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2/18

聽。讀。影。貳零壹柒 ~ 讀













少了遠征軍這一段,整個中國抗戰史便不完整。

這是抗日戰爭中,中國軍隊唯一離開國土之戰。太平洋戰爭爆發前,中國獨力抗日。華北、華中、沿海相繼淪陷後,國府將國防工業遷至西南大後方,為免被敵人全面困死,中國急須修築一條由緬甸通往雲南的補給生命線。當時緬甸與相鄰的印度,都是英國殖民地,中國動員二十萬民工,一年內奇蹟地完成 524 公里路段,使戰略物質可繼續運入中國,支援抗戰。

1941 年 月,美國通過《租借法案》,向反法西斯盟國提供巨額戰爭物資。同年 12 月,日本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二十六個反軸心國侵略國家組成聯盟,「中國戰區」成立,中國終於不再孤軍作戰。

日本陸軍的大戰略是南進,對東南亞各國進行大範圍攻佔,當中包括攻擊緬甸,截斷滇緬公路,直接威脅雲南,迫使中國在補給中斷下屈服。與其坐以待斃,中國遂與英國連結成軍事同盟,國軍主動出擊,開往緬甸,進攻日軍,中國遠征軍正是據此而成立。

整個抗日戰爭,國軍共有兩次遠征。第一次是 1942 年春天,從雲南沿滇緬公路進入緬甸,與英軍協同作戰。當時的國軍,武器、設備、醫藥、人員訓練,皆遠遠落後於日本,而且再沒有在家作戰的「主場之利」。英軍久安於殖民地,做慣上等人,根本不能戰。而日本的師團則經嚴格熱帶叢林作戰訓練。中英聯軍打了多場慘烈攻防戰,最後蔣介石決定全軍撤退回國,於是便出現了野人山悲劇。

野人山大約是指緬甸孟關以北胡康谷地的熱帶叢林,這裡居住著仍未開發的納加人 (naga),故古稱野人山。遠征軍以五條路線撤退,按蔣介石指示,杜聿明將軍率領第五軍軍部、新 22 師、96 師共三萬多人,經野人山路線回國。

當時孫立人將軍認為所有撤退路線皆不可行,野人山更是絕路,於是抗命中央,帶領他的 38 師向西撤往印度,這支軍隊成為日後第二次遠征軍的主力。而朝野人山後撤的杜聿明部隊,戴安瀾將軍亦在其中。

戴安瀾,安徽省無為縣仁泉鄉人,黃埇軍校第三期,1924 年隨蔣中正北伐,1933 年開始抗日,1937 年「七七事變」後升任旅長,參與多場衛國戰役。戴安瀾將軍是一位意志堅定,牢抱救國心的男子。當他得悉獲出國遠征使命時,大喜過望,自言:「如得遠征異域,始償男兒之志。」

戴安瀾與部隊來到野人山,除了面對蔽日森林,億萬虫蟻外,更遇上每年六月開始,舉世聞名的緬甸雨季。

詩人穆旦,是當年隨軍記者,他筆下的熱帶森林說:「歡迎你來,把血肉脫盡。」根據杜聿明回憶:「原始森林非常潮濕,千奇百怪的爬蟲到處皆是。螞蟻叮咬,破傷風與虐疾隨之而來,一個發高燒的人一旦昏迷不醒,螞蝗吸血,螞蟻咬蝕,大雨沖洗,數小時內就變成白骨。士兵死亡累累,屍橫遍野。」穆旦的詩《森林之魅》,意象震撼:「在陰暗的樹下,在急流的水邊,逝去的六月和七月,在無人的山間,你們的身體還掙扎著想要回返,無名的野花已在頭上開滿。」

野人山撤退,每公里死亡 23 人,即每 43 米就有一名士兵倒下。活生生的血肉之軀,化成再也走不出森林的冤魂。

22 師走了整整二十天,終於走出原始森林。5 18 ,在離國境線不遠處,遭日軍伏擊,激戰兩天,戴安瀾在指揮突圍時受槍傷,團長率部前來救援,把他抬下火線,拂曉前,全師越過細莫公路。這時軍中已無任何醫藥,戴安瀾傷口發炎潰爛,月 26 日下午 時,在緬北茅邦村擔架上,戴安瀾將軍由部下扶起,向北方向高呼「中華民國萬歲!」,英勇殉國,年僅三十八歲。

200 師最後只有二千多人回歸國土,潰不成軍。

第一次遠征雖慘敗,卻為第二次遠征  —  緬北、滇西反攻打下堅實基礎。

《中國遠征軍》由袁梅芳與呂牧昀主編,一群港台學生協力,闡釋兩次遠征始末,而最珍貴的,是編者走訪了多位當年身在遠征軍中、現仍在世的老兵。他們都已八、九十歲,散落於香港及台灣,現身說法,憶述自己當年在遠征戰役裡種種經歷。這些老兵是最後一代碩果僅存的活歷史,走一個,少一個 (有些在口述後,等不到書出版便離世)。在其憶述中,我們回到當時緬甸現場,近距離理解戰事裡之一切,感受異域作戰的心情。其中一位陸嘉昌先生,當年是 200 師連長,跟隨戴安瀾將軍穿越野人山。他親述原來戴將軍身中七槍,仍鼓勵軍隊:「我戴安瀾能過,大家都能過」。忠魂身影,躍然紙上。

任何記憶,當然都會因歲月而有所落差,然而口述歷史,以第一身重返當日現場,細緻而鮮活,極具價值,絕非香港教育局「初中中史第二階段修訂專責委員會」主席梁元生所講,因為仍在世當事人的回憶並不可靠,所以不是有價值的歷史;這是舔極權屁眼奴才說的廢話。直如此人的主子中國共產黨,最擅長扭曲歷史,謊稱共軍是抗戰主力。主子與奴才,同樣恬不知恥。



23 則留言:

  1. 之前和學生溫習中史,發現如今的課程精簡了不少,所有事情都只教皮毛,不知是好 (不用背那麼多) 是壞 (因為唔識所以就不知道別人其實在胡說八道)。
    一直認為讀歷史很重要,借古鑑今。

    回覆刪除
    回覆
    1. 新一代,以為天地初開就有互聯網。讀歷史,讓我們知道從文藝復興,啟蒙時期,理性主義,工業革命到科技革命,才有今日的數位世界。從胺基酸,有機物,能自我複製的化合物,單細胞生物,多細胞生物,兩棲生物,南方古猿,才有今日的現代智人。歷史,不能讓我們知道何所終,但會知道何所而來;今天的世界,何以是這樣。不知史,絕其智;不讀史,無以言。是耶?

      刪除
  2. 野人山撒退那段記回憶十分可怕,像恐怖片!

    這段歷史要看書才會知。我中史只讀到中三,未讀過近代史,好像連香港歷史也未讀過(或簡單至我忘記了。不外乎是被割地予英國,小漁港變國際城市,東方之珠那些,沒有更詳細的。)

    梁元生這句話簡直沒有邏輯!真的是個「極權屁眼奴才」!

    回覆刪除
    回覆
    1. 我從小就很尊崇戴安瀾將軍,他是我心目中的民族英雄,完美軍人。這書對戴將軍也有不少描述,例如 1937 年抗戰爆發後,他在日記中記載炮火蓋天裡的學習生活。日間作戰,晚上讀莎士比亞與漢代樂府詩,又努力學英語和數學,並寫了幾本軍事著作。國難當前,他全身奉獻給抗戰大業,取了五個月薪水共一千五百元,捐了一千給國家。

      去台北,有時我會去圓山忠烈祠,就是為了追思戴安瀾將軍。

      遠征軍撤退回國,往北撤是死路。那裡沒有敵人,就是因為敵人也不去。野人山撤退無比悲慘,有些士兵病了,圍火堆而睡坐,幾天後,變成姿勢不變的白骨!如妳所言,是恐怖片。第五軍有五萬多人北撤,活著回到國門的只有三千多人,多麼悲哀!如杜聿明能像孫立人般抗命,撤往印度,戴安瀾將軍亦不會如此殉國了。

      刪除
  3. inanna君,我很喜歡你談歷史的文章,字裡行間,每每總是怵目驚心。共產黨恬不知恥,往自己臉上貼金,一班以做奴才為樂的奄人,又馬上跟屁。2015年的「抗戰勝利70年假期」,大部份人都歡天喜地放多日假,於我來說,卻是對歷史的最大侮辱。

    回覆刪除
    回覆
    1. 我記得那年共匪閱兵,還請了堆國民黨老兵來當統戰花瓶,這批傢伙一定是大中華統一膠。

      今年聖誕,中共又向各地企業及學校下指令,說作為共產主義國家不應崇尚西方節日,不能慶祝聖誕...云云。那作為共產主義國家,不如立即沒收全國人民財產,捉晒啲地產商出來鬥吧!

      共產黨從來就是撒旦,邪惡金漆招牌,永不改變!

      聖誕節說這些,也很掃興。謝謝奇想兄有時會來看我寫的東西。今年我花了較多時間看清史與民國史;明年是明治維新一百五十周年,我想集中疏理一下幕末這段複雜的歷史,希望在這方面能夠再有所長進。

      講了這麼多,呢兩句不能不講:聖誕快樂!新年進步!

      刪除
  4. 圖書館都有等候名單

    回覆刪除
    回覆
    1. 那很好啊,證明有人在讀這段歷史。

      孫立人將軍後來在台灣,被蔣介石軟禁於家中寓所幾十年。中國人的歷史,章章節節,俱是不堪回首。

      刪除
    2. 可能啲人只在紐約的皇后區^^@@ 紐約三個圖書館裡有好多中文書的. 非常驚奇. 可能您地睇的都是主流作品了? hmm

      刪除
    3. 在紐約借中文書的人多嗎?有沒有洋人借中文書?土生土長的新一代都不會看中文字,即使看都是看殘體字是嗎?

      刪除
    4. 唔少啦. 要等. 轉向殘體字中. 今日的華人多數來至大陸. 但也有一些書籍也在台灣出版用繁體的. 三體都有繁版.

      刪除
    5. ic. 《三體》三部曲超精彩的,已看過了嗎?(當然看就要看正體版咯)

      刪除
  5. 聽了三體英文有聲書. 我只覺可以啦,科幻部份不太特別. 我聽到最好的有聲讀物是“老人與海”. 妳可以感受到海洋的起落,看到它洶湧的榮耀.

    回覆刪除
    回覆
    1. 我仍未試過聽書,應該是有趣的體驗。我很喜歡《三體》,它建構的宇宙觀很浩瀚,有壯美之概!幾年前大陸有電影公司打算把第一集搬上銀幕,並找來張靜初當女主角,最終好像沒完成。今日中國根本未有能力拍有規模的科幻片,但有能力寫出國際水平的科幻小說,非常難得呢。

      刪除
    2. 今日電影大多數係特技漫畫書 @@

      刪除
    3. 漫畫書本已有擁躉基礎,票房較有保障。日本的電影與劇集,十套有八套都是漫畫或小說改編。

      刪除
    4. 可能動漫先係電影的真意. 今日才有技科做到. 可以天馬行空. 唔一定係仔好事. 相片由菲林到數碼, 電影變動漫可能係最自然之途.

      刪除
    5. 基本上是一整個產業。由漫畫化成電影,再到衍生產品,包括收益最大的電腦遊戲。一個 I.P. 紅了,可以暴富,minions 便是經典例子。

      刪除
    6. 可能唔駛漫畫直出電影

      刪除
  6. "avatar"便不是改編,直接創作。james cameron 一口氣把劇本寫到第五集,確定整個世界觀後,才正式開拍第二集。相反"alita"則是漫畫改編 (木城幸人創作的日本漫畫《銃夢》),這個版權購入已久,但 cameron 從來都是慢慢部署與籌劃,又喜歡搞短片和紀錄片,出道多年,執導的電影數目非常偏低,卻幾乎未曾失手。

    回覆刪除
    回覆
    1. cameron 可能趣不在戲. 每緊套都搞更多戲外事需然有助拍戲. 覺得佢同lucas 有啲相似. 都是較追求拍戲的技術.

      刪除
    2. cameron 導演技法顯然比較高超,lucas 除了"a new hope"真係拍得好,episode I - III 都麻麻地。你講得啱,lucas 係科學人、發明家,至鍾意 R&D.

      刪除
    3. lucas 早以放棄星球大戰因當時科技做唔到佢心目中的影像同動作. 基本上佢轉行好耐了. 睇 lucas 要睇番佢啲小品. 佢導嘅戲其實唔多 :(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