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1/03
花樣年華 ~《天堂與地獄》~ 劉以鬯
六十年前,即 1948年,國民黨正在撤往台灣,往後的世界,將會天翻地覆。中國連綿三十年的社會運動,將鋪天蓋地而來,越南會爆發戰爭,柬埔寨化成赤色高綿;回望歷史,亞洲在動盪裡活出來,而香港則以殖民身份渡過安穩的歲月。六十年前,北地資金尚未逃難南來,她仍是一個樸素而普遍貧窮的社會。踏進五十年代,滿是小資情懷的有閒階層悄悄冒起,慢慢為這時代建構出一種嫻適而優雅的品味。想遙望這段歲月,可以看王家衛的電影,也可以看劉以鬯的小說,因為連王家衛的《花樣年華》也引了劉以鬯的作品《對倒》三段文字作過場字幕,並在片末鳴謝原作者。
劉以鬯 1948年從滬到港後至 1951年所寫的短篇小說,俱收錄在《天堂與地獄》裡,這本書 2007年底再版了。南來作家賣文以糊口,他自謔為「賣文為生的稿匠」,《天堂與地獄》裡收錄的基本上是「社會奇情小說」、是通俗性絕對大於文學性的作品,其地位當然不能與劉的另一本被稱為「中國第一部意識流小說」的《酒徒》相提並論。然而,《天堂與地獄》卻是描述五十年代初香港社會狀況的寫實小說重要之作,裡面廿三篇結集文字,是當時社會的面面觀;基於「讀者需要」,劉以鬯寫了不少以歡場為背景的故事,以管窺豹,當時歡場與情場之一幅幅眾生相亦浮泛於文字間,而那書寫之水平,始終是格調相當,譬如來自〈世紀末的感情〉開頭一段:「獨自一個人到這家南洋風味的舞場,今天已經是第三次了。向侍者要了一杯咖啡,在咖啡裡放了五塊方糖,用銀匙搞勻了,相當甜,於是想起了詩人的一句話:「嗜甜是文明人的表記」;但我卻需要一點原始的情感。」
今天我們看黑白粵語長片,大概不會覺得很「奇情」,世界開放到現在,太陽底下再沒甚麼離奇事,然而誠如馬克 · 吐溫所說:現實其實比想像更超現實。《天堂與地獄》裡都是奇情故事,劉以鬯經常留到最後一句才把劇情揭盅。裡面有一篇叫〈荒誕的愛情〉,卻真比現實更超現實,相當精彩。它講一個分租板間房的單身男怪房客,房裡有個相架,裝有一女子照片,而每晚從他房中皆會傳來他與一個女人吵嘴的聲音,但房裡明明只他一人,嚇得房東妻子也搬回老家去。房東為查明究竟,跟蹤怪房客,發現原來他是「口技家」,可一人演出多種聲音。一晚,房東邀男子往自己房間交談,房客卻說那相中人是他早逝的妻子,要他下去相陪,現在奪命來了。整個故事虛實交織,假作真時真亦假,在一個五十年代的氛圍、板間房的空間裡,相當詭異。寫鬼,不一定要真見鬼,這種品味,今日難復見,就如現代的愛情故事,溝來 feel去也匆匆,畢竟,除了王家衛銀幕上的旗袍外,現在也不再花樣年華了。
訂閱:
發佈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