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人台灣短線行之風方興未艾,台北已隱然超越東京、曼谷、上海,與首爾成叮噹馬頭之勢,成小旅行最熱點。
港人遊台,多被台灣人的好客所征服。在宜蘭、花東、台東,我們會尋到那久違了的人情味與人文精神。自古羅馬時代以降,humanism代表對人類情感的重視、理性的肯定、宗教情懷的崇敬。「人文」的意義,於台灣可體現於幾個層次上:一,這地方的人善意和好客,人情味濃厚。二,城市發展與規劃重視市民的愜意心和舒適感,而非只顧效率與便捷,逐步建立起「宜居」城市的標準(而不僅是「可居」城市)。三,台灣人對土地及原住民文化的尊重,令人動容。都市人普遍關懷鄉土,理性地看待鄉縣文化及其生活價值。反觀我們居住的城市,奉經濟發展為金科玉律,對大自然與人文生活毫不尊重,可鄙至極。
所以這水土能孕育出冬山珍珠米與霧峰香米,艋舺與阿原肥皂,張懸與陳綺貞的歌,朱天文與蘇偉貞的文字。從老街到夜市,山之縱到水之濱,都能感受到這人文氣味;這是傳統與創新的揉合,以歷史與風俗為本,創意為用,銳意蛻變,朝氣蓬勃。
珍視人文精神的地方,才是有夢的地方。
hello world !
在台中市國立美術館看了一個名為"TEA"的科技藝術展,裡面有個展品"hello world !",創作人是位非常年青的美國女孩。作品是一件透過網路蒐集而來,超過五千個影像日記所組成的大型錄像裝置。
作者把時下網路平台上的開放對話,組合成這個眾聲告白的錄像群,眾人的聲音加起來,細聽下有如宇宙微波幅射背景,混濁而單調,個人訊息內容依稀渺渺,不可聞之。在喧嘩的網路世界,你我都是參與者,都渴望被注意、被聽見,而正因大家都忙著被了解,所以都少去理解別人。
當聲音與情感都被數位化,我們日日蹲在網路上,究竟聽到了甚麼?
鹿港小鎮
「台北不是我的家,我的家鄉沒有霓虹燈」,歲月流金,鹿港早已褪去昔日「一府二港三艋舺」的風光 (因港口沙泥淤塞,船隻再不能泊岸,終至沒落),漸蛻變成今日彰化縣最有名的傳統觀光小鎮。
市政府資助的藝術村,裡面的工作坊為傳統日式建築。
藝術村裡一個改裝水泵的創意小設計。
一個地方的動物是否放鬆自在,怕不怕人,端乎這裡的悠閒與人對動物的友善。在鹿港,只有慵懶的花猫,沒有踢猫的喪心狂人。
說得很好!所以台灣是一個我會經常去的地方。
回覆刪除另外,也覺得台灣人仍有做夢的空間。
(台灣的綜藝節目也很好看,可以又學到野,但唔會胡鬧又唔會悶)
[版主回覆11/24/2012 00:09:39]"之前好像留過內容一樣的留言" <--- 有咁奇嘅事?真係一宗神秘學研究個案。
有兩天下雨,其餘天晴。坐高鐵往台北的一天午後開始淒風苦雨,我在永康街裹在咖啡館裡,但之後吃了一頓很好的宜蘭菜。
我是確定了南投天晴才去清境,但即日來回,沒留宿。
在「好,丘」倒沒留意到有紋身女侍應,那是星期天,人很多,坐下來喝茶要等最快一個小時,便放棄了,只買東西,貨品都不便宜,但仍掃了一堆哩。
[芝回覆11/23/2012 20:30:29]我發現我之前好像留過內容一樣的留言:P
你在台灣的那幾天天氣好嗎? 在清境看到星星嗎? 有沒有見到「好,丘」的紋身女侍應?
[版主回覆11/23/2012 02:11:44]七天裡,去了清境,跑了趟台北,到過「好,丘」。
都是好地方。
人親,地親,水親。
台灣,真是好地方。
很想念台灣!
回覆刪除[版主回覆11/24/2012 01:33:39]那妳下次回香時,騰幾天出來去一趟啊!
香港真醜! 我懷疑當年港英政府刻意重理輕文, 叻學生爭住讀理科, 政務官不少也是理科及社會科學的, 沒有足夠人文素養, 怎會不輕視文化和傳統呢?又或是不懂啦...
回覆刪除[版主回覆11/29/2012 01:39:46]我亦同意,香港很醜,這是制度與水土使然。港英輕文,但為民間製造自由寬鬆環境,故人文生命力有奔馳空間。九七後每況愈下,今天港共當權,共產黨最要緊的就是鎖死一切,牢抓意識形態,連自由空氣都越見窒息,遑論人文。
是以越來越多人愛去台灣,因為在那裡可嗅到人文的養份。香港,真是不幸。
我也很喜歡台灣的溫情脈脈,還有很多家庭作坊式的小生意,就像《歲月神偷》里的那家人。可惜香港因為租金貴,這種小生意人家已經很式微了。
回覆刪除[版主回覆12/02/2012 02:49:19]妳說得很對,香港的租金kills everything.
在台中市綠園道,有一個名叫「范特喜微創意社區」的地方,那是一條小巷,裡面有數幢兩層高小房子,俱改裝成精巧小店,有創意坊、咖啡館、時裝店,還有塔羅牌workshop,俱設計精緻,十分可愛。
這類小區,在租金駭人的地方,不能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