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國家的誕生 ~ 《新加坡的非典型崛起》 ~ john curtis perry (上)
一個城市崛起,有其隅然性,亦有其自身先天性。
地理,地理,地理,新加坡的先天優勢,就是地理位置。文藝復興時期,地中海的城邦國家駕船繞過好望角東進,起先是葡萄牙人,在南中國海廣佔土地,並在戰略要衝建立據點。其後荷蘭人到來,從葡萄牙人手中搶走馬六甲,卻發現此地無利可圖,於是便掃瞄其他島嶼,包括新加坡。
英國人跟著荷蘭人,成為縱橫四海的地理大發現繼承者。於帝國締造者而言,必須建立所謂的「帝國生命線」 — 織造一個商業網絡,並於關鍵的連結點上建立基地。馬六甲海峽是最好的航道,西印度洋的毛里裘斯、檳榔嶼、新加坡,以及香港,便是此航道的各個連接點。
英國人首先立足的是檳榔嶼 (即檳島,泛稱檳城),但她的位置太偏西,不足以主宰海峽,成為主要堡壘,於是位於處馬來半島犄角的新加坡,便進入英國人法眼。
創造新加坡的人,是萊佛士 (thomas stanford raffles),不是李光耀。他在十九世紀初來到檳榔嶼,不同於一般高高在上的英國白人,他主動進入馬來社會,不但掌握到日常馬來語,腦海裡更鉤勒出一個地理與文化極廣的馬來亞世界,想像英國與馬來亞合夥構建出的盛世。萊佛士興趣廣泛,對民族學、植物學等有濃厚興趣,時常在森林幢闖蕩,蒐集各式各樣的東西。
萊佛士首次踏足新加坡,便深感這是理想的帝國商業網絡支點 — 位處重要國際航線上,島嶼安全又環抱大陸海岸,有河口可供船隻停泊,是理想避風港。之後,「泥沼建國」神話便開始了,新加坡從一片荒蕪的沼澤中,開天闢地般建起來。萊佛士治下的殖民地奉行自由貿易,靈活的馬來人與華人在英帝國寬容管治下各顯神通,八方商賈蜂湧而至,大小船隻進出港口。英國人的制度結合當地人 — 特別是華人 — 的勤奮和足智多謀,令城市快速躍進。這個模式,與香港何其相似!
萊佛士是這個海洋城市之父。他的都市規劃今日仍清晰可見,其名字亦無所不在,除了香港人會去喝英式下午茶的萊佛士酒店,尚有俱樂部、醫院、碼頭,新加坡航空公司至十多年前商務客艙仍以其命名呢。
二戰日軍佔領新加坡,改變了一切格局。新加坡人看到殖民主子不堪一擊。而英帝國的威望,並沒有隨著終戰而從新建立,反之隨風而逝。新加坡面臨痛苦的戰後重建,漸開始進入脫離英國,併入馬來亞聯邦時代。由菁英領導的「人民行動黨」的青年領袖李光耀,於一九六三年八月三十一日片面宣佈脫離英國獨立。九月,新國家馬來西亞正式成立,新加坡是其中一員。但馬來西亞的領導人,一直忌憚新加坡帶進聯邦的華人人口與潛力。李光耀希望建立「馬來西亞人的馬來西亞,不是馬來人的馬來西亞」。終於,新加坡在一九六五年八月九日被「掃地出門」(turfed out),當晚李光耀流著眼淚,向目瞪口呆的國民說,明日起我們便是一個主權獨立國家,並向國民保證:"singapore will survive!". 新加坡從此告別英治時期已連合一起的馬來亞大陸腹地,李光耀形容現在這城市是「沒有身體的心臟」。
(待續)
(從香港衰敗遙望歷史名城崛起之二)
星加坡自由度比今日香港低. 唔反政府,香港都好自由,同性戀都可以.
回覆刪除不涉政治香港比新加坡自由,涉政治,香港比新加坡兇險一百倍。而今天的香港,甚麼事動輒都被扯到政治裡去。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