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7/31

睇得.打得 ~《不是雞精》~ 劉保禧





思辨與實踐,那一樣更重要?

思辨,是智力遊戲,有趣,也刺激。但無論想得多深入刁鑽,如果真實人生中無力實踐 --- 就如天天修煉易筋經、九陽神功、乾坤大挪移,但一落場打架,便咬鼻、插眼、碌地沙 --- 又有何用?

冇錯,人生課題,最重要是可被實踐。那些幸福秘笈、快樂攻略式之「心靈雞湯」類雞精書,從來大有市場,因為它們似乎可即學即用 --- 就似跟住 manual,便可自行修妥電器一樣 --- 一本幸福心靈雞精書在手,快樂人生,自然擁有。

但,世上沒有一揪而就的快樂。讀雞精書,其實是自我催眠,以為幸福真可予取予攜。像參加那些「挑戰自我 引爆潛能」訓練營,在那個氣氛中自我麻醉,集體亢奮,以為自己真可無堅不摧,結果離開課室,返回現實,就迅速疲軟。

劉保禧的《不是雞精》,副題「幸福哲學六論」,擺明車馬,單挑一眾雞精書。它裡面沒溫情小故事,而有六種思考幸福的法門,包括:

1. 以理性思考,征服幸福

2. 通過自由之路,達至總體幸福

3. 尋找生命意義之「大我」

4. 人生路上的奮進

5. 超越自我之戰士哲學

6. 在液態社會擷取真實幸福

作者說,雞精書太多味精,雖然味道濃郁,事後喉嚨乾涸。本書不落味精,可能有點苦澀,但會嚐到思索幸福的真滋味。

《不是雞精》裡面六個切入幸福之角度,其實都是大師法門,堂而皇之,大道非常。篇章皆短小精悍,注重實戰,沒象牙塔學院氣味,只要識睇中文,就看得懂。有正常智力,便能消化。既睇得,亦打得。

「理性」一章,取自羅素,說明過度關注自我 --- 其實即是自戀,以及被情緒牽著走,是不幸的源頭。「自由」一章,源於穆勒 (john stuart mill),綜論自由之道及其限制,說明重視個體自由,每個人俱可發展個性的社會才最幸福 (共產社會,當然是不幸之極致)。「生命意義」一章,從存在主義切入,闡述如何實踐理想,擊破荒謬感。「奮進」一章,借鏡 唐 君毅,道出看透「衰樂相生之人生」的智慧。「意志」一章,透視尼采之戰士哲學,做個超人,踏實戰勝生命各式苦難帶來的快感。

變動不居的液體世界 ~ 鮑曼的「液體系列」

最有趣的是最後一章,介紹猶太學者鮑曼(zygmunt bauman)的「液體系列」,包括 "liquid love”、"liquid modernity” 等著作。「液體」(liquid),是比喻,描述當下這世界:無論工作狀態,還是伴侶關係,俱無法穩定,變動不居。整個社會結構呈「液化」現象。譬如愛情,在液化下強調輕盈、流動、鬆散、無負擔、無束縛;一生一世的承諾太沉重,不如維持「液體性」關係,隨時拍拖,隨時同居,隨時分開,就像上網可隨時離線一樣,永不獨身,也永不結婚。

液體現象底下,是一種深刻的不安之感。在這朝不保夕的不安全與不可靠時代,人「其實」渴望穩當(security)、安全(safety)、確定(certainty)。

我們活在快速轉變時代,時時刻刻被迫作出各式各樣的抉擇,不斷追逐與投資在不同事物中。然而,沒有事物令我們真正感到幸福,沒有一了百了的救贖。幸福,是我們欲望旁邊的陰影,是一個永遠流變的過程。

對於鮑曼的液態世界陳述,劉保禧的領悟與取態是:鮑曼其實不在鼓動我們去適應、配合、以至在這液體遊戲中奪取優勢,而是要回歸人性最基本的東西。以愛情為例,就是要創造愛情,珍視所愛,無時無刻對它努力維繫,關懷培育。也就是說,在液體世界裡,重塑固體,重新尋找並堅守堅信人類一些最基本的東西,不為流動而飄移,才可抵擋現代流動性衍生的不安全感。

這是「幸福哲學六論」最後一講的重要啟示:在尋覓幸福的海洋上,必須確立定海神針的穩固座標。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