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23

隨影集



"benedetta" ( 聖慾) (2020)


人,有著與生俱來的慾望。在十七世紀意大利修道院,修女 benedetta 身上出現耶穌聖痕,顯靈代表她勢將挑戰權威。在一切儘被壓抑的修道院,情慾、肉慾、權慾,都在輾轉燃燒,兼以痲瘋病在院外鎮上失控蔓延,白熱化的鬥爭終一發不可收拾。當宗教凝成壓迫,情慾無法解放,最終必演成一幕衝擊權威與建制的革命。
 


"1922" (2017)


發生在山旯旮玉米田畔的喪盡天良殺親事件,荒蕪、孤寂、陰森,非常史提芬京式冤魂不散 + 杜斯妥耶夫斯基《罪與罰》式罪孽因果觀。不斷出現的老鼠是怨氣化身,咬噬兇手,管他們是生前或死後。怕鼠者勿看。
 


《茲山魚譜》 (2021)


朝鮮人千年來讀中國儒家典籍,四書五經,結果被那套仁義禮教吃掉。一個流放小島的文臣,遇上渴望知識的漁民。文人教漁民儒學,漁民教文人魚學。漁民誤以為學問能經世致用,文人則確知魚學是真知識,真管用。儒學與魚學的邂逅,最終道盡仁學的虛偽。日本、南韓早已覺醒,老早摒棄了這一套,唯它在其發祥地仍被當權者狎玩著,死不去活不來。
 


"dear comrade" (親愛的同志) (2020)


1962 年蘇聯,赫魯堯夫時代新切爾卡斯克事件為背景,一位信奉史太林原教旨主義女共產黨員,女兒走上街頭參加工人示威,遭血腥鎮壓後下落不明。貞忠於黨國的女黨員心焦如焚。她合該堅守在黨鎮壓一切的大旗幟下?抑或尋找女兒遠走高飛?甚麼是終極信仰?甚麼是血肉感情?俄國電影大師安德烈康查洛夫斯基年逾八旬,仍在咆哮發問。
 


"turning red" (熊抱青春記) (2022)


當孩提邁向青春期,就是代溝開始出現暗湧的時份。小女孩承家族咒語,成長到這階段,會偶爾變成巨型小熊貓。pixar studio 總有本事以簡淺故事,說深奧人生。動容處,是提醒我們,人生每個階段,都無比真實,構成今日的我的一部份,不應遺忘,不該捨棄  —  那管當時是如何躁動幼稚和天真。
 


 "coda" (心之旋律) (2021)


在家庭羈絆與追逐夢想兩難裡的取捨和抉擇,從來都是老掉牙的情節。coda,即 child of deaf adults,一個女孩子,來自雙親和兄長都是聾啞的家庭,自己卻擁有歌唱天賦,奮力開展障礙重重的尋夢故事。"coda"重拾久違了的簡樸與真摯,在'both sides now'的歌聲裡道出親情與夢想的美好。每件事情,觀乎我們從甚麼角度和態度去對待它,退一步,換個心態,總會找出理想的融和之道。
 


"titane" (變鈦) (2021) 
 
意念相當激的奇片  —  人車交配,生出滿身油漬的嬰。《變鈦》是墮落花式 body horror;女主角小時候腦袋植入金屬頭皮,從始戀上金屬,一次殺人後亡命天涯。女導演 julia ducournau 前作"raw"已顯示其作品絕非善類,"titane"更大膽前衛。女模 agathe rousselle 首部大電影,渾身解數,演來淋漓盡致。
 


《三槍拍案驚奇》 (2009)
 
在網飛重看張藝謀改編自《血迷宮》的《三槍拍案驚奇》,一部在那個時代大陸這個荒謬世界裡出現的荒謬鬧劇。過了幾年,中國社會更加超現實,拍出來的《煎餅俠》、《人在囧途》等電影劇情更荒謬,在中國票房火紅,大陸觀眾在滿堂爆笑聲中找到奇妙共嗚。到了今日,習時代,連荒謬劇場都不被容許,偏離主旋律的創作要不難產就是夭折,原來這才叫真荒謬!
 


"belfast" (貝爾法斯特) (2021)


六十年代末天主教徒與基督教徒在北愛爾蘭互相廝殺,主角舉家於艱難局勢下要抉擇是留是走,一闕動盪時代詩篇。片末 caption:"for the ones who stayed. for the ones who left. and for all the ones who were lost." 香港人聽來,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15 則留言:

  1. Benedetta兩位女主角的演出好精彩。
    Turning Red 我超鍾意隻red panda,製作特輯也好看。
    看完Belfast,我想開始讀愛爾蘭的歷史(選了Say Nothing: A True Story of Murder and Memory in Northern Ireland)。

    回覆刪除
    回覆
    1. 也說說劇組,春季有兩部甚好。"after life" s3 (結局篇)令人動容,跟"coda"一樣,也是'both sides now'為劇集歌曲。另一部是大眼妹 amanda seyfried 主演的《新創大騙局 》(the dropout),故仔係:how a start-up fuck-up!

      p.s. 講到歷史,最近沈旭暉在他的 youtube channel 清晰闡述基輔羅斯與莫斯科大公國的歷史發展脈絡,很值得一聽。

      刪除
    2. The Dropout看了兩集,不錯!先看了HBO相關的紀錄片,覺得女主角扮得好似啊。
      我昨晚在聽Van Morrison的歌。喜歡Belfast的歌。

      刪除
    3. elizabeth holmes 本身也是眼大大;amanda seyfried 演到一份神經質。

      對啊,"belfast"成部戲都係呢位北愛爾蘭唱作人的歌。

      刪除
    4. 看了Coda,今天接著看Finding You (當日去旅行時遇過攝製隊 ^_^)
      因為看過原來的法國片,所以少了驚喜(但多了讓人emotional的場面),不過整體是很不錯的電影,選曲出色。

      刪除
    5. "luca"is actually better than"turning red",it's very creative and hv a stronger theme.

      刪除
    6. 好好好,我今晚看,看完再報告 :)

      刪除
    7. 看完Luca,喜歡!好像去了一趟意大利 <3

      刪除
    8. 喜歡它的主題:真本性與真本色毋須隱藏,盡情向世人展示吧!

      (戲裡的小漁村該借景自意大利五鄉地,我應也去過這村呢)

      刪除
  2. coda一舉橫掃Oscar多個獎項真係唔簡單,有機會一定要睇下先得;benedetta的確精彩,但那年我的最佳電影是選了外界評價毀譽參半的I'm Thinking of Ending Things。

    回覆刪除
    回覆
    1. "coda"是重拍片,坦白講不應奪得奧斯卡最佳電影及改編劇本,個人認為最佳電影該給予"the power of the dog",改編劇本則應是"drive my car"。

      "i'm thinking of ending things"絮絮不休且不著邊際,故事整體當然很好。見家長的大屋戲詭魅森森,toni collette 個款有夠可怕。她在今屆 nominated best pic"nightmare alley"也演神婆,表現當然差很遠囉。

      btw 本周天王山之戰,祝你的球隊腳風大順啊!

      刪除
    2. 若今屆能看到愛隊拿英超,然後曼聯不能進入前四打下屆歐聯,再看到愛華頓降班,那就完滿了。😁😆

      刪除
    3. 過了今晚,第二個願望已達成,第三個願望仍須努力 :D

      刪除
  3. 其實,我第一齣看CODA類的作品是Beyond Silence: https://www.imdb.com/title/tt0116692/plotsummary?ref_=tt_ov_pl
    永遠都是第一齣最好看,我也因此喜歡上Caroline Link的作品。

    回覆刪除
    回覆
    1. 對啊,"beyond silence"是美麗電影;也令我聯想起了這萬分美好的泰國廣告,they both shin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ct56804xfA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