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3/05

讀愛 ~《越讀者》~ 郝明義





墨西哥作家賽伊德在“so many books”裡說,現在全球平均一年出版一百萬種新書,每天出近四千本,一個人如果每日看一本書,則他每日讀過與沒有讀過的書之比例為 1 : 4,000,這個數量是古滕堡時期的一千倍。書籍,如一座座大山,把每頁撕下來,可堆成一個個滔天巨浪,足可翻江倒海,淹沒一切。而且,這僅是書而已,還沒包括雜誌,及三千宇宙互聯網。

這是資訊空前爆炸的年代。早便有人指出,我們要決定的,不是該讀甚麼書,而是不該讀甚麼書;無論這個講法是不是玩弄概念,現實的是,在浩瀚的閱讀世界裡,讀者要更懂得選擇、抉擇、取捨 --- 僅是閱讀,已是有涯逐無涯,尚未包括無量數的影像與音樂,何況生活還要騰出大量時間給其他有義意的事例如搵食、炒股票、唱 K及收集閃卡等等。

人在書海裡,該如何自處?當閱讀行為變得嚴峻,老問題又回來了:究竟有沒有閱讀方法?有人說,到了書店,揭揭翻翻,讀 一兩段,覺得有趣的,便是你該閱讀的書了。這種隨喜、人書結緣的方式,當然沒有錯,然而與「系統」則沾不上干係。出版社因為促銷,都喜歡提出各式各樣的「讀書計劃」,如果不包括以閱讀為職業的學生、學者、書評人、公共知識份子,而純就一個普羅讀者來說,閱讀可須系統?可要有讀書計劃?

郝明義的《越讀者》,撰述在這個傳統書籍與互聯網交叉感染的年代,一些閱讀的方法與心得。郝明義是台灣 net and books 的創辦人,製作了《網路與書》主題系列。這類文字與插畫精美結合的書籍,近十年於台灣成了一個潮,由於文案及設計精緻,令書本晉升至產品以至禮品層面,net and books 的概念系列,亦屬表表者之一。郝明義以《網路與書》話事人身份,寫了這本關於網路時代「越讀」的書,順理成章得很。

話說回來,到底讀書有沒有方法?作者引諸葛亮、陶淵明、朱熹的方式,以茲參詳 --- 「不求甚解」、「觀其大略」、「熟讀精思」,然後交叉運用,確然有參考價值。說到底,讀書講求相應,方法論也是一樣。也許,讀書方法的精髓,便是沒有讀書方法,神無方而易無體,在書海裡進進出出翻騰跳躍,享受的,就是好書;讀通了,便有裨益。

《越讀者》還說,讀書像戀愛,遲來早來,都幸福。「書打開得早,能因早閱讀而給人生迸出火花。很晚才打開,也有很晚才打開的好處與享受。」與書邂逅,同一個對象,在人生不同階段遇上,境界自是不一樣。作者引了幾句林語堂的話,很真切,也親切:「讀書的所得,靠讀者的識見與閱歷,同靠作者的識見與閱歷,一樣的重要。」

1 則留言:

  1. 我正在看這本書呢!寫得很精彩.現在出版物太多了,很多書都很快被書店退回.讀者很易錯過了好書,也很易錯買一些狀似有意義其實卻左抄右抄的書.(如作者說的<死前要做的XX件事>
    [版主回覆03/07/2008 14:18:00]我亦從不看這類書 。生命修養,不可以工具化處理之。死前要做的事,人皆不同,不必由它提供參考。我只知道,死前有一件不用去做的事,就是讀這類書。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