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1/23
罪與罰 ~《愛•誘•罪》
atonement,是贖罪,不是「愛誘罪」,誰誘誰了?似乎沒誘。這是典型港式譯名,總要加點「誘」呀、「惑」呀,如此「情慾感」便強了麼?會更賣座麼?不見得。也總要食食字,《愛·誘·罪》等如「愛有罪」,誰有罪了?是 briony,因為她愛 robbie --- 一段童年單戀;她因為愛,最終有罪。本來的 atonement ~「贖罪」,雖無文采,但清清楚楚;《愛·誘·罪》則模糊又糾纏,很煩人。
改編自當代作家 ian mcewan 得獎小說,贏得本屆「靜蠅蠅」金球獎的本片,拍攝技巧很別緻。三段式結構推進,有些場口以兩種視觀重演,電影語言帶點意識流,配樂壓迫感強烈,中章節重塑二戰鄧寇克大撤退的場面,影像很超現實,昏黃陽光自灰褐色的天空滲出,殘兵集結於灘頭,旋轉木馬與摩天輪在轉動,一派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意像迷離。
一份罪孽,夢魘一生,是沉重的課題。然而《愛·誘·罪》編導的最大興趣與心思,似乎都放在技法上,變成形式主宰內容。俄國文學巨人杜斯妥耶夫斯基的《罪與罰》,主人翁羅廸亞殺人後,雖然逃離了法網,但內心的徬徨與痛苦卻像一片天網,把他困於苦孽的淵谷,不得安寧。這是一條由煉獄通往天國的路,歷劫萬難,最後宗教信仰帶他走出萬惡兇牢,靈魂重生,這便是 atonement。
貪食、色慾、貪婪、傷悲、暴怒、自負、傲慢,是為七宗罪。briony作了虧心事,犯了罪,演變成無可挽回的悲劇,然而此片在優異的影音間,呈現不出沉重的罪,也感受不到深刻的懺。《罪與罰》永遠是巨人,《愛·誘·罪》卻不是大衛。
訂閱:
發佈留言 (Atom)
原來大家都鍾意睇《愛誘罪》。o岩o岩寫好o左一首改編歌詞 《愛誘罪》(調寄:謝安琪 - 鍾無艷) ,得閒過o黎睇o下,俾o下意見丫,謝謝~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