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0/27

柏林蒼穹下 ~《明周城市系列 ~ 柏林:a liveable city》





如果,「先進」是「可居」城市之最高標準,香港當然可居得很。

城市可居,能令你住得安全舒適。然而,可居不等同「宜居」(liveable),a liveable city,生活於其中,舒適以外,並有愜意、閒適、愉悅的氛圍,令人有幸福感覺。

《明周城市系列 ~ 柏林:a liveable city》,副題〈20 years after the wall〉,書寫一個城市何以是 liveable?讀了,自可明白為何柏林宜居,香港這自詡「亞洲國際都會」之級別卻只能是優裕有餘、精神蒼白的可居城市?當中的落差在甚麼地方?

柏林是德國首都,生活水準卻在慕尼克、斯圖加特及法蘭克福等都會之下,托東西柏林分裂之「福」,二合為一後 20年來柏林仍在緩緩元氣恢復過程之中,金融、地產、奢侈消費品牌的資金並沒以她為重點投放對象,使之今天仍略帶點「窮酸相」。就如德意志民族重要精神象徵:足球,最強勁旅亦是來自巴伐利亞邦的拜仁慕尼黑,而非首都隊伍。

宜室宜居,《柏林:a liveable city》列出了生活在柏林的10個理由,讀來便明白香港何以並不 liveable,因此地與這些標準比較,實是乏善可陳,舉兩點為例:

(1) openness & tolerance. 西歐先進民主國家,自由、理性、寬容。柏林聞名的國會大廈 (reichstag),那圓形玻璃穹頂,喻意國會受人民監察,強調開放與透明,這是德國民主政治之精神表現與象徵。反觀香港,殘抱一套落後政治制度,資訊開放但社會越趨保守與偽善,跟開放、包容越走越遠。這樣的城市,還敢自誇「國際都會」,簡直厚顏。

(2) history is not in the past. 不能正視自己歷史的民族,是沒有前途的民族。為追逐經濟利益、利潤而摧毀記憶的城市,是可惡的城市。柏林在市內黃金地段,建成一大片灰色墓碑,正視上世紀屠猶歷史。上一代國人的罪行,不是忌諱,擁抱過去,才能昂然奔向前方。而城市內一切重建 --- 德國全國二戰後之重建工程,至今仍是進行式 --- 與保育之投入,亦從來是政府與市民之共識、常識。

一個地標不斷消失的城市,只會是人文精神淪喪的荒漠。

徒具先進硬件,卻是滿目荒涼。沒有正常的精神在推動,一切的所謂先進,只是外在,內裡卻儘是被扭曲的殘障。柏林宜居,因為她有天使在守護,所以有著健康與充滿人文關懷的心靈。這是有靈魂的城市,宜居,而且可愛。







《明周城市系列》一套四本,並有《京都:古都》、《伊斯坦布爾的美麗與哀愁》與《記憶夏灣拿》。

5 則留言:

  1. Lili Marleen28/10/11 04:24

    見到新政總內的立法會會議廳, 格局尤如聯合國一樣, 但一個如此爛, 如此不公義的政治制度, 建築再堂皇都是徒然.
    [版主回覆10/28/2011 13:04:01]那個新立法會,是「人民大會堂」化,以為空間闊大,就是氣勢之展現,這個政府一貫思維皆如此。它根本不明白,議會本該受權於民,其尊嚴在理性,而絕不是這些表面堂而皇之的硬體。這個充斥政制暴力的議會,任你怎樣雕飾,都得不到任何人的尊重 --- 包括保皇黨,他們心知肚明在吃政治免費午餐,骨子裡只會瞧你政府不起而已。

    回覆刪除
  2. chestnut girl28/10/11 08:22

    openness香港還是有的,但tolerance就愈來愈少了,唉。很認同第二點,不能正視自己歷史的民族,沒有甚麼前途可言。
    [版主回覆10/28/2011 14:36:22]在香港發生的此一現象真是奇怪:資訊越開放流通,觀念卻越趨保守。大原則與大是非觀在利益面前全部要擺兩旁,社會上犬儒鄉愿一大堆。這地方,越來越不可愛。

    回覆刪除
  3. 最根本,應是教育問題吧。
    [版主回覆10/28/2011 14:27:31]香港學生,繼續讀著將「大躍進」、「文革」、「六四」稀釋了一萬倍的「歷史」,接著登場的尚有「國民教育」,前景實是堪虞。

    回覆刪除
  4. 「國民教育」?不若先搞好「公民教育」罷啦。
    (有事請教,閣下這麼多書,到底如何處置?)
    [版主回覆10/28/2011 14:51:00]家裡有個叫書房的物體,所有書放在裡面的書架上。我當然明白妳的問題,對啊,香港地,居住空間有限,書本一路積下來,早就不夠用,書架上呈橫七疊八狀。我盡量把書組織得有點系統,否則要找上一本便很麻煩。然而儘管如此,現狀仍是帶點滿目瘡痍 feel,悲…

    回覆刪除
  5. chestnut girl29/10/11 07:44

    知得愈多愈害怕,所以觀念才愈來愈保守?同事昨天跟我說,我從前是不理場合,想說便說的,現在呢,終於學會收斂。這種轉變,大概就是因為我知得太多了... (羨慕inanna有自己的書房,我家地方淺窄,令我不敢買書,買了也不敢留...)
    [版主回覆10/29/2011 12:06:14]我喜歡捧著一本書的質感,但書本佔地方,電子書應是個很好的選擇吧。收藏三四千本書,也只須一隻手掌大小的空間。妳每年看200部或以上的電影,也真了不起呢。我一直盡量希望能每天看一部電影,或起碼至少看一集美劇,但每天工作、聽唱片、聽網台、看書,許多時剩下來的時間真不夠呢。至於香港人保守的問題,那真是說來話長,要另案處理。譬如,本地中產的拘謹生活趣味,和他們崇尚那些偽優質品味,便是一種保守心態之呈現形式,有機會再談。 :D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