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4/17

慎思明辨 ~《正義 --- 一場思辨之旅》~ 邁可.桑德爾





財政司司長受命於北京,全民回水六千元,至令香港政界爆發局部性爭論。有些政團打從第一天起便支持回水,譬如人民力量。有些在塵埃落定後撲出來扮成功爭取,譬如民建聯。有些不欲支持又不敢反對變成曖昧模糊狀態,譬如民主黨。過程中各式觀點紛陳,子彈橫飛了好一會;雖然好些論述實是邏輯牽強,九唔搭八,但百家爭鳴,總是好事。這過程,便叫思辨。

《易系辭上傳》云:神無方而易無體。夫思考者,真箇是「思無定向,存乎一心」乎?本地一向流行美式詞彙,其中一個,叫作 critical thinking,中譯批判思考。此類課程,學院與坊間俱有,一套套 methodology,術語橫飛,弄懂了意思,follow the discipline,就真能有效思考與批判嗎?

回說六千元一案,有立法會議員謂不該派錢,要把預算用於長遠發展,譬如教育經費上。此間政府坐擁天文鉅資二萬三千億,卻患上不可思議守財奴症,難得中央為了維穩,下令派錢平民憤,香港人皆大歡喜,好事也!議員大喊錢要花在教育上,好像派了錢便會削減教育開支,把二者說成 opportunity expense,奇不奇怪?分析一個這樣的課題,一入手,便錯了,也真是思考方法錯誤之教材式示範作。

回水六千元,是不是恰當?新移民無份,是不是不公?財經政策,永遠是最貼身問題,近日也最火辣辣,譬如最低工資,民意本有近七成支持,然而實施在即時,民間又突連翻爆發憂慮。凡此等議題,歸根究底,最終便是涉及「正義」(justice)此一觀念了。

哈佛大學教授桑德爾的《正義 --- 一場思辨之旅》,援引各式歷史與當代社會個案,深入淺出地分析主要社會學與哲學流派的中心觀念與理論,闡釋對象除了大學生,也包括普羅讀者。在他的哲學系統裡,正義之思考與論述,歸結於三個坐標性原則:福祉 (welfare).自由.美德。福祉,代表功利主義,是社會集體幸福的最大化。自由,就是崇尚自由至上之精神。自由主義者認為貨物與服務放於市場中,無論以任何形式交易及分配,只要是合法的,俱屬正義分配。美德,就是道義的表現,財物分配該要符合促進美德之原則。

桑德爾認為,財富分配 --- 以至社會上其他形式的分配,例如權力、機會、職位、榮譽 --- 無論以那種形式與主義為基礎,最終理想是達至增進福祉、尊重自由、培養美德,如此方能企向真正之正義,從而達至幸福之最大化。

桑德爾以多個西方重要之現代與古典主義與學說,輔以許多個案,反覆闡述各式主張之正反理念,並如何與正義聯結,念茲在茲的,就是總論「如何令最大多數人能獲取最大幸福」。作者說,道德或政治思考往往產生歧見,而歧見經常存在於公共領域的不同黨派或意見團體之間,而它更多時,是存在於矛盾激盪的內心。要針對某個具體情況作出判斷,必須藉抓住重要原則,緊守紀律地理性思辨;這不啻 mind odyssey,誠如本書非常確切的副題:一場思辨之旅。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