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3/23

選走之路 ~《球狀閃電》~ 劉慈欣



















two roads diverged in a yellow wood,

and sorry I could not travel both,

and be one traveler, long I stood

and long down one as far as I could

to where it bent in the undergrowth.


            "road taken" ~ robert forst


人世間,千條去路,當你選定了要走其中一條,表示你剛放棄了其他所有可能性。

你選了的,無論是康莊大道,抑或荊棘滿途,都不必得意忘形,也不須懷憂喪志。每一步與下一步,都涵蓋在無限變化的機率之中。而當下的你,就是從無限過去積蓄起來的、無比真實的你自己。

在科幻小說《球狀閃電》裡,作者劉慈欣選了robert forst 這詩,以述一個女子 - 林雲,將門之後,母親在一次軍事行動中被敵軍的攻擊蜂刺死。一個小女孩,歷此遭遇,可能終生厭惡有關戰爭的一切,亦有可能反而熱中於其中,林雲成了後者,她從小對武器 - 尤其是新概念武器 - 幾近癡迷。對造物者傑作球狀閃電,林雲欲把它收服,研發成武器。

當她遇上物理學超天才丁儀 - 就是那位在《三體》系列裡充滿智慧、最後在極近距離考察三體探測器「水滴」時被高溫氣化的人物,本書儼然他的前傳 - 大自然的驚人破壞力,便被轉到軍事應用上。

球狀閃電是真實的自然現象。顧名思義,它是一種呈球狀之閃電,非常高溫,能把大面積範圍樹木燒焦,破壞力很飄忽,有時會在室內乍現。

人類把大自然的能量節制、導引,可轉化成和平用途,亦可變造超級武器。林雲沈迷於創造武力,向殺戳靠攏。「金色的樹林裡分出兩條路,可惜我們不能同時去涉足。我們選擇了人跡罕至的一條,從此決定了我們的一生。」她在選擇崇尚毀滅力量之路的一刻,便開始步向一個宿命之劫。

以普及卻又專業的科學語言講故事,是劉慈欣作品重要特色。他在《球狀閃電》裡以科學語言「量子態之存在形式」以詮釋個體之存在。當量子態坍縮,個體也就消失。而當有意識的量子態個體能夠自我觀察,以抵消其他觀察者,便能維持不坍縮狀態,成為具體與靈魂間之半存在。但量子態會隨時間推移而發生衰減,最終將演成毀滅態。

當這刻出現,個體便會變得透明,成為一個晶瑩的影子,直至最後飄然而散。

這是一個以科學語言以闡釋、理性得冷酷、感性得淒然的異元空間的故事。

fall into the dark side,這是林雲的選擇,她亦承擔了最終的結果。路在眼前,人,如果硬要選擇最黑暗的一截,誰也幫忙不了。只是,最終毀滅的,又豈止你自身一人?

2 則留言:

  1. 你睇得好快啊!!
    我先睇緊《三體3》頭段。
    [版主回覆03/24/2012 00:54:55]現實太厭惡,投入科幻世界比較自在。

    回覆刪除
  2. 我終於睇完啦!林雲這角色寫得很好。
    [版主回覆01/12/2013 02:13:44]量子波函數坍縮實在是個太奇妙現象,量子態的生與死,我實是無法理解,投降啦。
    林雲是悲劇人物,她消逝的一幕,寫得真美 (但一想到原來是「量子態消失」,便連詩意也消失了)。
    紀待《超新星紀元》出版。

    回覆刪除