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6/17

化作幽光入西海 ~《無題詩》之五 ~ 李商隱




人生裡,有些事,教人久久不能自已,莫可忘懷。

不想回憶,未敢忘記,還是要忘記。「身無綵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李商隱決定為這段刻骨銘心的感情,立一個總紀錄,那自然是寄語於詩篇。小姨已嫁,必須顧及她的處境,故不能把詩寫得太顯白,必須幽微隱晦,深藏不露。

詩成,李商隱特意拿給好友,名詩人溫庭筠看,如果連他也不能解,便世人卒亦不能解。謎一樣的故事,細說從頭,刻在詩文之中,交付天地去。


《無題詩》之五

颯颯東風細雨來,芙蓉塘外有輕雷。

金蟾嚙鎖燒香入,玉虎牽絲汲井回。
賈氏窺簾韓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爭發,一寸相思一寸灰。


這是李商隱後來從婢僕得來之真相,在王十三安排下,楊九郎到「崇讓宅」「睇辦」來了。「颯颯東風細雨來,芙蓉塘外有輕雷」,「東風」,即春風,卻有負面的喻意。陸游名作《釵頭鳳》,即以「東風惡,歡情薄」象徵自己兇惡的母親。「颯颯東風細雨來」,在細雨飄飄的日子,來了個不速之客;他是怎樣來的?自是乘車而來,故曰「芙蓉塘外有輕雷」,「輕雷」者,輪聲不大,因為只有一輛車,與第三首《無題詩》所寫「車走雷聲語未通 」不同,那是接新娘的車隊,輪聲隆隆,所以小姨聽不見李商隱的話語。詩詞專家葉嘉瑩女士分析「芙蓉塘外有輕雷」之「輕雷」為雷聲,該非確當之解。

「金蟾嚙鎖燒香入,玉虎牽絲汲井回」,這是非常難解的兩句。金蟾是蟾蜍型銅製香爐,上面有蓋子,平時鎖著,焚香時打開,便流出馥郁之氣。為甚麼這樣寫呢?

這是全組詩至為關鍵的大迴旋,十七姨看見楊九郎後,主動招引對方入閨房!「嚙鎖」喻深閨,仍可「燒香入」,那不是勾引麼?

通了這句,下句便易解。「玉虎」是打井水用的轆轤,手柄以玉虎裝飾,轆轤連著繩子,用力轉動以提水。轉動,喻女子百轉千迴的心事,「牽絲」,等如手執紅線,把對方牽引而來。

如此,便可解釋十七姨出嫁當日「扇裁月魄羞難掩」那歡歡喜喜的原因,她既然主動招引楊九郎,自是根本喜歡對方。

寫到這裡,李商隱已是無癮之至,與小姨一段愛戀,原來痴情枉種!遂筆鋒一轉,寫下兩個典故。「賈氏窺簾韓掾少」,晉朝開國元勳賈充,有個僚屬名叫韓壽,即詩中所言之「韓掾」,是個美男子。賈充有個女兒賈午,在珠簾後偷窺,望見韓壽,頓時春心蕩漾,把父親所送一種西域進貢之奇香,餽贈給韓壽,並引他來香閨,成就了好事。很明顯地,十七姨所幹的,亦是相若之事。

「宓妃留枕魏王才」,宓妃就是魏文帝妻子甄后,本來是袁紹家的媳婦,曹操大舉進攻袁紹,城破在即,曹植欲求甄氏為妻,卻被兄長曹丕捷足先登。甄氏死後,留了一個枕頭給曹植,以示傾慕其才華,惜未能下嫁,是為憾事。後來曹植經過洛水時,夢見甄氏,寫了篇《感甄賦》(後易名《洛神賦》),賦云夢中之女為洛水神仙,名曰宓妃。李商隱引甄后留枕魏王之典,襯托並反差「賈氏窺簾韓掾少」,旨在諷刺小姨,說甚麼愛才(留枕)?當遇見(窺簾)俊美少年,還不是主動以身相許?

所謂愛才,只是小姨的精細。一段悲苦而快樂的刻骨戀情,說穿了只是一場哄騙,連鏡花水月的資格都沒有。此刻的李商隱,氣餒、心死,卻醒覺、看透,並混和幾分自嘲;「春心莫共花爭發,一寸相思一寸灰」,一顆春心,別跟花兒一起萌發了,寸寸相思,化造寸寸灰燼。一段情,劃上終極句號。


X     X    X


世間事本無憑,但除卻無憑二字。
楊家的人來報喪,十七姨心絞痛,急病,去世了!


李家的人得知消息,魂飛天外。

事情其實是:十七姨嫁到楊家後,不斷被兇悍的惡婆婆狠罵,說話更是越來越陰毒。小姨不敢駁嘴,只是哭,漸漸哭得沒了表情,只癡癡地照鏡。終在一個半夜裡,上吊死了。

李商隱悲傷欲絕,李夫人痛哭不止。她好生後悔。是自己的一點私心,把妹子送往楊家去。

恨錯,難返。

悲愧交雜,傷痛難當,一向身體虛弱的李夫人,經受打擊,一沉不起,瘦得脫了形,未幾便病死了,遺下丈夫與孩子,自己共十七姨在黃泉路上再續姊妹緣。


X    X    X


草木搖落,秋風蕭瑟。李商隱騎著馬兒,向東行已三十天,快過函關了。孤身一人,隨風飄泊,忽見雁兒成群飛過,想起莊子《逍遙遊》,「北冥有魚,化而為鳥,是為鵬,騰飛九萬里」,飛到南方大海,那是脫離人世約束的地方,名曰「天池」。但見晴空無雲,遂心有所感,寫下這詩:「路繞函關東復東,身騎征馬逐驚蓬。天池遼闊誰相待?日日虛乘九萬風。

除卻秋風嘯嘯,四野更無聲色。李商隱心裡默默想著,「天池,究竟在那裡呢?」


《完》

8 則留言:

  1. 世事真是始料不及,一子錯滿盤皆落索!李夫人也沒料到後果如此這般吧,始終她的小妹也是自願出嫁的. 錯恨難返就是這故事的結尾吧...也相當傷感呢.
    [版主回覆06/19/2009 00:11:00]棋局局局新。 李 夫人使出險著,單車深入直插士象團,結果在搏奕裡敗陣,滿盤落索,最終賠上性命。
     
    超級電腦,亦計不盡人生變數,命運的佈局,豈是凡夫所能推算?

    回覆刪除
  2. 化作幽光入西海,合乎我意。也曾想像化身為光----當陽光斜照、微塵舞蹈之時;當伸手不見五指之時,人形幽光似龍捲風掠過.........
    我們唸書時,流行葉嘉瑩(台大生咕噥不捧她又怕沒分,想來那時代学得洋法歸以炫於鄉里,都以革古典的命為榮),沒理她為何"粉碎七寶樓台",還是葉珊和鄭愁予可愛。
    以觧讀李商隱為例,尊作應該出版,以益後学。何時可見其書?!
    [版主回覆06/19/2009 00:36:00]義山詞迷濛淒美,不可方物, 「醉起微陽若初曙,映簾夢斷聞殘語」,唸著唸著,不知人間何世!
     
    張炎 《詞源》有云:「夢窗詞如七寶樓臺眩人眼目,拆碎下來不成片段。」葉嘉瑩認為吳文英詞那種時間與空間、現實與想像錯綜揉合的敘述方式,是令讀者不能接受的原因。高陽曾撰《莫碎了七寶樓臺》回應,好不熱鬧。
     
    那是侏羅紀時代的事矣。
     
    書,日久會斷版絕版。部落格,如雅虎始終不死,文字便仍然存在,不是更好麼?

    回覆刪除
  3. 為何我讀書時沒聽過這段古?如果老師講這段古,我包保人人(well, 起碼女生)都有心機學這幾首詩!(不過當年課本沒有這幾首詩。可惜我只讀中文至中五,又沒有揀中國文學科,否則可能會教?) btw,想不到是女的”負心”!
    [版主回覆06/19/2009 02:18:00]女子負心時,更狠!
     
    女人,專一而決斷。男人,花心而糾纏。決斷的人,負起心來,可以連回眸一望的憐憫俱欠奉。

    回覆刪除
  4. chi wai chiwai19/6/09 20:46

    人性一面,自私.引出悲劇.三角戀,更痛`更愁`更怨.何人先挑起呢?
    [版主回覆06/20/2009 01:06:00]戀愛發生的一刻,往往在不知不覺間。突然覺得對某人有思念 --- 即係“掛住” --- 的感覺,表示:你已遭愛情這病毒感染了。

    回覆刪除
  5. 夢窗学義山而欠其靈與氣,讀之乃如我今日之嘀咕嘀咕。寧取周美成,詞中有電影手法,有佐於寫新詩者。
    我不太欣賞blog,按錯,便一去無迹,核爆都還有半天璀璨的雲。因此,杜魯福的"烈火"(華氏451)是我十大至愛之一。
    [版主回覆06/22/2009 03:13:00]周郎文字間畫面活現,「立多時,看黃昏,燈火市」、「人餘風後入江雲,情似雨黏地絮」、「今宵正對初弦月,傍水驛、深艤蒹葭。沈恨處,時時自剔燈花」,直如姐云:具電影手法!極有 visual sense 。其詞細細鉤勒,與柳三變同開賦化之詞之先,實北宋詞發展之非常重要人物也。

    回覆刪除
  6. 可否談談其好友 溫庭筠能否解讀李氏詩中意思?
    一段不能開花結果的感情,通常會來得較刻骨銘心。
    但想不到的,是十七姨有點"現代愛情觀",跟姐夫來個逢場作興,亦清楚跟他不能天長地久,"玩得起,放得抵",出嫁當日無半點留戀,思想很前衛。
     
    [版主回覆06/25/2009 23:26:00]溫庭筠並沒詮釋所有 《無題詩》,然而對於第五首,他先是 不知“芙蓉塘”是甚麼地方,李商隱亦不願實說,後復無法連繫本詩與曹子建典故的關係,所以李商隱認定詩之本意可藏於密。
     
    小姨的現代愛情行徑,也是由時代半迫而成。 「十四藏六親,猶知懸未嫁。」封建時期的少女,沒有戀愛自由。中國一直要到二十世界初,才出現第一部以追求自由戀愛為題的小說《家春秋》。

    回覆刪除
  7. 唐詩中,我最愛李商隱的詩,那種神秘、含蓄的愛是那樣令人難以忘懷。(我曾經覺得徐志摩是現代最接近李商隱的詩人。)看完您有關李商隱詩的文章,呆了片刻,疑團盡釋,也因為這是愛情悲劇,有點傷感。很感謝您寫的這些文章,否則我也許永遠沒有別的途徑得知我最喜愛的詩人的秘密。
    [版主回覆04/02/2011 02:02:00]中國好些詩人,就放諸世界文學史上也是頂尖的,只是若不懂中文,便無從賞析 ( 看翻譯是沒意思的,就如看中文版莎劇,便很難感覺它的偉大 ) ,而中文非國際語言,所以中國詩詞並無國際地位。
     
    我從小便很喜歡李商隱 ( 我從來都叫李商隱,不叫李義山 ) ,覺得他的詩濛濛瓏瓏,曖昧至極,美得很。後來慢慢便在想他那些文字的意思,看了很多解說的書,卻越看越胡塗。我覺得很多人讀中國詩都有一個問題,就是對作品缺乏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變成廣東話所講的 「知啲唔知啲」,便很難透徹領悟它的真意了。
     
    除李商隱外,妳還喜歡那些詩人呢?

    回覆刪除
  8. 我出國時帶了一本《唐詩三百首》,裏面都是唐朝的文學精髓。唐詩人宋詞人中,李商隱外,我喜歡的有白居易,他的《琵琶行》,如身歷其境,讀至後面,竟不覺落下淚來。《長恨歌》寫得多麽華麗,實在太美了。我也很愛柳永的詞――他的詞,我要用很愛去形容。“寒蟬凄切,對長亭晚 …… ”,多麽傷感的優美。還有蘇東坡、李白的,我都很喜歡。在中國旅遊時,古人數百年前看到的,可与今同。有些詩句會突然湧上心頭,脫口而出,一時頓覺与古人心意相通。
    [版主回覆04/03/2011 17:26:00]白居易對所見之描述非常細緻,真是個「社會學詩人」。且字裡行間,畫面活現,《琵琶行》裡四句「 曲終收撥當心劃,四弦一聲如裂帛。東舟西舫悄無言,惟見江心秋月白。 」真是動靜剪接凌厲的蒙太奇畫面。
     
    柳永這首 《雨霖鈴》也真美。今時今日,已很少人送船了。現代科技催生了高速通訊,失落了離別依依的淒然。「 念去去 、 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這些話頭,現代人只能賞析把玩,未能親身感受了。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