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0/23

黑暗兵法 ~《鼓動真我》
























世上最差勁的兩個字,就是:good job ! 魔鬼指揮 fletcher 如是說。

此人是名音樂學院指揮,帶領樂團南征北戰,競逐各大爵士樂賽。勝利,就是學院名氣不墜的保證。flecther 以地獄法門,激爆樂手的潛能與力量,即如商管課常說的 push beyond limit,把樂手推向超絕 (比超越更超越) 之境界。

話說當年,charlie parker 仍是無名小卒,有次演奏失誤,聲名早已響噹噹的鼓手 jo jones 把整片銅鈸飛向他。parker 的心靈沒遭粉碎,失落一晚後,翌日便拚命苦練,一年後的他在爵士樂祭脫胎換骨。如果無 jo jones 的飛鈸,就沒後來的 bird;如果當時 jo jones「包容」出錯,而對 parker 說:good job,一代傳奇色士風手亦不會橫空出世。

這便是 flecter 訴說的故事。

當尋夢的年輕鼓手 andrew 遇上 fletcher,可會是另一幕熱血門徒對決麻辣教官,最後超越自己,鼓動真我的故事?


可不是!

人類最沒標準答案的問題之一:甚麼是爵士樂?村上春樹說, jazz music,就是一個東京雨夜,一個黑人獨自在爵士酒吧裡啜飲威士忌,聽著 sarah vaughan,思念某人。而在"whiplash"年青導演 damien chazelle 的音影世界裡,爵士樂並沒藍色雨夜的醍醐味,而是首首戰曲。

自 andrew 在音樂室獨自練習,fletcher 突入的一刻,衝突便一觸即發!在 fletcher 聲聲"that's not my tempo"的咆哮中, andrew 往死裡練,把鼓擊速率推向極限。他絲毫不在享受音樂,而是於煉獄裡苦痛獨行。拳法有云:初學是牛力,而後是柔,柔而後鬆,鬆而後沉。andrew 的暴烈提速,是把人練成人肉機器,縱然血花四濺,卻只有快而未能柔,遑論鬆、沉;這是一道走歪了的音樂修行拜苦路。


"whiplash"是一套充滿危險性的鼓譜,急激鼓聲外,還有飛鈸飛椅的噪音,血汗橫飛的腥氣,局面一路向崩裂與毀滅挺進。師徒倆,andrew 無意識練就的目空與狂妄,令他 fall into the dark side。更邪氣者還有 fletcher 的黑暗兵法  —  一闕同歸於盡的凶惡詭道。

在眼下艱難時局裡,如欲振奮精神,鼓動真我,請忘了此片。如欲多理解兵凶戰危之真諦,歡迎投進
"whiplash"的聲聲激盪中。

may the dark force be with you !




有感:香港一代鼓王 donald ashley 日前逝世。跟片裡 andrew 一樣,donald 最崇拜的鼓手,也是 buddy rich。
"whiplash"今夜的座上客,缺了donald,他已脫離一切羈絆,而遺下令人難以忘懷的鼓聲,在不遠處,傳來曾叫人擊節讚嘆的無盡迴響。

19 則留言:

  1. 能留下令人難以忘懷的鼓聲,算是不枉此生了。請不要太傷感。
    電影的結局我其實不太肯定,到底 Fletcher 是報仇,還是又在一次以自己的方式,去激發 Andrew 的潛能?無論如何,兩位演員都演得出色,尤其愛 Fletcher 的暴烈 (飛鈸冇得看,飛椅都不錯 :P)。
    And I hope you enjoy the film! :)

    回覆刪除
    回覆
    1. fletcher 只是復仇,在他的盤算裡,andrew 該被秒殺,根本沒激發潛能的機會。而 andrew 居然絕地反撲,爆發時,fletcher 亦唯有在那個狀態下自然而然地「配合」而已。

      對啊,兩個演員都超好!之前看 j.k. simmons 的電影,角色使然,他都不甚起眼,今次真是驚人。btw 妳有沒看過本片系列那部只有 simmons 演出的十五分鐘版?

      刪除
    2. 我同意。說是設計鼓勵 Andrew,根本就講不通。講句衰啲,他對學生那麼狠,根本就不是要激發他們的潛能,不過是發洩自己的情緒罷了。
      是說 Whiplash 之前的短片版本?沒有啊,很想知道導演如何由短片變出這齣長片呢!

      刪除
    3. 短片不是 cut down version,而是正片以外的情節。

      刪除
    4. Wow, 那更加想看!

      刪除
    5. 今日與同事討論此戲,他正在學鼓,所以我便問他一些technical問題,包括「打得咁快有冇可能」,「會唔會真係打到流血」,「Jazz鼓手之中大概有多少個percent的人可以打得這樣快」等。我又問,一個演員為了套戲都可以練成這樣(不知有沒有用特技...),這是否沒有想像中難?同事說,他的阿sir說,只要你懂打Jazz band,就咩嘢種類ge音樂都難唔到你。同事提到戲中有一海報正寫著打鼓不夠好的才去打rock band (我忘了exact wording),好寸(而且我唔信)。
      Fletcher個look入型入格,不過我唔鍾意佢,佢太變態。

      刪除
    6. 栗子,
      是咁的:年輕導演 damien chazelle 想開拍此本但籌不到資金,於是去年找來 j.k.simmons 拍了一條十來分鐘的短片,贏得不少獎項,而資金亦水到渠成。"whiplash"正片共只拍了十九天,低成本高效率且口碑載道,可說是個夢想奇蹟。

      刪除
    7. 芝,
      我也來說兩句低見:

      「只要你懂打Jazz band,就咩嘢種類嘅音樂都難唔到你」,技術上可以這樣說。jazz drumming的樂理與技巧是比較深奧的 — 順帶一提,rock & jazz 結合的 fusion 音樂,對演奏的要求亦極高。看看 chick corea 或日本 fusion 組合 casiopea 的鼓譜,頭都暈! — 懂爵士鼓可 handle rock drumming,是沒錯,但搖滾鼓手要求的能量與爆炸力,一個 sophisticated jazz drummer 卻不一定能展現。在二十至五十年代,swing 與 bop 已是當時最搖擺的東西,但輸出的能量卻不能跟日後的 heavy metal,以至 speed metal, power metal 等相比。

      而「打鼓不夠好的才去打 rock band」,就等如說「蝶泳不夠好的才去游蛙式」,是句 bold statement 沒錯,卻有些不知所云。

      在一眾傳奇爵士鼓手中,buddy rich 的速率是驚人的,是很多人追逐的對象,聽他的音樂亦實有快感。個人更喜歡另一位與 rich 同期兼齊名的白人鼓手 gene krupa,其獨奏非常華麗,會令你深感「爵士樂真使人血脈奮張啊」!

      刪除
    8. inanna 對音樂果然十分有研究,佩服!我不是為了寫網誌都不知道有 jazz drumming 這回事 (最後還要寫錯了,慚愧......)
      電影中的 Whiplash 和 Caravan,都是經典爵士樂曲吧?很喜歡 Caravan 一曲 :)
      這個我知,短片在 2013 年的 Sundance 好像也得了大獎,對吧?我以為長片是建基於短片的劇本而成,沒想到是外傳呢。不過我想要等出碟才有緣看到了 (希望有甚麼特別版,長短片一起收錄~)

      芝:如果現實中真有個 Fletcher,我都不會喜歡他。不過他是電影中的人物 (不理靈感是否來自真人啦),變態我可以接受 (Simmons 的演繹極之出色)。電影中兩位男主角讓我想起 Dallas Buyers Club 中的兩位,真是天造地設的一對,再上熱血音樂和「嚇人」剪接,受觀眾歡迎絕對有理。

      刪除
    9. 'caravan'是史上其中一首最為流行的 jazz standards,無數樂手曾演繹;而 whiplash 卻不是。反而老牌重金屬樂隊 metallica 的第一張唱片正正有首歌叫'whiplash'。

      刪除
    10. 剛發現,原來我一直打錯戲名做"Whipslash"。Whiplash Whiplash Whiplash......
      youtube有得聽: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35TKmoUjxU

      刪除
  2. 我寫得不清楚,我覺得Simmons演Fletcher入型入格,演技也好,不過如在現實中有個像Fletcher這樣變態的老師,我會很討厭他。他扮友善套學生資料後再用來攻擊他,好衰(就似我在blog內介紹過的電影Night Shift的情節)。而且,是否有其他方法呢?
    我看戲前也不知道有jazz drumming這回事,所以我很好奇鼓界的「評分標準」。謝謝inanna的詳細解釋!特別喜歡你用泳式來作比喻。
    我還有個問題,男主角可以打出這樣高的速率,但他可以維持嗎(下次個人冇咁激動,會唔會打唔返咁快?)會否練到手震?你介紹的音樂人,我會上youtube找影片來看,謝謝!
    btw, 我打Whipslash爭啲打咗Whipslap... 
    這套戲會stay在觀眾的腦海一段時間,又有爭議性,可供討論,也是受歡迎的原因。

    回覆刪除
    回覆
    1. 相信現實世界沒人會喜歡 fletcher,他不僅是嚴格,而是有變態性戲謔癖,且會從「對方估自己唔到」而獲得快感;相信周星馳亦近似呢隻。

      男主角沒錯是打出高速率,但有沒有覺得他好像頗勉強、甚至帶點痛苦、以至好像隨時無以為繼隨時斷錬?再快再綿密的鼓擊,其實都是經歷苦練,至超越某個層次,便能舉重若輕,而後增加穿插與變化。繼續以功夫做例子,所謂「拳打千遍,身法自然」。初練時,腰馬套路身法都是死實實的,一套拳打下來,只能叫做「完成」,收放、動靜、氣勢,一概欠奉。隨著日子有功,便漸可做到快而不急,疾而不兀,招招清楚爽脆利落,有餘未盡,這便是「駕馭」。打鼓亦然,有些鼓手速度高但感覺模模糊糊,高手則粒粒清而力度涇渭分明。一組最基本的4拍4,高手庸手,打來可以有天與地之別,任何人皆可即時辨出箇中高低。

      當然,任何血肉之軀都有極限,快速擊鼓消耗大量體力,年紀亦是重要分別。然而關鍵始終是求巧不求拙,使巧勁而非用死力,便可以持久很多。

      刪除
    2. 明白了! 男主角打到高速率,但仍需苦練。他不只要練速度,更要各方面都强大起來。
      我也同意Fletcher的玩人方法像周星馳那種。
      這套戲口碑好,身邊愈來愈多人讚好。

      刪除
  3. 哎喲,錯過了,下星期看渴罪時看看有沒有時間去看看此片。

    回覆刪除
    回覆
    1. 此片是年度驚喜,不應錯過喔!

      刪除
    2. 仲上緊呢。我不斷向人推薦。

      刪除
  4. 看了!光頭教練下年奧斯卡一定有提名!

    回覆刪除
    回覆
    1. 對啊!非常侵略性的演出,有力攻下最佳男配角!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