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2/22

西馬紀行 ~ 前世今生



















暌違十多年,再訪檳城,她已換了風景。

近十年來,幢幢高廈拔地而起。納吉主政期間,討好中國,檳城的地產發展商猛蓋高樓,等大陸人來買。豈料「執政聯盟國民陣線」(國陣去年大選敗北,馬哈蒂爾領導「希望聯盟」上台,跟中國對著幹,取消了興建中的一帶一路項目。同時中國自己亦收緊資金外流,錢出不了去,檳城的漂亮高樓,許多都賣不出,發展商都在發愁。

檳城由檳島與威省兩部分構成。高樓猛蓋的檳島是個海島 (面積比香港島大四倍),又名檳榔嶼,威省則在西馬本島。馬來西亞分成西馬及東馬,合稱「大馬」,中間隔著南中國海。西馬的西部,從最北的潛水渡假勝地浮羅交怡,南下至檳城、太平怡保、吉隆坡、馬六甲,是熱門旅遊帶。東部的州分,則屬馬來人 (巫統種族聚居地,伊斯蘭教色彩濃厚,華語並不普遍。

時光回轉至上世紀二戰後,西方列強開始放棄帝國主義時期佔領的殖民地。1957 年 月 31 日馬來亞聯邦宣布獨立,東姑阿都拉曼成為馬來亞(當時仍未稱馬來西亞)國父。立國後他與另一強人李光耀持續鬥爭,後者要組成一個包括馬來亞、新加坡砂磱越、沙巴 (此二州構成今日的東馬所有反對黨的聯合陣線,抗衡聯盟政府。東姑阿都拉曼公開指責李光耀挑撥華人反抗中央,最後將新加坡逐出馬來亞聯邦。當時李光耀在鏡頭前不斷拭淚,宣告新加坡被迫退,後來便有"singapore will survive"之壯語。

這些事,彷若馬來西亞之前世。這國家於八十年代在馬哈蒂爾帶領下,經濟高速起飛,吉隆坡亦發展成世界級都會,這是馬來西亞的今生。

回說檳城,撇開時興的高樓大廈,她仍是老樣子,這是一個混合著閩南與馬來氣味的城市。老城區 george town 的空氣飄著南洋與前朝殖民地文化氣息,小街牆壁上可發現許多現已是世界聞名的壁畫。這些作品經歲月浸淫後,更有味道。基督教安息日教堂、清真寺、佛寺道教廟、印度教廟,佇立於彼此旁,不同宗教在這國家和諧共存;就如馬來人與華人,已從昔日的仇恨中走過,今日友好地生活於同一片土地上。

檳城的美食非常誘人。早上在「媽媽店」吃印度早餐,喝透著肉桂、丁香、小荳蔻氣味的奶茶。中午吃蝦麵、咖哩麵、亞參叻沙等娘惹料理。晚上於各式傍晚開始營業至凌晨三四點的 hawker centre,吃超美味的炒粿條、蠔煎、肉骨茶、魷魚蕹菜。馬來西亞是世俗化了的伊斯蘭國家,大排檔也供應啤酒,可享老虎啤佐烤魔鬼魚。然而,入鄉要隨俗,拿著酒瓶邊行邊喝,可免則免矣。

自檳城開了兩個多小時車到怡保,這是個甚有六十年代澳門街風貌的市鎮,很慢,很悠閒。怡保曾因錫礦而富裕,後來錫採完了,政府卻沒刻意發展新經濟,怡保於是順理成章地停留在當時的樣子。平房舊街,怡保人踏著緩慢腳步,一派與世無爭,自得其樂。

來到這裡,一定要吃本地產不外銷的芽菜,肥厚渾圓,淋上麻油,是天下美味。

香港人會說,怡保很悶。但活在香港,人人都像瘋了似地,連慢下來都是奢侈,這又是那門子的優質生活?怡保樂天知命,就像馬來西亞這個國家,凡事總帶著三分慵懶,不是很好麼?




後話:兒時常無端有個畫面,很清晰地浮現,那是自己的主觀角度,仰臥著,望見一棵椰子樹。我知道這裡是南洋,也意識到這是我臨死前一刻看見的畫面。我不是超感友,也不相信前生,但這景象,童年時反覆出現,歷歷在目。是預示此生的最終時刻嗎?我是在南洋,會是南洋的那裡呢?



到時自有分曉。






















檳城壁畫之美。


























檳城的塗鴉很有品味,但也有例外的喔     :)


























這頭怡保怪獸,有夠 eccentric






怡保芽菜,獨步天下。


























魚肉豆餅,設計很正!
























威省北海斗母宮裡的浮雕,有胡文虎花園 feel

9 則留言:

  1. 雖然馬來西亞離香港相對較近,但對我來說它的存在感比歐洲低 :P
    第一張壁畫很美!

    回覆刪除
    回覆
    1. 不少香港人對馬來西亞的認識,可能只來自參加過的「星馬泰七天團」。同屬英國殖民地,馬來西亞與香港其實有很多感通之處,而廣東話在吉隆坡與怡保皆極度流行,當地華人都是看港產片長大,今天仍然在看。而華人因為長期處於一種「從屬」身份,馬華文學總透著一份獨特的叛逆性。這是一個充滿歷史感也非常有趣的國家,不妨留意一吓,說不定會提高在妳心中的存在感喔!

      刪除
  2. 我覺得南洋真的有種氣味,與我童年時聞到的氣味近似。是那種悶熱、潮濕的氣味,和那種有點發黃的感覺(不知你明不明我在說什麼:P)。還有那種慵懶,也讓我想起童年。跟父母去公園、去他們各自的公司的員工旅遊團(都是本地遊或澳門、大陸等鄰近地方),沒太多行程,不需要趕路。路很闊,有時未鋪好,沙土飛揚。見到有古蹟或公園入口的石牌、那些什麼石獅子便抬頭望一望,卻經常被逼回頭拍個照。多年前馬來西亞那次就讓我想起這些回憶。這就是南洋給我的感覺。:) (但我與栗妹一樣,較喜歡徒歐洲跑)。

    回覆刪除
    回覆
    1. 我明白妳在說甚麼,明白妳的感覺。我們這些在尚不是到處都有冷氣商場的香港長大的人,腦海裡泛著許多悶熱潮濕的記憶,裡面還夾雜著一些屋村與課室的意象。直如我一個台灣本省朋友,說他童年回憶全是悶熱與泥味。

      有時看粵語片,男主角說要去山打根做生意,也會飄來南洋氣味。

      我的童年馬來西亞啟蒙,來自收集的馬來西亞郵票。那些圖案,也很有南洋氣味,當中有些展示國家的科技發展,例如大型人造衛星接收器 (還記得那塊郵票是梯形的),後來便慢慢開始認識這國家。我在台灣時有些很熟的馬來西亞華人朋友,他們來香港都是住我家,所以對這地方,一直是挺有感情的。

      刪除
    2. 你說得對,我們有這些悶熱潮濕的記憶,是因為小時候不是到處都有冷氣商場。還有課室發霉的味道。還有坐巴士時大腿黏著椅子的感覺。還有經常熱得一頸汗的感覺......
      對啊,我對南洋的最初印象可能來自電視節目。
      你有很熟的馬來西亞華人朋友,對這地方就更有感覺啦!

      刪除
    3. 還有大回南天時 (快又到了),整個課室像泡了水的海綿般 ...

      刪除
  3. 改錯字:徒->往

    回覆刪除
  4. 題外話, 星加坡前一年好似拍咗成十八部電影, 增長電影業

    回覆刪除
    回覆
    1. 去年的"crazy rich asian",新加坡旅遊局該有贊助製作費吧。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