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5/21

明星咖啡館






【影】

看電影《天堂小屋》(the shack),基督徒與非基督徒會截然不同。

基督徒,須在基督教的框架內理解。原著設定了一個尖銳對立:能否原諒殺死自己小女兒的兇手 (且是連環殺手,滿手無辜小孩血跡) ? 是教徒的話,只能選必須原諒的立場,這可不是選擇題,而是已定之答案,必須根據教義(愛)去接受,然後理解。所以基督徒看《天堂小屋》是直線的,不容質疑,只能慢慢接受,消化,奉行。

非基督徒的話,這部電影便是 open answer,取向與抉擇是自由的。你大可依基督教法則,原諒仇人  —  縱然這是非人性的。電影裡上帝要求主角,也非一揪而就,他要喃喃自語重覆口號,最後能否做到神的要求,尤是未知之素。南韓電影《密陽》,女主角入教後,一度以為自己原諒了殺死兒子的兇手,最後與對方見面,兇手卻告訴她上帝已經原諒自己,女主角旋即崩潰。

你也可依佛教萬法緣起,放下執著,煩惱即菩提以觀之。或道家逍遙無礙,觀照自由,不讓仇恨滯於心上。這兩種態度,比基督教更難,同樣悖乎人性。而後者起碼有一個教義 (creed),強逼你去遵循,理解得接受,不理解也得接受。當沒有神令如山,假若兇手下跪於面前,痛哭懺悔,則原諒尚有可能,否則依儒家之主張,以直報怨,對你憎之入骨,最好你死前受盡良心與肉體折磨,死後打進阿鼻地獄,受永劫火刑。這樣想,誰又有權不理解?


















【影】

"we are X",香港叫作《X japan 的生與死》,改得好!X japan 重組,就是一趟輪迴。前生是阿修羅,此生不能羽化成仙,能做個人,已是好。

一部紀錄片,不一定要曝人所不知的新料,但必須有觀點  —  而至立場與傾向性,例如"bowling for columbine"。X japan 的事跡,我們都知道,然而看《X japan 的生與死》,仍然震動,因為我們進入了 yoshiki 的世界,感受到他所感受的生命之不穩與痛苦,一同經歷生關死劫。

巨星,必有強烈原始性、原創性、獨特性,不可被複制。yoshiki 的風格 (voice),是他的衝突性。首先體現於速度金屬的鼓擊與優美古典的鋼琴彈奏,於是音樂上締造出 X japan 的 power metal 與 symphonic beauty 的混生風格 — 當然還有由結他手 hide 奠定的 visual rock  —  令他們橫空出世。音樂對抗衝突的背後,是 yoshiki 這個人的自我尖銳對立:活躍於潮流前線的極度時尚,卻黯然孤獨。狂暴爆發與燃燒生命,大有死在舞台的氣概,其實是纖弱易碎,在燦爛中死亡的櫻花生命情調之表現。甚至一個音樂與時裝設計創作人,竟會猛啃商務與唱片合約法,與大唱片公司周旋於藝人權利、版稅比例等細節。一個這樣的人,經歷團裡主音歌手 toshi 墮入邪教 (他與 toshi 是從小到大的朋友),樂隊因此於準備銳意進軍美國時被逼解散。然後是結他手 hide 自殺死亡。yoshiki 說:我究竟組了個甚麼的團?

紀錄片訪問了些外國樂迷,有一位說,曾想過自殺,是 X japan 的音樂令她活下來。這正是打破文化隔閡,感通人類性情,穿透生死的感染力。



2 則留言:

  1. Yoshiki真是男人最痛算這種。

    回覆刪除
    回覆
    1. 全身傷患!其實佢打鼓個 form 真係好大問題,尤其 power metal/speed metal 更不能為求表演性而採取這種方式與打法,根本就是玩命。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