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陰影,如影隨形。
任誰閱讀日本大正時代天才作家芥川龍之介的作品,都會有這種感覺吧。死亡氣息,就像一道蟄伏於文字暗角間的影子;抑鬱,幽冷,鬼氣森森的氣息,如霧氣繚繞,聚攏不散。
明治以降,自殺身亡的日本文學作家與詩人,不乏響噹噹大名。北村透谷、太宰治、三島由紀夫、川端康成、野澤尚,都以自殺了結一生。大和民族崇尚禪學與櫻花生命精神,前者否定形式主義,強調精神直接暴露,無所執著,當體現至極致,就連生命這種形式也可化除掉。後者追逐一生光華之剎那吐艷,於旋起旋滅間綻放美麗,然後如落櫻傷逝,遺留一道流星尾巴般的文芒。
芥川龍之介以三十五歲年輕之齡,仰藥自殺。他一直遭頑疾纏身,腸胃病很嚴重,並患有狹心症、胃酸過多等。芥川龍之介的母親患有精神病,當年精神病被認為是遺傳病,也許這成亦了芥川龍之介長年神經衰弱、嚴重失眠的原因之一。他最後一篇完整的自傳式遺作〈齒輪〉,寫自己經常出現齒輪視象幻覺,呈現極度的焦躁不安。
芥川龍之介作品譯本眾多,最新一本是台灣「大牌出版社」的《地獄變》,譯者是銀色快手君。芥川龍之介為大正「短篇小說之神」,本書收錄他的名作包括〈鼻子〉、〈芋粥〉、〈蜘蛛之絲〉、〈玄鶴山房〉、〈齒輪〉等,當然亦有超經典之作〈地獄變〉。一口氣讀畢全書,遊走於芥川龍之介那纏裹著深幽、荒蕪而虛空的精神世界,一直讀到最後一篇〈齒輪〉那扭曲而充滿無力感的傷逝美學,一份腳踏陰陽界的凝視死亡之感遂油然而生。
〈鼻子〉與〈蜘蛛之絲〉是兩個非常精彩佛學故事 (前者於 2012 年曾被挑選為短篇電視電影《鬼怪文豪怪談》四集裡之其中一集。影片改編了故事,與原著喻意迥異,唯亦相當精彩)。〈點鬼薄〉是回憶母親過身後那段時間的紀實與自白,他說母親是個狂人,未曾從她身上感受過一絲溫暖。然而於歲月裡回放,卻又對母親有一份特殊的親切感,甚至常感到有一個抽著菸的幻影在守護著自己的一生,他懷疑這可能是母親遺傳的神經錯亂因子在作祟。一個人經常被這種思緒纏擾,也很難安靜寧定吧。芥川龍之介有一句名語錄:「人生比地獄還地獄」,也許是他一生的心情。
重讀〈地獄變〉,恐怖感濃烈依舊。有云,一件曠世藝術作,是在人魔交界點完成。葛雷柯 (el greco) 的《托雷多》如是、梵谷的《星夜》如是,皆為直覺的詩人在入魔之剎那凝鑄的詭異永恆。〈地獄變〉的屏風繪師良秀,在哭笑難分之際,揮就遭烈火吞噬的檳榔毛車,在人間血地獄把藝術昇華至空前絕後之境,既崇高又邪惡,旁人看來,豈不就是百鬼夜行之象?
對死亡既恐懼又迷戀,芥川龍之介的精神與魂魄,亦隱然浮現於這幅〈地獄變〉屏風之中。
本書並未收錄芥川龍之介最為赫赫有名之作〈羅生門〉。「羅生門」已成今日常用語,意謂各有各說的版本,真相難辨。其實這個橋段,是來自他另一短篇〈竹林中〉,是黑澤明把兩個故事融合起來,於 1950 年拍成電影《羅生門》,令世人多有所誤,唯亦足見黑澤明電影影響力之鉅也。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