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日本,是一段迷人歷史。
從小便喜歡看它的故事,今年試在部落格裡把它簡述一下;想過幾個書寫角度:
(一) 地緣政治爭霸模式;從政治、外交、經濟、軍事多面向,陳述各個大名競逐天下人之大歷程。這種寫法最宏闊,但讀起來也最沉悶。
(二) 戰役模式;戰國史,本就是一段戰爭史。評說各大戰役的戰略部署,紀述交戰過程,是書寫戰爭史的合理模式。但這模式很「乾」,只合軍事控。
(三) 以小人物眼光看時代;這模式最有趣,挑一個歷史裡的小人物,甚至虛構一個角色,構思一段經歷,以他/她的眼光,看時代之巨變。這是電影化的寫法,卻是寓歷史於創作,更像在撰寫中篇小說。
最後,還原基本步,選了說人物的模式。讀歷史,就是看人物。戰國日本,豪傑橫空出世,盡得風流。問題是,這段歷史凡一百五十年,角色奇多。自天皇家族以降,大將軍、大名、武將、文官,加上妻妾家屬,有名有姓有經歷者達幾百人,故必須取捨。最終,選取了幾個超級巨星以述之:西國的毛利元就,東國的武田信玄、上杉謙信、織田信長、豐臣秀吉;至於最後的天下人德川家康,因為自己從小就不喜歡這個人,所以沒選他。寫歷史,本來就涉主觀喜好喲。哈。
風雲人物,必具突出個性,尤其經後世反覆剪裁加工後,形象會更鮮活而戲劇性。譬如織田信長殘忍霸道,豐臣秀吉圓滑狡黠,德川家康老奸巨猾,這些面向,無疑俱是這些人性格裡最鮮明強烈的一面;但現實世界不是無線劇集,真實的人也不止一個面譜,而是多面向也複合的。讀歷史人物,最趣味處就是看到他們最人性的一面,例如上杉謙信,絕對是戰爭天才,無可比擬之軍神,也誕生在最好的時代、最好的舞台。偏偏這個人卻是個體制守護者!他繼承了室町幕府「關東管領」之職,對此名位出奇地執著。為接受職銜冊封,上杉謙信經常馬不停蹄,無無謂謂地進出關東達十七次,一生為此虛名所累。換了是「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的織田信長?採你都生芒果!
戰神也是人,凡人,就有一己之執著。執著帶來成與敗,卻沒對與錯。
但凡取捨,便有遺珠。戰國人物,很多非常精彩有趣。例如超級野心家松永久秀 (他是偕兒子於信貴山城點火引爆身上炸藥粉身碎骨而死的,光是這個死法也夠梟雄了吧?)、坐擁「西國無雙」美譽的立花宗茂、為建立基督聖地而戰的九州天主教大名大友宗麟、女性武家三代的孫女美戰士甲斐姬、海賊王九鬼嘉隆 ….
當然還有具問鼎中原之才,卻「吾生也晚了二十年」的東北之王 — 獨眼龍伊達政宗;今日去仙台市觀光,便知宮城人對他有多敬重。
述史最等而下之者,就是為要迎合「政治需要」而扭曲史實 (中共便是如此!)。江戶時代作家,多把石田三成寫成弄臣 (因三成與家康對著幹),及至明治時代,三成的形象便好多了。在今年大河劇《真田丸》裡,三成更是正氣耿直的忠君之士哩。
戰國紀最後半部,我以茶茶的視野來窺看末期戰國。寫歷史人物,很容易滲和主觀喜惡。茶茶至今形象都很負面,日本歷史小說大匠司馬遼太郎,便把她看成是天下第一愚婦。許多人一說茶茶,就說「狐狸精」茶茶,壞女人套板印象躍然而出。亦有野史說她一直與秀吉家臣大野治長相好,賴秀其實乃二人結晶,所以治長會為大坂城戰至最後一刻。這些野史,並不可信,也輕蔑地一筆就把治長的忠烈給抹去了,我認為是不公平的。
讀歷史,一定要放在那個時代尺度裡去看。戰國時代的日本,比同期中國明朝更封建,女性地位很低。茶茶雖生於大名之家,為秀吉誕下鶴松丸後更成了地位崇高的淀夫人。但那時代的女子,不可能進入政治核心 (這格局至德川幕府時才開始轉變)。茶茶一生活在城堡之中,甚至不能像一般平民女姓般見多識廣。她有時昧於形勢,判斷失誤,也是知識與人生歷練局限使然。然而疼愛兒子,盼望他將來能有個偉大前程之心,卻是與天下母親無異的。
茶茶悲劇一生,極度傳奇,放諸古今中外,無人可堪比擬。如有劇作家編寫一個這樣的故事,相信人皆會說真是個超現實的爛劇本吧。但現實永遠比想像超現實!我的日本戰國紀,就是在現實與超現實之間說故事,既戲劇性,亦是人之常情,如是如是,語不驚人也便休。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