黑暗的森林,搞不好還有「熊出沒注意」,要方便真要鼓起勇氣。
為何要有自不在,拿苦來辛?當然因為這是難忘的旅行體驗。晝長夜短的北國夏日早上,晨光清永,在山上的露營區停車場,喝杯熱咖啡,居高臨下俯覽整個海岸,天遙地闊,這種體驗與回憶,會比一般普通旅行更深刻。最後,二人亦不能隨俗,開車一路到全日本最北的一個點:宗谷岬的紀念碑留影。
四季之卷的最後一卷,是冬之卷。作者又回到剛來日本時的京都,在除夕之夜,紅白合戰落幕之後,本來想去醍醐寺跨年,但天寒地凍,最終身心被寒氣打敗;至天亮後,終於出門迎接元旦。新年新盼望,春去春又來。當寒冬已到,春天還會遠嗎?
60歲,還是想一個去日本long stay,現實嗎?在本書初版宣傳活動時,有聽眾問吳典宜,一個人去異鄉居住,有甚麼意義?他回答,沒有考慮甚麼意義,是為了圓夢而踏出去。如果問有甚麼收獲?那就是:習慣獨處,學會一個人生活,尤其是在異國,因為他後來體會到,人,終究還是要一個人面對自己,與自己心靈對話,尤其年紀大了,如果心中還有夢,更不能蹉跎,要坐然起行。之後回望,會對自己說:慶幸當時出發了。
欣賞這位作者想到就去做,不會怕東怕西。
回覆刪除我表姐和表姐夫辭了工到日本讀書,可以體驗日本生活,重過學生生活(他們與同學們一起pot luck、一起試打棒球),也可經常去小旅行。
坐言起行,其實也是談何容易!現實的羈絆太多,再是浪漫主義,也會被現實打垮!自己的人生過了那麼久,回想起來,大多都是在混混沌沌營營役役無無聊聊之中虛耗了,忙的時候好像很充實,其實是幻象;唯逝去日子已矣,說甚麼「無悔」之類,徒只是自我裝飾的說話而矣。
刪除所以,妳表姐和表姐夫很棒,他倆有這個勇氣與行動力,比我強多了。
如果認真去想,我也覺得浪費了很多時間。但如果經常要自己做有意義之事,又會壓力太大(像我的假期焦慮)。
刪除我有同事覺得吃飯是浪費時間的事,但若飯也不吃,很容易連休息時間也沒有。
我記食譜、抄筆記也浪費時間,但做的時候我又很開心。
後悔的事之一,是沒有在年輕時認真學畫畫。在加拿大讀高中時明明功課不太忙,但沒有好好利用時間。不過很高興在那時候認識了一些友誼持續至今的好朋友。
最老生常談的話,是人生不過「求開心」而已;但既然是要「求」,便會「求不得」。人生得意須盡歡,是有道理的,因為如意愜意的時刻,畢竟是少,要「盡」歡,去對沖大量的不如意。所以妳說的「記食譜、抄筆記」之類的小確幸,其實很重要,能令自己快樂一些,開心片刻,有時,已經很好。
刪除我其實有諗過栗媽百年歸老後,我去遊輪長期訂一間房住 :P
回覆刪除長旅行?抑或索性好一段長時間住在船上?
刪除可以的話在船上住上一年半載。
刪除想起上年才下定決心今年年尾要到晏菲路走一趟,豈料到時候愛隊已不是由高普帶領,人生確實有很多未知數,想做的事真的要馬上坐言起行。
回覆刪除世事就是難以逆料。少了高普,少了靈魂;當然,支持愛隊是終身事業,換了人 (可能變成沙比亞朗素,更加根正苗紅),仍然值得往晏菲路朝聖喔。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