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歷史人物臉譜化,黑白二分,很是常見。
現實世界,複雜萬端,因果纏繞,得失難料,很多事情,莫知莫解。蓋了棺,也不一定能論定。
tvb 的劇集反智難看,就是它總把角色忠奸二分。忠的,機智聰明,大情大義,忍辱負重,有如聖人。奸的,惡貫滿盈,奸到出汁出面。其實,現實世界裡的人,大都是正邪溝合,好壞參差,觀點與角度,有理說不清,是非功過,一時三刻難判斷。那會是 tvb式傻瓜二分?
人與人生,總都是充滿爭論性的。
袁世凱,正是中國近代史裡其中一個最具爭議性人物。這個精靈機變的政治強人,在民國初年那憲政不穩,局勢動盪的風雲時代裡,是全中國最能決定乾坤的人物。卻在1916年元旦,改國號洪憲,改總統府為新華宮,對內稱中華帝國,做起皇帝來。結果引來舉國討伐,眾叛親離,最後連命也賠上了。
這個人,該如何論斷?
趙焰的《晚清三部曲》,壓軸篇寫到袁世凱。這個人,常被拿來與曹操比較,都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也。當上大總統後,權勢滔天,聲望壓一,而他的總統制,更是終身兼世襲的。在政、經、軍事大權獨攬下,直與皇帝無異。他,為何還要復辟?
作者研究整個稱帝事件之產生、出籠、嘩變,其總立論是:「不完全出於個人偶然動機與私心,而是由當時還佔據支配地位的封建經濟、文化、社會結構、意識形態所決定的。」
《晚清三部曲之三 ~ 袁世凱》,從鳥瞰式角度,宏觀分析當時之中國形勢。這個古老帝國,剛由皇權轉入代議民主制度,幾乎全國人民對這嶄新事物,皆缺乏認知,這絕非只廢除一個皇帝便可一揪即就。作者如此闡釋:「中國運轉了數千年的君主制度,是從政治實踐與生活實踐中慢慢形成的文化整體。在這整體結構中,帝王只是其中一環節,還有相應一整套交互運作的國家機器,以及與它配合得天衣無縫的文化體系、道德倫理、社會生活方式與價值系統。現在皇帝垮台了,那種支離破碎的體系卻有強大的慣性,依舊左右很多中國人的行動和思想方式。」
這個人,該如何論斷?
趙焰的《晚清三部曲》,壓軸篇寫到袁世凱。這個人,常被拿來與曹操比較,都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也。當上大總統後,權勢滔天,聲望壓一,而他的總統制,更是終身兼世襲的。在政、經、軍事大權獨攬下,直與皇帝無異。他,為何還要復辟?
作者研究整個稱帝事件之產生、出籠、嘩變,其總立論是:「不完全出於個人偶然動機與私心,而是由當時還佔據支配地位的封建經濟、文化、社會結構、意識形態所決定的。」
《晚清三部曲之三 ~ 袁世凱》,從鳥瞰式角度,宏觀分析當時之中國形勢。這個古老帝國,剛由皇權轉入代議民主制度,幾乎全國人民對這嶄新事物,皆缺乏認知,這絕非只廢除一個皇帝便可一揪即就。作者如此闡釋:「中國運轉了數千年的君主制度,是從政治實踐與生活實踐中慢慢形成的文化整體。在這整體結構中,帝王只是其中一環節,還有相應一整套交互運作的國家機器,以及與它配合得天衣無縫的文化體系、道德倫理、社會生活方式與價值系統。現在皇帝垮台了,那種支離破碎的體系卻有強大的慣性,依舊左右很多中國人的行動和思想方式。」
在那歷史之轉折時刻,太多人對以選舉方式產生的國家元首,感到困惑,人們還未習慣沒有一個「絕對」權威的生活。
二十世紀初的中國,深陷各式重大危機之中。對內經濟衰敗、失去科舉考試目標的士子茫然不知前路、儒學失去地位後,社會處於失範狀態。對外則列強環伺,日本尤其不善。
「中國,須要一個絕對威權,帶領她走出困局。這不是政黨及國會,也不是大總統,而是皇帝。」這樣的一個強烈集體與個人潛意識,深植袁世凱思維與血液裡。盡管未知這是虛幻,抑或真像?袁世凱就是如此這般,陷身於時代與命運的一個天仙局之中,如中了絕命魔咒。
於是,一切就在真實與虛妄 (虛妄事之一:兒子袁克定每日偽造《順天時報》呈送袁世凱,裡面盡是擁護他稱帝之聲)、勸阻與勸進、大局為重與個人權慾、進退為谷與放手一博之間,袁大總統終以一副「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之姿態,如燈蛾撲火般,飛向魔光幻影似的皇帝寶座。
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沒有無緣無故的恨,也沒有無緣無故的行徑。
趙焰把袁世凱寫完,卻沒把他蓋棺論定。此書之章目,皆為問句:「元兇,還是無辜?」、「英才,還是梟雄?」、「陰謀,還是巧合?」、「宿命,還是必然?」、
也許,一切莫知莫問,蒼天難算。作者於結語說:「進入歷史最好的方式是甚麼呢?對待歷史,放下天使或審判者的架子,少一點人為的標籤,多一分理解和明白。只有在明白之中,才能找到歷史的真實路徑。」
袁世凱找尋皇帝寶座,我們在歷史路徑上找尋袁世凱。找到了的,是忍辱負重的偉念人物?偷天換日的狡猾梟雄?或是權慾滔天的悲劇主角?
是耶非耶?
李怡講過:「所有歷史都是現代史,誰掌握了現在,就掌握了過去,誰掌握了過去,就掌握了未來!」
回覆刪除[版主回覆07/26/2011 22:18:00]中共,掌握住現在,便企圖掌握過去。
但,它絕對掌握不了將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