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29

十月讀影超速寫




《影》


"the killer"@hbo


吳宇森78歲了,重拍《喋血雙雄》,大舞台背景換了巴黎,小舞台仍然是教堂。《權力遊戲》的nathalie emmanuel是周潤發,換成"nikita"式女殺手。"intouchables"、《怪盜羅蘋》的omar sy是李修賢,diana silvers是盲眼女歌手葉蒨文,還有前曼聯法國巨星簡東拿飾演大毒梟。電影非常吳宇森,名物全不缺:情義、友誼、槍戰、武俠、慢鏡,當然還有飛過的白鴿,全片流露他深受影響的梅維爾《獨行殺手》電影氣味,濃得化不開。


作為經典重拍,"the killer"與前作最不同之處,是洗滌了沉重的憂鬱和壓抑,來得輕盈灑脫;例如醫院內女殺手與警察搶槍換槍的小場面,便舉重若輕,從容不迫。出色的還有arco beltrami的配樂,主題曲充滿歐陸情調,透出花都新古典浪漫,賞心悅耳,宛如口哨聲作為主調,流露殺手的瀟灑意態和幽怨心境,叫人難忘。

"joker 2"《小丑 2:雙瘋》


上網買票時,順便看看觀眾的評語,看到一個給了電影0.5分 ,他/她說其實想給0分(因為設定上不能輸入0分);有人回應,你其實能夠輸入0.05分。兩個觀眾都不是在joking,第一個反映了很多觀眾的氣憤,睇完之後媽媽聲,事實在評分區真的有不少人俾0.5分 ,哀鴻遍野。


《小丑》第一集觀眾是旁觀一個精神病患者使用暴力,第二集更是像從病者的主觀心境、心態、想法去看外面的世界。看這部續集,必須要如扶乩般進入小丑腦海中。


中文片名叫《雙瘋》,其實兩個主角都不瘋,都好清楚自己在做甚麼。arthur是逐漸戀上自己作為革命英雄象徵的形象,那是他悲慘人生𥚃一個不經意而成的最大成就。lee則是為接近偶像假扮入獄。兩個人完全清楚自己行為動機與目的,何瘋之有?


當arthur一刻覺醒,明白群眾崇拜的不是他,而是化妝後的joker圖騰,便親身粉碎這個角色。他想群眾喜歡的是arthur這個有血有肉的人,可惜大家崇拜的是joker這個偶像。戲𥚃戲外其實都是一樣,葛咸城人民崇拜的是革命英雄,戲院觀眾喜歡的是邪惡角色,一個生活日常的小人物arthur,大家都沒有興趣。


極度爭議的歌舞場面,是小丑把自己推上群眾華麗舞台的憧憬與幻覺。影片進退失據的地方,是semi-musical的處理並不討好,joaquin phoenix與 lady gaga明明刻意唱出平民化的真實情感,卻被人分別批評為唱得難聽和低於平時的職業水平,兩頭唔到岸。


真正瘋的,是電影公司,開拍一個商業自殺劇本。然而華納也不是沒有前科,他們更像是刻意挑釁,換來的結局是觀眾舉中指(全片最後一個出場角色像是觀眾化身,似是要為消費者消消氣),從這個角度看,電影公司其實也不是瘋,只是叛逆到令人讚嘆!

"mother's instinct "《母血性》


"speak no evil"後另一部歐洲電影(比利時)重拍驚慄作,一場困獸鬥式心理迷陣二人對決。美版比較好看,是因為兩位女主角遠較養眼,但電影的層層壓迫推進顯然不夠細緻。今日很多電影為要達2小時而夾硬拖長,這部1.5小時的電影,卻真值得及應該以更長篇幅去鋪排最後的殺局;現在總體轉進與最後的大轉折,明顯流於粗糙。


香港是亞洲最早有「食字」文化的地區,最近幾部電影《有詭難言》、《雙瘋》和這部《母血性》,名字都來得很生猛。也許只要食字不死,香港地道文化也就不會死。

"trap"


第一部詭異電影"the sixth sense"極度出色,然後拾級而下,到今日的"trap"已爛到不忍卒睹。人的一生,一開始便已達高峰,之後是漫長的每況愈下,低處未算低,不啻是一場悲劇。


"priscilla"


A24製作,sofia coppola拍貓王嫂的十年,荷里活up coming女星cailee spaeny主演,側寫14歲開始愛上一個音樂巨星,到最終發現兩個人活在不同世界,黯然分離的故事。


電影的格式,上半部談情說愛,下半部二人逐漸陷入迷失,關係是梅花間竹一啖砂糖一啖屎,工整地步向結局。


「側寫」是這部電影的問題所在,以蘇菲哥普拉的精細,理應能更多從一個女人纖密的心思與視角,來演繹priscilla的心境。但她處理得太抽離和冷靜,戮力要在兩小時內交代整個情節,卻寫不到女人的心坎𥚃去。


如果蘇菲聽過林夕填詞,阿梅主唱的《女人心》(當然要先翻譯成英文),也許拍來會不一樣。



《千萬別開門》


連續看了兩部申惠善主演的驚慄電影,第一部香港中文片名很有趣,叫《屍蹤》。劇情比較複雜,扭來扭去,反轉再反轉。


這部《千萬別開門》情節相對簡單,講述網路二手交易詐騙及威脅案。主角因為寸爆騙徒,惹來對方咬住唔放,威脅層層升級,越演越烈。妳在明,他在暗,由貓玩老鼠的戲弄,演變成奪命報復。


每個人都有個崩潰點,與黑暗犯對抗,能否逆轉勝就視乎在崩潰前的臨界上有沒有頂得住!


申惠善《千萬別開門》驚惶戰慄,《屍踨》歇斯底里,兩部都演得很好。



 "the substance "《完美物質》


一個人裂出另一個,蒼老軀殼與青春身體梅花間竹各享一星期,如一方多要些青春,另一方便要按比例蒼老。為什麼青春不能多取?因為宇宙物質就是不生不滅,不增不減,能量守恆,取得多少,就得捨棄多少。


這是一部科幻恐怖片,意念嶄新,影像激進,層層加碼推向極端,是《變形人魔》極度升級版。嘔心核突畫面不斷以大特寫鏡頭壓迫呈現(應是史上close up shot最多最密電影),totally at your face,非常挑釁。


世界都在注目人工智能發展,忘了基因改造工程一直在進行中,人工智能只會令它加速發展。返老還青春有日終會成真,till then,不要相信任何號稱能逆齡的產品的廣告!唔信邪?夠膽就睇吓本片!(你係得至好,咪話唔警告)



"maharaja"《失竊風雲》@netflix

甚麼是神劇(神戲)?其實沒有標準定義。你覺得神,佢可能覺得一啲都唔神,仲好流。而這部印度片,則是如假包換童叟無欺的神。首先,不少觀眾看到一半會放棄,因為感覺劇情好無聊,東一忽西一忽,時空又跳躍,好混亂。但,只要看過評論,就一定會睇到尾,因為人人都知最後幾分鐘,會出現神扭轉!


而人性係當有咗預期,可能就會覺得:都唔係咁神啫!但當睇完個結尾,任何人都會覺得,果然堅係神!而呢個結尾唔係普通的扭一扭,而係扭出神一般的命題!然後所有人 — 包括有心踩場嘅都會認同,真係神!


以後如果有人說這部那部是神劇,可以問:神唔神得過《失竊風雲》先?

"goebbels and the führer" 《戈培爾與元首》


這不是近年流行的半紀錄片,而是帶有紀錄片味道的人物傳記電影,會因應劇情,加插一些真實影像及當年的錄音片段,包括令人不安的集體槍決猶太人、奧斯維辛納粹集中營恐怖慘況…等。


之前沒看過以戈培爾做主角的電影或劇集。這部德國電影告訴了我,這位納粹政治宣傳大師,當初原來主張訊息要比較透明,某些重大政治事件及戰況,須要讓人民知道。是希特拉教他,任何資訊都要包裝成對黨有利的形式發佈,一代納粹propaganda宗師於是橫空出世。


電影展示及至戰爭最後幾日,紅軍已攻入柏林,四方八面傳來盡是軍隊瓦解的消息,戈培爾仍然不斷以說謊、美化、扭曲、假消息等方式去宣傳和掩飾,欺騙及麻醉人民;其實去到那個景況,任何政治宣傳都已沒人看。最諷刺的是,他告訴同僚,希特拉已徹底進入空想狀態,妄想會有不知從何而來的天兵天將打救自己,是活在雲端之上。其實,已遭popaganda反噬的他,何嘗又不是活在虛妄之中?


《荒野機械人》 "the wild robot"


一個人工智能機械人覺醒,有了愛,有了心,與一隻小野鵝發生一段母子感情的故事。機械人造型設計得很好,眼睛會說話。


有朋友說這部戲「心地好」,我明白他的意思,迪士尼這部動畫,回到基本,構建一個簡單世界觀,重拾卡通片的純粹,不追求pixar式複雜,沒有討厭的政治正確。中段小野鵝與其他同伴一齊起飛的場面很美麗,也動人,勝過最後的動物大團結。


電影"i am mother",AI在實驗室養大女孩,以母親自居,背後有自己的agenda.


"the wild robot" 𥚃,雌性機器人roz流落島嶼上,因為本身存在的目的是要完成任務,於是用心養大小野鵝。這是迪士尼動畫,當然以善良為本。


電影的啟示:roz因為用心,所以產生了真愛。正如當我們真正用心去做一件事,也會愛上這件事。


人工智能覺醒,會以這樣的形式出現嗎?


《讀》


《那年他們的快樂話兒》  薛該兒 sugoii


耽美、純愛、無限流、穿越、霸總、校園…在繁花錦簇的BL秘密森林,《那年他們的快樂話兒》有着非常亮眼的風格:本土。


故事發生在香港,除了熟悉的情景與氣味  —  譬如無間道式樓上音響舖、夜色下的油塘三家村落寞碼頭  —  還有那充滿跳彈感、嘢嘢到肉,生猛爽勁而又細密的地道文字。


性,和「這麼近那麼遠」的性取向疑惑,是主菜,懸疑、陰謀、復仇兼備,揉合傅科哲學、三島由紀夫金句,祭出這部滿是人性險惡而又人間有情的型佬&人妻BL物語。閱讀快感,就在此中尋!

《那不勒斯故事四部曲》 "my brilliant friend "


朋友借給我看的那不勒斯故事四部曲,一套四本磚頭巨型著作。意大利女作家elena ferrante個人經歷寫成小說,書寫她和一位從小認識的摯友莉拉的故事。莉拉聰明過人,性格獨特,倔強又善變,偏鋒而古怪。這位讓她既愛且妒的朋友,成了她成長與改變的力量。


我暫時看完劇集第二季,故事發生在意大利拿玻里一個貧窮社區,兩個孩子在人性惡習毫無掩飾的街坊街里的蜚短流長和小鬥爭之中成長。頭兩集她倆仍然是小學生時代,飾演莉拉的小演員別具氣質,活靈活現呈現這個思考奇異、特立獨行的女孩,令人覺得,這個人果然從小就透着耐人尋味的魅力喔!

9 則留言:

  1. Joker 2其實沒那麼差,Lady Gaga也做得不錯.

    btw,I am in derry londonderry now!🫰🏻😜

    回覆刪除
    回覆
    1. wahaha!有冇被北愛爾蘭美少女大包圍?

      利記正超強勢,走訪晏菲路黃金時刻!

      刪除
  2. Derry係一個warm到令我唔捨得走嘅溫情城市,休養身心確實一流。🙂‍↕️

    哈哈~畀人包圍倒未至於😜,但有份幫忙拍照嘅全部都係年輕貌美嘅derry girls,有時間一定會同大家分享!🤣

    時間過得真快,轉眼已嚟到歐遊第三站liverpool,超期待一陣場波,另外,真係完全冇諗過過到嚟隊波喺英超、歐聯居然同樣排緊榜首位置!🤩

    回覆刪除
    回覆
    1. 2:0 完美賽果。happy for you :)

      刪除
  3. 文中提到的電影,我只看了"i am mother",AI用理性思考每一件事,因此不講人情。(我想起大自然也「不講人情」,例如動物媽媽有時會遺棄身體有殘缺的子女。)

    回覆刪除
    回覆
    1. 人工智能以演算法思考,但它們可能正在發展一套人類不知道在發展中亦不能明白的方法,harari新書"nexus"便有提及(或曰提醒)。

      2024又迫近完結,除非尚有驚艷作出現,年度最喜愛電影不出《解憂計情車》或《阿諾拉》,二選其一,須再細心評分,暫難定奪;劇集則一定是《企鵝》。年度閱讀是韓江的《少年來了》(在鄭州二十萬腳踏車之旅發生時重讀,那股震撼仍是縈迴不散)。年度專輯,反覆衡量後連自己都意外!是kpop女團aespa的"armageddon".

      刪除
    2. 對,又到年尾,一年好快過去,好唏噓。

      年度最喜愛電影有點難選,雖然很多套都喜歡,直覺是選《老狐狸》(剛看完便知是top 3)。港產片最喜歡《我談的那場戀愛》。

      劇集就更難選,本已精挑細算過才看,所以大部份都很喜歡。剛看完的《我的大叔》一定印象最深。必定要提Brooklyn 99,給了我很多快樂。Bridgerton是我沒想過自己會看的劇種。港劇《十七年命運週期》很動人。還有Netflix版《3體》,《葬送的芺莉蓮》都喜歡。

      想不到你會喜歡kpop~

      刪除
    3. 妳說的劇集我只看了《3體》&《葬送的芺莉蓮》,兩套都好鍾意。《血龍狂舞》則當然遠不及《權力遊戲》。另外亦喜歡意大利劇集"my brilliant friend",但暫只看完第二季。小說已在埋版階段,立立雜雜工作又一大堆,還要看書,追風逐浪也不夠時間,冇計。

      我一直緊隨 kpop,聽音樂不可能離開這個全球現象而不顧。十多年前初聽著聽著,逐漸發現它有著很多我一直聽的歐美日音樂元素,便開始聽出樂趣來。aespa的電音、重 hip hop、breakbeat…還有不少有趣東西,都令我很著迷。成員之一winter的單飛歌也很好聽,包括那部韓劇《我們的藍調時光》主題曲'once again'.

      如妳有日也想找部韓劇來看看,我或許也可介紹些喔。

      送妳這2024本地indie歌,超正的:

      https://youtu.be/l8OI1cj7ygI?si=FA7rbk2D4xZQh_-V

      刪除
  4. 煩膠的我推薦多兩首aespa作品咁大把:

    'flowers',好過jisoo大熱作'flower'.
    winter的'with you',有sondia大叔主題曲'grown ups'的感覺。

    煩膠鉛筆。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