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貫運作暢順的秩序,主軸齒輪突然消失,質變於是發生!
桐島,是高中校園的模範人形 — 全能學生、排球隊隊長、擁校花女友。校園因為他的存在而有機地形成一種規律,一切自然地向這個核心靠攏運作 — 就如一支球隊,整個體系圍繞一位靈魂球員建立 — 由秩序,演變成結構,甚至無形的制度。這裡,就是天王桐島的高校。
但在這個金曜日 (星期五),聽說桐島退社了!
這就是電影《聽說桐島退社了》的開始,金曜日這天,四個不同視角迎向桐島退社大事件。蝴蝶拍了拍翅膀,掀起的波場如雷霆電擊,向校園四方輻射,一套超穩定架構開始劇烈搖晃,後桐島時代,迎來的是一場茫然的青春祭。
迷惘、疏離、躁動、煩惱,是青春電影必殺技。《聽說桐島退社了》卻把高校殘酷物語的公式,透過一場青春的逆襲,拓展出「校園是社會縮影」之題旨。歲月靜好時,校園可以是忘憂谷;唯將軍一去,草木搖落,大樹飄零;就如株式會社裡萬人景仰的社長突然退社了,怎會不掀起一片路西法效應?
社團,是校園的重要構組。社團是地盤,是分野實力的板塊,甚至校霸的溫床。《聽說桐島退社了》自各式社團間,闡述校園內錯綜關係拼圖。導演吉田大八 (近作為《紙月人妻》) 手段高明,把花繁柳密的人際脈絡調度得明晰俐落。一群人氣青春偶象演出自然,躁動如瘟疫蔓延,實感可信,而絕非《告白》那種張揚的美術和近乎咆哮式人性陰暗大爆發。
戲裡每個角色,俱代表一種性格;好些物件,都有符號義意 (想起早陣子《渴罪》電影海報,每個人物都印上「輕薄」、「偽善」、「憤怒」… 等,驚死你唔知!)。編導細意經營,不含蓄不誇張,角色皆立體而鮮明,很適合「逐個解讀」。而角色群裡的重中之重,為兩大青春偶像 — 神木隆之介及東出昌大分演的前田與宏樹。
熱愛 cult. film 的電影社員前田,是被大眾標籤的「騎呢另類」;俊朗而極具運動天份的宏樹,則是眾人眼中的楷模。前田在校園拍喪屍片,除了崇拜 george a. romero 外 (電影裡有兩段「經典重現」:塚本晉二的《鐵男》、george a. romero's "diary of the dead"),相信他亦潛意識覺得他人皆為喪屍吧。宏樹空有一身本領,卻在理想前裹足,進退間無稜兩可,辜負了天賦,與桐島失聯後更似靈魂抽空。最後二人天台「對決」一幕,意義鮮明而不落俗套。
這是一部看畢後腦海仍持續發酵的電影。《聽說桐島退社了》獲 36 屆「日本電影學院賞」最佳電影、最佳導演、最佳剪接 (本片剪接很重要,也很出色),實至名歸。
迷惘、疏離、躁動、煩惱,是青春電影必殺技。《聽說桐島退社了》卻把高校殘酷物語的公式,透過一場青春的逆襲,拓展出「校園是社會縮影」之題旨。歲月靜好時,校園可以是忘憂谷;唯將軍一去,草木搖落,大樹飄零;就如株式會社裡萬人景仰的社長突然退社了,怎會不掀起一片路西法效應?
社團,是校園的重要構組。社團是地盤,是分野實力的板塊,甚至校霸的溫床。《聽說桐島退社了》自各式社團間,闡述校園內錯綜關係拼圖。導演吉田大八 (近作為《紙月人妻》) 手段高明,把花繁柳密的人際脈絡調度得明晰俐落。一群人氣青春偶象演出自然,躁動如瘟疫蔓延,實感可信,而絕非《告白》那種張揚的美術和近乎咆哮式人性陰暗大爆發。
戲裡每個角色,俱代表一種性格;好些物件,都有符號義意 (想起早陣子《渴罪》電影海報,每個人物都印上「輕薄」、「偽善」、「憤怒」… 等,驚死你唔知!)。編導細意經營,不含蓄不誇張,角色皆立體而鮮明,很適合「逐個解讀」。而角色群裡的重中之重,為兩大青春偶像 — 神木隆之介及東出昌大分演的前田與宏樹。
熱愛 cult. film 的電影社員前田,是被大眾標籤的「騎呢另類」;俊朗而極具運動天份的宏樹,則是眾人眼中的楷模。前田在校園拍喪屍片,除了崇拜 george a. romero 外 (電影裡有兩段「經典重現」:塚本晉二的《鐵男》、george a. romero's "diary of the dead"),相信他亦潛意識覺得他人皆為喪屍吧。宏樹空有一身本領,卻在理想前裹足,進退間無稜兩可,辜負了天賦,與桐島失聯後更似靈魂抽空。最後二人天台「對決」一幕,意義鮮明而不落俗套。
這是一部看畢後腦海仍持續發酵的電影。《聽說桐島退社了》獲 36 屆「日本電影學院賞」最佳電影、最佳導演、最佳剪接 (本片剪接很重要,也很出色),實至名歸。
我買了影碟未看,看來要打尖了。
回覆刪除話說當年電影節把這齣電影命名為【桐島消失後】,讓我一直以為是一齣關於自然生態的紀錄片......
唔係化?《桐島消失後》呢個名真係好唔掂,簡直係直譯中之劣品。
刪除有些電影,看完是要「分析」,以至「解構」的,我覺得這部就是。希望妳會覺得打尖都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