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4/22

物傷其類 ~《誣網》




丹麥是北歐先進國。2012年人均GDP接近六萬美元,全球排名第七,高於美國、德國和日本。首都哥本哈根「全球生活品質城市」排名第六。總人口中有80%受過高中以上教育。童話大師安徒生、存在主義開山鼻祖祈克果、量子力學始創者之一尼爾斯波耳、《非洲之旅》女作者凱倫白烈森,都是丹麥人。

這樣的國家,一樣會發生《誣網》裡的故事。


小鎮裡,一個小女孩,妄說幼稚園老師在她面前露械 — 女孩爸爸更是老師最好的朋友 — 老師死無對證,百辭莫辯,受全鎮居民圍剿,成為過街老鼠,墮入誣網旋渦。

dogme 95發起人之一thomas vinterberg的《誣網》不是懸疑片,早早展示老師確遭誣蔑,所以觀眾很自然會代入老師角色,並同情他。每個人多少都受過委屈,容易產生共嗚,於是都不齒鎮上居民的武斷,心想如果換了是自己,一定不會輕信一個孩童片面之言。

真的不會嗎?

小鎮裡,人人互相認識,老師是好人一個,何以所有人都只相信女孩的話?因為,孩子是脆弱的,而孌童在今日社會更是絕對禁忌。居民寧可選擇冤柱一個無辜者,也絕不能放過一個侵犯兒童的性罪犯。況且,他們相信:children never lie.

這可笑得很,幼童其實最容易說謊,和胡亂妄想。他們還未受接受德育,也不知道說謊是要成本的、可能要付出代價的 — 大話精梁振英就是人辦 — 如果說一個謊,可以令他們較容易達至目的,則是說謊是efficient的,他們更會樂此不疲。

人們選擇相信幼童,因為他們年紀小小,眼睛一片純潔,看起來天真無邪,這是被perception影響而作出主觀判斷之典型;就如當看到一個長相猥瑣的人便認定他會性犯罪,感覺對方獐頭鼠目就預期他會盜竊,人的判斷力永遠受主觀知覺所左右,而且最容易墮入羊群心理效應,而當一個主觀判斷集體形成,更是極難扭轉。

狩獵是丹麥男人的風俗玩意 — 先進國也如此地視野蠻為理所當然 — 主角是獵鹿者,風波過後,他再見到野鹿時,被傷害的同理心油然而生,the one who hunt was being hunted,遂放下了獵槍。未曾感同身受,便不明白物傷其類的真諦;自詡聰明理性的人類,真要永懷謙卑的心啊!

6 則留言:

  1. 人的偏見和先入為主很可怕(還有你說的主群心理),我邊看戲邊為主角想解決辦法,但想來想去也想不到。(難道叫女孩的父親告訴全鎮的人他的女兒說謊嗎?)
    而且他被投拆的是露械,很難證明自己沒有做過。
    這種事,現實中絕對有可能發生。
    [芝回覆04/24/2013 00:03:38]噢,又寫錯字被取笑了...... 
    主角兒子逼問小女孩然後被趕的那場,看得我的心揪緊。
    [版主回覆04/23/2013 20:40:27]我覺得這部戲拍得十分高手,能把觀眾的情感全面扯入局中,而風暴中心則充滿張力,卻沒有煽情,而是貼近人情與人性;例如主角兒子來到「敵人」家,一見女孩便向她吐口水,這便寫得非常合情而高明,編導真是洞悉大人、細路與幼童的人性啊。
    (羊群心理可怕,主群心理亦然。的確是呢!)

    回覆刪除
  2. 因為職業關係, 我不敢看這電影, 我是怕有一天變成真人真事.
    [版主回覆04/24/2013 23:32:49]咁妳至更加要睇,知己知彼,萬一真係出事,懂得應對拆解。

    回覆刪除
  3. Lili Marleen28/4/13 00:54

    我相當喜歡電影的結局, 所謂還被誣蔑者一個清白, 表面上是補救了過錯, 其實終歸傷害已成, 一生都磨滅不掉.
    [版主回覆04/28/2013 16:59:02]我更喜歡當主角放野鹿一馬後,暗處轟來一記冷槍,真是神來之槍!
    鎮裡的人,表面跟主角和好如初,但就如妳所說,傷害已成,心裡一根刺永遠拔不掉。主角兒子成人禮一幕,眾人嘻嘻哈哈,如果出現在事發前,那會是由衷的高興,現出現於事發後,便總有一份說不出的拘謹與虛偽。同一場戲,放前放後完全不一樣,電影這東西,真有魔力!

    回覆刪除
  4. Time Is Changing28/4/13 13:08

    跟早年一套電影聖訴很相似,但結局較美好!~
    [版主回覆04/28/2013 17:01:57]對,有點似。只是"the hunt"拍得更實感。

    回覆刪除
  5. chestnut girl1/5/13 09:03

    想起這種獵巫行動至今依然存在,就覺心寒。這幾天不是在說香港某間聾啞學校的學生遭欺凌嗎,立即想起了無聲吶喊 :(
    手頭有 Thomas Vinterberg 的 Festen 和 Mads 有份參演的 Coco Chanel & Igor Stravinsky,如果今天看得完就好了
    [版主回覆05/03/2013 18:35:14]interesting point of view ! 女巫、異端、假先知等等的角色,就如文革時的反革命一樣,是被扣帽子,打棍子打成的。時代進步,但在某些國度與觀念上,我們恍若仍停留於中世紀。
    [chestnut girl回覆05/03/2013 08:44:30]是關於【誣網】。Lucus身邊的人不問是非因由,就把矛頭直指Lucus,認定他有罪。我覺得是他們內心的那份恐懼,令他們對Lucus施虐,這跟從前盲目獵巫的情況有點類似。在看道尾秀介的【背眼】,當中提到村民殺「天狗」一事,感覺跟這個故事有點相似。唉,人心實在太過黑暗,太過讓人難以捉摸。
    [版主回覆05/02/2013 01:33:00]妳說的獵巫行動是關於yeah yeah yeahs的歌抑或《誣網》?
    對呀,我看到那則新聞時,也是即時想起《無聲吶喊》!《誣網》裡正因為兒童太fragile,才令人性與理智產生偏離,一面倒相信了孩童的妄想,終至織起了這個人際間的狩獵網,形成一個悲劇。人類是充滿盲點的,經常犯上低級錯誤而不自知,我自己亦當然不例外,所以不時自我提醒真要謙卑和常作反省啊!

    回覆刪除
  6. V for Vincent24/7/13 14:37

    Mads Mikkelsen演出非常好,此是事實(甚至記得他曾在《Casino Royale》演反派),且他的表現的確可令觀眾同情,贏康城影帝的確實至名歸。而看完全片後,也發現原來是一齣教育電影,其訊息是一句說謊是可以害死一個人的命運,認同結局很好,可以還主角一個清白。然而,我個人卻不喜歡這個題材,以一個幾歲小女孩來一個大話,而差點弄致主角永無寧日、無法翻身,我還是接受不了這樣的編排。
    相比同屬「教育電影」,我buy《Flight》多些,起碼男主角擺明是做錯事、講大話,到最後突然醒悟,在監獄裡悔過。更重要的是,拍開家庭及溫情片的Robert Zemeckis,卻夠膽拍這類不討好兼不是人人接受的題材,已是難得。
    另你說得對,小孩其實是最容易說謊,故他/她們有時所說的話是不能作準,應該要查清楚才對。
    [V for Vincent回覆07/25/2013 14:26:20]告訴你,我的兒子現6歲、女兒1歲半,前者也經歷過一個階段,就是不懂分辨,有時說在托兒所有人欺負他、或看見一些是他自己想像出來的東西,但當然他的話我們也不盡信,故會找老師兼負責人查問清楚及盡量看緊些,而他現在已較定性些。我也不希望自己仔女會做一些像片中小女孩的那樣行為。但不管如何,以小女孩說這樣謊言來「屈」一位好老師,還弄至滿城風雨,我是不能接受這樣題材,很outrageous,totally unpleasant。
    [版主回覆07/25/2013 00:08:11]成年人受制於世俗規範,行為總有條底線(姑勿論那底線有多低),而兒童卻是最接近動物性本能的生物,要野蠻起來可以沒底線,讀過"lord of flies"就知有多可怕,這正是"the hunt"令人心寒的地方。
    最近在看美劇"hannibal",mads mikkelsen一貫好戲,完全駕馭這個為他度身訂造的角色。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