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1/13

邊緣回望 ~《走到人生邊上》~ 楊絳





人的思維所關注之對象,會因年齡而變,亦會隨死亡之越貼近而變。如果自知五年內便會大限到臨,也許不會再關心「winning eleven」和「真三國無雙」,而把思考對象轉移到死亡的問題上。

楊絳九十六歲了,還可以思考寫作,真了不起!人到了這個年紀,死神快要按門鈴了,會想些甚麼呢?這本書的名字很幽默,借用作者老公錢鍾書的經典之一《寫在人生邊上》,叫作《走到人生邊上》---- 確然又貼切得很。

本書的內容,既「後顧」,也「前瞻」。楊絳思考了許多生命的問題,包括她很快便會遇上的鬼神,以及對譬如命與命理、靈與肉(肉體)的鬥爭、靈魂的鍛鍊等。楊絳並沒以一派知識份子口吻去談論這些大問題,而是以一貫平淡、節制、理性、溫婉地傾談的白話方式娓娓表述,充滿舊時中國文人的雅潔氣度。每想到這些文字是由一位九十多歲的老人家,徐徐寫於原稿紙上,便覺得整本書都泛著一陣年輪的氣味。紙張,前身本來就是株大樹,沒有比捧著一本書,更會感到歷史與歲月的痕跡。畢竟寫作,某程度上就是在紀述歷史。

《走到人生邊上》的副題是「自問自答」,像訪問自己一樣。作者自道:「向前看呢,我再向前看,就甚麼都沒有了嗎?我的軀體火化了,沒有了,我的靈魂呢?靈魂也沒有了嗎?靈魂來處來,去處去。哪兒來的?又往哪兒去呢?死了便回到上帝那兒去,可是上帝存在嗎?靈魂不死嗎?」這連串問題,就像作者的肉身一樣,老掉了大牙。但對她來說,這些問題都是很優先的、很有干係的。大部份人,想到看到這些所謂「人生大問題」,便馬上呵欠連連,趕快滑了過去。其實,每個人都走在人生邊上,生命與死亡,時刻與我們同在。上一趟醫院,赴一個喪禮,都會感覺到。只是,人皆以為它離得我們很遙遠,死神不曾向自己揮手,還不如多點關注掌中的「真三國無雙」。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