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9/04

味蕾的貪戀 ~《味覺現象學》~ 梁文道





曾有人說,中華文化在共產黨治下都被毀了,唯一樣例外,便是「食」。改革開放後,飲食文化在中國大陸更是翻了幾翻,烽烽火火的,不斷突破前境,推陳出新。中國人嘴饞,為滿足味蕾不盡的貪欲催薪起火,宰殺珍禽異獸毫不動容。對食的要求,高得很呢!

香港人對食,亦從不馬虎。午飯還都算了,辛苦了一天,晚餐可不能「刻薄」自己啊 --- 聽起來多嚴重 --- 要挑一間上好的館子。再等而上之,更要吃得講究、刁鑽、纖巧。因為,對食,不能沒有要求!這要求,當然是「眼耳鼻舌身意」六識中「舌」對「味」之貪戀;只此而已。

當我們在法國南部旅行,仍要在馬賽拚死找一所中國餐室,花十四點五歐元吃一碟清炒菜心,我們其實並未遠行,因為我們從沒離開過那中國餐桌。

梁文道的《味覺現象學》,以一個不懂烹調的食評人身份、一貫「街坊公共知識份子」姿態,坐在餐桌旁論餐廳外的世界。打翻了五味架,原來清淡與辣苦可共冶一爐。台灣餃子湯是無味之味,豆腐的劃空留白卻是無味中的有味。薯片於口中爆炸一剎之噪音分背夠勁夠辣,來自奧斯維辛納粹集中營的《米娜的食譜》卻是無語問蒼天的苦。對食物,除滿足味覺要求,也引發聯想,引伸「食」這個概念與人生在世的種種連繫。這其實不算甚麼要求、追求,而是對世界好奇,如此而已矣。


p.s. 「現象學」一詞,來自猶太哲學家胡塞爾一套繁瑣學說。中國人的心靈,比較跳脫。單就「現象」與「現在」兩詞,前者「現而為象」,乃空間。後者「現而為在」,乃時間。有比這更美麼?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