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三部曲」最終回《ICE》(下)出版,整個系列迎來結局。
開始寫首部曲《IMU》時,是去年二月。小說情節是主角要編寫一套名為IMU的演算法,我當時咨詢了一位電腦程式工程師,他認為要完成故事裡設定的功能,約需兩年半時間。今年八月初時,因為某些項目需要,我翻閱了《IMU》一遍,並再諮詢同一位工程師,他說原來的那個「兩年半」,現在不會超過六個月,即是時間上快了五倍。
這是真正的現實!於真實世界的十八個月,AI進化神速。
人工智能正以驚人速度向前猛進!這不僅是運算力的量變,而是一場質變的序幕。量子AI誕生指日可待,它將突破傳統的 0 和 1 二元狀態,以量子疊加態和量子糾纏實現深度連結。這不僅將徹底改變計算方式,還深刻影響我們對宇宙的認知,其非線性特質和基於概率的決策方式,或將超越人類理解,甚至帶來無法完全掌控的局面。
我在《ICE》下半部作出嘗試,書寫了一些關於量子人工智能的情節,但我知道當它真正降臨時,真實情況必然超越我所想。
科幻不斷變成日常。我對未來無法準確猜想,深感不安,與很多人一樣地迷茫。
無論如何,「AI三部曲」是我對人類至今科技發展作出的一個總回應,算是不負時代吧。
下次再見時,我會以一個更進化的自己回歸。
電子書
Google Play:
https://play.google.com/store/books/details?id=Qb2EEQAAQBAJ
Kobo:
https://www.kobo.com/hk/zh/ebook/ice-124?sId=b3a3203e-4bf2-42c2-994f-9c3adb15a929&ssId=7AsQglF7zqdXso6X7P0uv&cPos=3
實體書
https://www.382now.com/product?id=402
人工智能很可怕,我們還被教導要擁抱AI,否則便會落後。
回覆刪除最近見到Facebook有廣告介紹將照片變動態的AI技術,這玩意看似無傷大雅,卻讓我有種說不出來的不安。雖然未必像DeepFake般可用來犯罪,但此舉也會將現實與創作模糊化。有些人「貪得意」便上載親人的照片去試。(又,見過有人將已逝的孩子的照片上載到改圖群組,請網友用AI技術幫推算孩子長大後的模樣,還製成影片,好像Black Mirror的情節。)
不知道什麼是量子AI,會從你的書找答案。
正在看《偵探冰室。金》的最後一個故事,看完便可讀你的新書了!
P.S. 要調較電腦屏幕的光暗度才隱約看到封面的圖案,真有你的!
現實與虛擬的模糊化已極其嚴重。人類在日常中扭曲使用AI,已越來越恐怖(相對第二集秦舜堯沉溺地與AI亡妻不斷對話已不恐怖),人卻越來越習以為常,這才是真恐怖。
刪除今日AI唱歌比90%的職業歌手好。一直想探討AI對音樂領域的干擾與巨大影響,這部作出嘗試。
當雪花覆蓋大地,便只有一片白,一片茫然。封面的圖案,妳看完書會理解它的意思。
因為篇幅較長,書價貴了。妳依然光顧,非常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